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085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固体物质、未处理污物等从固液混合液中分离出来的固液分离装置。
固液分离装置用在例如装于厨房污水槽中的未处理污物脱水处理设备等中。这种固液分离装置用于将固体物质和液体从含水的未处理污物中分离出来,该含水未处理污物是通过将厨房排放出的未处理污物与水混合并将混合物粉碎后得到的固体物质和液体混合物。
一种这样的固液分离装置描述于本申请人提交的日本专利公开申请No.11-133089(公开号No.2000-317693)中。
下面参照

图11和12描述这种现有技术的固液分离装置。
固液分离装置10大体上包括一个过滤器12、一个壳体24和一个刮除器20。
过滤器12通过多个平板形的圆环件14彼此相邻安置而形成圆柱形,圆环件14之间彼此相隔特定的间隙。
壳体24具有一个容纳着过滤器12的容纳段26。容纳段26被过滤器12分隔成两个区域一个位于过滤器12内侧的内部区域B和一个位于过滤器12外侧的外部区域C。此外,一个用于将固体物质和液体混合物引入外部区域C的引入口28形成在区域C中,一个用于将流经圆环件14并前进到内部区域B中的液体排放到外界的排出口30形成在内部区域B中。
刮除器20包括平板形的凸出元件22。这些凸出元件22的末端插入圆环件14之间的间隙中。刮除器20沿着圆环件14的外圆周表面移动,以将粘着在圆环件14的端表面(也被称作侧表面)上的固体物质去除。
在操作中,过滤器12用作过滤装置。因此,液体将流经叠加的圆环件14并前进到内部区域B中。另一方面,固体物质16将沉积在圆环件14的外圆周表面上或粘着在圆环件14的端表面上,以使固体物质不能前进到内部区域B中。这样可以将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进入内部区域B中的液体18将通过排出口30排放到壳体24的外侧。粘着或沉积在圆环件14上的固体物质16将被刮除器20刮除并通过一个敞开于壳体24中的抽取口34排放到壳体24外侧。由于随着圆环件14的外圆周表面和端表面每旋转一圈,沉积或附着的固体物质16即被刮除器20刮除,因此不会出现阻塞,而固液分离可以连续进行。
构成过滤器12的各圆环件14的端表面之间的间隙是基于将要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的尺寸确定的。具体地讲,如果希望分离更小尺寸的固体物质16,从而使分离后的液体18中的固体物质比例减小,并因此使液体18中的污物量减小,则圆环件14之间的间隙距离应变窄。相反,圆环件14之间的间隙距离应加宽到一定程度。
图13至15中示出了固液分离装置10的具体形式。固液分离装置10包括过滤器12、壳体24、刮除器20和用于驱动过滤器12旋转的驱动装置36。
过滤器12通过侧向叠加多个圆环件14而形成为一个圆柱体,这些圆环形件14之间带有间隙。圆环件14由两种类型的圆环件构成平板形第一圆环件14a和平板形第二圆环件14b。第二圆环件14b与第一圆环件14a的外径相同,而且有多个外凸块38(在图13中有三个外凸块38)以特定的角度间隔形成在第二圆环件14b的外圆周面上。
具体地讲,过滤器12位于一个圆柱体上;该圆柱体是通过侧向叠加多个相应的圆环件14a和14b而获得的,各圆环件14a和14b间带有特定的间隙。每两个第二圆环件14b之间安插着特定数量的第一圆环件14a(例如图14和15中为一个第一圆环件14a)。
此外,垫片44装配在第一支柱42上,这些支柱穿过了形成在各圆环件14a和14b内的通孔40并将所有的圆环件14a和14b整体式连接起来。这样,垫片44用作设置圆环件14a和14b之间间隔的工具。垫片44的厚度决定了各圆环件14a和14b之间间隙的距离大小。
作为示例,Y形辐条46被形成,以连接在圆环件14a和14b的内侧;一个旋转轴48安装在这些辐条的中心。旋转轴48的两端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24上。旋转轴48的至少一端伸出到壳体24外侧,从而使这一端部被驱动装置36可旋转地驱动,以带动过滤器13沿着图13中的弯曲箭头所示方向旋转。
在外圆周上带有外凸块38的第二圆环件14b被这样布置,以使外凸块38构成过滤器12外圆周表面上的肋50。这样,肋50将沿着过滤器12的轴向延伸。换言之,在从过滤器12一端看时,一个第二圆环件14b的外凸块38安置在下一个第二圆环件14b的外凸块38直接后面,从而利用外凸缘38形成肋50。其结果是,多个平行于过滤器12的轴线延伸的肋50形成在过滤器12的外圆周表面上。由于不带外凸块38的第一圆环件14a叠加在第二圆环件14b之间,因此可以在肋50之间形成间隔。
肋50可以沿着筒形容纳段26的内表面将分离的固体物质16推动和传输到抽取口34中。
过滤器12设置在筒形容纳段26的内侧,以使过滤器12的旋转轴线即与过滤器12相连的旋转轴48指向水平方向。过滤器12两端的开口被筒形容纳段26上的一对对置的内壁表面封闭。因此,液体在过滤器12的外部区域C与内部区域B之间的运动主要是通过圆环件14a和14b之间的间隙实现的。
在图13所示的固液分离装置10中,引入口28安置在低于排出口30的位置上。因此,混合物将恒定地聚集在筒形容纳段26的下部,过滤器12的下部浸没在混合物中,而过滤器12的上部暴露在混合物的液位F之上。
抽取口34敞开于筒形容纳段26的上部,以使抽取口34位于过滤器12的外部区域C中。抽取口34沿着过滤器12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从而将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并且被肋50携带于筒形容纳段26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固体物质16排放到壳体24之外。
抽取口34敞开于筒形容纳段26中的位于混合物液位F之上的空间内。抽取口34相对于过滤器12的旋转方向D安置在过滤器12顶部区域T的下游侧,并且相对于过滤器12的旋转方向D安置在刮除器20的上游侧。
一个覆盖件52布置在壳体24的抽取口34上,以关闭抽取口34。具体地将,覆盖件52的一端可回转地连接着抽取口34的边缘,该边缘相对于过滤器12的旋转方向D安置在抽取口34的上游侧,这样,覆盖件52上的相对于过滤器12的旋转方向D安置在下游侧的另一端将沿着图13中的双头箭头方向向着或背离抽取口34移动或摆动。
覆盖件52被一个推动器具或弹簧54恒定地推向过滤器12。弹簧54的一端连接着壳体24,另一端连接着覆盖件53。
通过弹簧52的推动作用,覆盖件52可以将上述被过滤器12的肋50推动和移动的固体物质16按压在过滤器12的外圆周表面上,并且将液体从固体物质16中挤出。
如图15所示,刮除器20由侧向叠加的多个平板构成。如图13所示,刮除器20相对于过滤器12的旋转方向D安置在过滤器12顶部区域的下游侧。此外,刮除器20毗邻抽取口34布置,从而相对于过滤器12的旋转方向D安置在抽取口34的下游侧。
下面基于具体结构进一步描述刮除器20。
刮除器20包括板状第一凸出元件56、第二凸出元件58和支承元件60。
每个第一凸出元件56分别由一张板材构成,板厚与构成过滤器12的各个第一圆环件14a的厚度相同,而且第一凸出元件56的末端(图15中的上端)伸向相应一个第一圆环件14a的外圆周表面,以刮掉粘着在第一圆环件14a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固体物质16。
每个第二凸出元件58分别由一张板材构成,板厚与第一圆环件14a与第二圆环件14b之间的相应间隙相同。第二凸出元件58的末端(图15中的上端)伸入第一和第二圆环件14a和14b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刮掉粘着在圆环件14a和14b的相应平坦表面上的固体物质16。
每个支承元件60分别由一张板材构成,板厚与在外圆周上带有外凸块38的各个第二圆环件14b的厚度相同。
如图14所示,根据构成过滤器12的第一圆环件14a和第二圆环件14b的布置次序,第一凸出元件56、第二凸出元件58和支承元件60以特定的次序布置。具体地讲,第一凸出元件56被这样定位,即面对着第一圆环件14a的圆周表面,第二凸出元件58被这样定位,即它们的尖端区域进入圆环件14a和14b之间的间隙中,支承元件60被这样定位,即面对着第二圆环件14b的圆周表面。第一凸出元件56、第二凸出元件58和支承元件60还通过第二支柱64而形成一个整体单元,该第二支柱穿过形成在这些元件中的通孔62。
在这个结构中,各圆环件14a和14b之间的间隙被设置得小于各圆环件14a和14b的厚度。其结果是,伸入到各圆环件14a和14b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二凸出元件58的厚度小于圆环件14a和14b的厚度。这样,第二凸出元件58的强度可能不足。因此,第二凸出元件58通过被安置在第二凸出元件58两侧的第一凸出元件56和支承元件60叠加在中间而被加强。
在图14和15所示的结构中,第一圆环件14a安置在过滤器12(整体上为圆柱形)的两端。因此,第一凸出元件56、第二凸出元件58和支承元件60以上述次序从刮除器20的一端开始布置,以形成一个“单元”;该单元沿着第二立柱64的方向反复设置,而刮除器20的另一端布置着一个第一凸出元件56。
在图15所示的结构中,安置在刮除器20两端的第一凸出元件56a与安置在刮除器20中间部分的第一凸出元件56形状不同。换言之,同第一凸出元件56相比,位于刮除器20两端的第一凸出元件56a更大并且具有更宽阔的面积。本发明是利用这些位于两端的第一凸出元件56a从两侧夹持住(相对于过滤器12的旋转方向D安置在刮除器20上游侧的)覆盖件52,从而使覆盖件52的两端被这些第一凸出元件56a覆盖。
被过滤器12传输的固体物质16在从过滤器12顶部区域向下运行的同时被刮掉,从而与过滤器12分离并从抽取口34排出。
然而,上面描述的固液分离装置有一些问题。
固液分离装置涉及利用垫片44确保各圆环件44的端表面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在每次将一个圆环件14套在并叠放到多个第一支柱42上时,需要在每个第一支柱上分别装配一个垫片44。这需要工人在这个部分仔细地工作。换言之,为组装过滤器12,需要增加劳动力,这将导致制造成本提高。
此外,由于圆环件14和垫片44的厚度尺寸变化,因此由圆环件14和垫片44构成的过滤器12会产生轴向尺寸累积误差。其结果是,可能会出现过滤器12的长度与第一支柱42的长度不匹配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固液分离装置中的问题。
具体地讲,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包括一个由多个圆环件构成的过滤器,圆环件之间带有特定的间隙,从而可以不使用现有技术的分离装置中的垫片。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一种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实现,该装置包括一个过滤器,其为多个彼此之间带有间隙的平板形圆环件形成的圆柱体;一个壳体,其具有一个容纳着过滤器的容纳段,容纳段被过滤器分隔为一个位于过滤器内侧的内部区域和一个位于过滤器外侧的外部区域,一个用于引入固体物质和液体混合物的引入口形成在外部区域中,而一个用于将流经圆环件并且前进到内部区域中的液体排放到外界的排出口形成在内部区域中;以及一个刮除器,其具有平板形凸出元件,这些凸出元件的末端伸入圆环件之间的间隙中,刮除器沿着圆环件的外圆周表面移动,以刮掉粘着在圆环件上的固体物质,本发明的独特结构在于,过滤器包括一对端部圆环件,它们布置在过滤器的两端;多个中央圆环件,它们安装在一对端部圆环件之间并且带有从内圆周表面伸出的内凸块,以及多个侧向桥接件,它们安装在一对端部圆环件之间,每个桥接件上分别形成了多个咬合部分,用于咬合中央圆环件的内凸块并且夹持中央圆环件,以使中央圆环件之间具有间隙,咬合部分沿着每个侧向桥接件的长度方向排列。
通过上述结构,不需要象现有技术那样在将第一支柱穿过多个圆环件时将垫片装配在第一支柱上以使这些垫片安置在各个环形件之间。因此在过滤器组装中的工作性能提高了。
此外,由环形件构成的过滤器的总体长度取决于侧向桥接件的长度(具体地讲,等于端部圆环件的板厚与侧向桥接件所增加的长度之和)。因此,不会象现有技术那样产生因圆环件的板厚变化而导致累积误差。
咬合件被成型得沿每个桥接件的一侧排列成一排。或者,咬合件也可以被成型得沿每个桥接件的两侧分别排列成一排,因此而交错布置为两排。在采用交错布置的桥接件时,中央圆环件之间的间隙距离变成带单排咬合部分的桥接件中的一半。通过中央圆环件与交错咬合部分中的咬合部分之间的交替咬合,可以实现这种一半距离,而不需要对形成在每个侧向桥接件一侧的单排咬合部分的间距进行改变。
此外,在本发明的固液分离装置中,过滤器的每个中央圆环件的内圆周表面上可以形成向内伸出的分枝凸块,因而多个第二侧向桥接件可以与分枝凸块咬合。第二侧向桥接件设在一对端部圆环件之间并且限制中央圆环件相对于端部圆环件的旋转。通过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圆环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而不必使用现有技术的分离装置中的第一支柱。此外,同现有技术中利用支柱组装过滤器的情况相比,在第二侧向桥接件被采用并且与分枝凸块咬合时,过滤器的组装工作可以普遍简化。
图1是本发明的固液分离装置中使用的过滤器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2中示出了构成图1中的过滤器的端部圆环件中的一个;图3中示出了构成图1中的过滤器的第一中央圆环件中的一个;图4中示出了构成图1中的过滤器的第二中央圆环件中的一个;图5是安装在图1中的过滤器中的一种侧向桥接件的透视图;图6是桥接件的局部放大图;图7中示出了桥接件与中央圆环件之间的咬合关系;图8是组装好的过滤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9A是过滤器的剖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圈入区域的放大图;图10是安装在图1中的过滤器中的另一种侧向桥接件的透视图;图11是用于解释现有技术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概念的示意图图12是沿图11中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旋转轴方向所作的剖视图;图13是现有技术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切前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分离装置的过滤器的剖视图;图15中示出了图13所示分离装置的过滤器和刮除器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以参考号码70表示的本发明的固液分离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固液分离装置70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上与现有技术的固液分离装置10相同。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下面描述的本发明中的相同结构元件,这些元件的描述被省略。
与图13中所示的类似,固液分离装置70包括包括过滤器72、壳体24、刮除器20和用于驱动过滤器72旋转的驱动装置36。固液分离是通过与图13所示的固液分离装置10中类似的方式进行的。
本发明的固液分离装置70的特征在于过滤器72的结构。本发明的固液分离装置70中的过滤器72的总体结构显示于图1中。
下面参照图1至10详细描述过滤器72的结构。
如图1所示,过滤器72由一对端部圆环件74、多个中央圆环件78a和78b以及多个侧向桥接件82构成。
端部圆环件74布置在过滤器72的两端。
中央圆环件,具体地讲是第一中央圆环件78a和第二中央圆环件78b,布置在一对端部圆环件74之间。每个中央圆环件上分别形成了从中央圆环件的内圆周表面向内伸出的内凸块76。
侧向桥接件82被安装得在一对端部圆环件74之间延伸。每个侧向桥接件82的分别在表面上形成了多个咬合部分80,用于咬合中央圆环件78a和78b上的内凸块76并且将中央圆环件78a和78b保持特定间隙。咬合部分80沿着侧向桥接件82的长度方向(图5中的双头箭头L'所示方向)彼此相隔着排成一排。
过滤器72还包括多个第二侧向桥接件84,它们安装得在一对端部圆环件74之间延伸。每个第二侧向桥接件84分别与中央圆环件78a和78b咬合,并防止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相对于端部圆环件74旋转。
从图2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每个端部圆环件74上分别设有辐条46。这些辐条46整体成型,以连接在端部圆环件74的内圆周表面上。一个连接孔86用于接收一根形成在辐条46中央的旋转轴48。辐条46上的各个臂以相等的角度间隔沿径向延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部圆环件74上形成了三个臂。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数量。而是还可以形成两个、四个或其他数量的臂。
第一内凸块88在辐条46的臂之间形成在端部圆环件74的内圆周表面上。第一内凸块88向内伸出。
用于连接侧向桥接件82的第一连接孔88a开通于第一内凸块88和辐条46的各个臂中。第一连接孔88a定位在以端部圆环件74的中心轴线E为圆心的同心圆上。图示的实施例中设有六个第一连接孔88a。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数量。第一连接孔88a的数量没有限制,只要这些孔被形成得足以将安置在端部圆环件74之间的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牢固地夹持住即可。通常,形成三个或更多个第一连接件88a较为适宜。
此外,第二内凸块90被形成得从每个端部圆环件74的内圆周上伸出。第二内凸块90设置在以中心轴线E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而且第二内凸块90a中开通了用于接收第二侧向桥接件84的第二连接孔90a。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90a。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两个第二连接孔90a。第二连接孔90a的数量没有限制,只要安置在端部圆环件74之间的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上的分枝凸块(如后文所描述)能够被咬合而且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相对于端部圆环件74的旋转能够被限制住即可。通常,形成一个第二连接件88b就足够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考虑到了旋转平衡问题,两个第二连接孔90a布置在点对称位置上,如图2所示。
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中央圆环件78a(对应于现有技术的分离装置中的第一圆环件14a)。
如图3所示,内凸块76形成得从每个第一中央圆环件78a的内圆周表面上伸出。内凸块76设置在与端部圆环件74的第一内凸块88相对应的位置上。内凸块76还设置在与辐条46的臂(用于连接侧向桥接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共设有六个内凸块76。每个内凸块76均成型为相同形状,如图3所示,该形状为矩形或与矩形相近的扇形。
此外,分枝凸块92形成得从每个第一中央圆环件78a的内圆周表面上伸出。分枝凸块92设置在与端部圆环件74的第二内凸块90相对应的位置上。如图3所示,每个分枝凸块92上分别在中央形成了一个凹槽92a,以使相应的第二侧向桥接件84与凹槽92a咬合。分枝凸块92为矩形形状并且比内凸块76宽。
图4中示出了一个第二中央圆环件78b。
第二中央圆环件78b对应于现有技术的装置中的第二圆环件14b。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中央圆环件78b分别具有与第一中央圆环件78a基本相同的形状,然而,第二中央圆环件78b与第一圆环件78a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第二中央圆环件78b上分别设有多个外凸块3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外凸块38。外凸块38以特定的角度间隔形成在第二中央圆环件78b的外圆周表面上。
这样,通过将多个相应中央圆环件78a和78b并排安置或者通过将这些圆环件侧向叠加在端部圆环件74之间,可以获得本发明的过滤器72。具体地讲,每对相邻的第二中央圆环件78b之间安插了特定数量的第一中央圆环件78a。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两个第二中央圆环件78b之间安插了单一的第一中央圆环件78a。也可以在每两个第二中央圆环件78b之间安插两个或更多个第一中央圆环件78a。
图5中示出了侧向桥接件82。侧向桥接件82通过合成树脂的模塑成型而形成板状并且带有咬合部分80。这些咬合部分80形成在侧向桥接件82的外侧表面(外圆周表面)上,从而在多个侧向桥接件82安装在一对端部圆环件74之间时,使咬合部分80面对着过滤器的外圆周。
在面对着端部圆环件74的圆周方向(也是过滤器72的圆周方向)的每侧82a和82b上分别形成了一排咬合部分80。不同排中的咬合部分80形成在彼此偏置的位置上即交错位置上。这样,如图5所示,一侧上的每个咬合部分80分别位于另一侧上的两个咬合部分80中间。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方便,形成在一侧82a上的咬合部分称作“第一咬合部分80a”,形成在另一侧82b上的咬合部分称作“第二咬合部分80b”。
具体地讲,如图6所示,形成了槽形的各咬合部分80a和80b的开口宽度W是相同的,该宽度W被设置得基本上与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的内凸块76的厚度尺寸相等,从而夹持住插入的内凸块76而没有任何松动。此外,各咬合部分80a和80b的深度(长度)L被这样设置,即一侧的咬合部分不会进入另一侧咬合部分之间的区域中。换言之,如图6所示,以双头箭头W'表示的侧向桥接件82在过滤器72的圆周方向上的宽度被这样设置,即W'大于2×L。
此外,咬合部分80a与80b之间的距离P1(小于开口宽度W)可以表示为P1=X+W/2其中X是第一中央圆环件78a与第二中央圆环件78b之间的间隙距离。
另外,各咬合部分80之间(80a与80a之间,80b与80b之间)的距离P2可以表示为P2=2×P1倾斜表面G形成在各咬合部分80a与80b上,以使开口宽度W向外逐渐增大。倾斜表面G的形成使得各咬合部分80a与80b可以容易地接收第一和第二中央圆环件78a和78b上的内凸块76。在图6所示的侧向桥接件82中,倾斜表面G只形成在各咬合部分80a与80b的一侧边缘上。然而,倾斜表面也可以形成在两侧开口边缘上。
此外,如图7所示,每个咬合部分80a与80b的底表面形成了圆弧形横截面形状。通过形成这种弧形,在侧向桥接件82安装在端部圆环件74之间后,弧形底表面将安置在以端部圆环件74的中心轴线E为圆心的假想圆上。
当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的内凸块76插入各咬合部分80a与80b中后,内凸块76的末端将贴紧接触咬合部分80a与80b的底表面H。因此,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被定位和夹持得与端部圆环件74的中心轴线E同轴。
每个侧向桥接件82上分别形成了螺纹孔82c。螺纹孔82c相对于侧向桥接件8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每个侧向桥接件的两端表面上。螺纹孔82c用于通过螺纹将侧向桥接件82紧固到端部圆环件74上。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侧向桥接件82上的咬合部分80是槽形的。然而,侧向桥接件82也可以被成型为梳形结构,从而将梳形结构的各个齿之间的狭缝用作咬合部分。
如图8所示,每个第二侧向桥接件84上分别形成了直径较小的柱状凸块84b。凸块84b设在第二侧向桥接件84的圆柱体84a的两端表面上。圆柱体84a的长度与侧向桥接件82的长度一致。柱状凸块84b的直径被这样设置,即柱状凸块84b插入端部圆环件74的第二内凸块90上的第二连接孔90a中。第二侧向桥接件84的圆柱体84a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孔90a。
接下来将描述过滤器72的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步骤。
首先,侧向桥接件82(图示实施例中有六个侧向桥接件82)通过第一连接孔88a而螺纹紧固在一个端部圆环件74上。其结果是,多个(或六个)侧向桥接件82相对于端部圆环件74的表面布置在直立位置上。
通过这种方式连接了侧向桥接件82后的端部圆环件74被放置在水平位置上,第一中央圆环件78a和第二中央圆环件78b被交替安装,从而使所有的侧向桥接件82a和82b安置在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的内侧。
在安装中央圆环件78a和78b时,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上的内凸块76是偏置的,因而不会与侧向桥接件82冲突,之后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被略微旋转,以将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上的内凸块76插入侧向桥接件82上的相应咬合部分80a和80b中。
其结果是,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被侧向桥接件82夹持住,其中中央圆环件78a和78b之间带有特定的间隙,而且所有中央圆环件均安装在端部圆环件74之间。
接下来,在所有中央圆环件78a和78b被安装后,旋转轴48的一端被带入位于最底层的端部圆环件74的连接孔86中,而旋转轴48被保持直立。
之后,第二侧向桥接件84的柱状凸块84b插入开通于端部圆环件74的第二内凸块90中的第二连接孔90a中。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的分枝凸块92彼此叠搭,而各个内凸块76插入侧向桥接件82的咬合部分80a和80b中。这样,第二侧向桥接件84被带到与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的分枝凸块92上的凹槽92a相咬合处。
剩下的一个端部圆环件74(在另一侧)被放置到彼此叠加着的中央圆环件78a和78b的上表面上。另外,旋转轴48的另一端插入形成在辐条46的连接孔86中,而形成在第二桥接件84另一端的柱状凸块84b插入第二内凸块90的第二连接孔90a中。
在这种状态下,开通于第一内凸块88和端部圆环件74的辐条46的各个臂中的第一连接孔88a与开通于直立侧向桥接件82的另一端中的螺纹孔82c对齐。
最后,如图8所示,螺钉94(只示出了一个螺钉)通过端部圆环件74的各第一连接孔88a拧入侧向桥接件82的螺纹孔82c中。其结果是,端部圆环件74被连接在侧向桥接件82上。
这样就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过滤器72的组装。在图1中,一些中央圆环件78a和78b被省略,以显示侧向桥接件82。
图9A和9B中显示了图1中的过滤器72的剖面。该剖面取自穿过中心轴线E的平面。
在上述过滤器72中,各个圆环件74、78a和78b之间的间隙是由安装在一对端部圆环件74之间的各侧向桥接件82中的咬合部分80a与80b之间的节距P1确定的。因此,不需要象现有技术的分离装置中那样在各圆环件14a与14b之间安插垫片44。所以在本发明中组装工作被简化。
此外,一对端部圆环件74之间的距离是由侧向桥接件82的长度确定的,而桥接件82是由树脂模塑成型出来的,其各个部分位于固定的尺寸公差内。因此,不会因各个圆环件74、78a和78b的厚度变化而产生累积误差。所以过滤器不会有较大尺寸变化。
在每个上述侧向桥接件82中,咬合部分80a和80b形成为交错的形态。然而,也可以只在侧向桥接件82的一侧形成咬合部分80,如图10所示。
当咬合部分80只形成在侧向桥接件82的一侧时,圆环件74、78a和78b之间的间隙距离等于咬合部分80的壁部82d的厚度。然而,考虑到树脂模塑成型所需模具的厚度和结构等等,壁部82d的厚度不可能制作得太薄。其结果是,各圆环件78a和78b之间的间隙也同样不能制作得太窄。另一方面,当咬合部分80a和80b以交错的形态形成在每个桥接件82上时,形成在不同排中的咬合部分80a与咬合部分80b之间的距离X构成了各圆环件78a和78b之间的间隙距离。因此,各圆环件78a和78b之间的间隙可以被制作得较窄,而每个侧向桥接件82两侧的相邻咬合部分80和相邻咬合部分80b之间的壁部82d的厚度可以设置为能够保持足够强度的尺寸。
上述参照固液分离装置描述的实施例可以用在未处理污物脱水处理设备中并且用于将粉碎了的未处理污物与水分离。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不能用于除未处理污物与水的分离以外的用途。
从前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不需要象现有技术中那样在第一支柱上套上多个圆环件、在第一支柱上排列并装配垫片以使这些垫片安置在各个环形件之间。因此本发明提供了较高的工作性能。
此外,通过并排安装环形件而形成的过滤器的总体长度取决于侧向桥接件的长度(具体地讲,等于端部圆环件的板厚与侧向桥接件的长度之和)。因此,不会产生因圆环件的板厚变化导致的累积误差。制造成本可以降低,而固液分离装置的质量可以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包括一个过滤器,其包括多个彼此相邻安置并在它们之间带有间隙的平板形圆环件,从而成为一个圆柱体;一个壳体,其具有一个容纳着上述过滤器的容纳段,上述容纳段被上述过滤器分隔为一个位于上述过滤器内侧的内部区域和一个位于上述过滤器外侧的外部区域,上述外部区域中形成了一个用于引入固体物质和液体混合物的引入口,而上述内部区域中形成了一个用于将流经上述圆环件并且前进到上述内部区域中的上述液体排放到外界的排出口;以及一个刮除器,其具有平板形凸出元件,这些凸出元件的末端伸入上述圆环件之间的上述间隙中,上述刮除器沿着上述圆环件的外圆周表面移动,以刮掉粘着在上述圆环件上的固体物质,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器包括一对端部圆环件,它们布置在上述过滤器的两端;多个中央圆环件,它们安装在上述一对端部圆环件之间并且带有从内圆周表面伸出的内凸块,以及多个侧向桥接件,它们安装在上述一对端部圆环件之间,每个上述桥接件上分别形成了多个咬合部分,用于咬合上述中央圆环件的上述内凸块并且夹持上述中央圆环件,以使中央圆环件之间具有上述间隙,上述咬合部分形成在平行于上述过滤器的轴线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咬合部分沿着上述过滤器的圆周方向设在每个上述侧向桥接件的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咬合部分沿着上述过滤器的圆周方向设在每个上述侧向桥接件的两侧上,因此而交错布置为两排。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分枝凸块,它们形成在每个上述中央圆环件的内圆周表面上,以及多个第二侧向桥接件,它们设在上述一对端部圆环件之间,上述第二侧向桥接件与上述分枝凸块咬合,从而限制上述中央圆环件相对于上述端部圆环件的旋转。
全文摘要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一个圆柱形过滤器。过滤器由圆环件构成,圆环件彼此之间带着间隙并排安置并且布置在装置壳体的一个容纳段中。圆环件包括位于过滤器两侧的端部圆环件和多个安置在端部圆环件之间并且带有从内圆周表面伸出的内凸块的中央圆环件。多个侧向桥接件安装在端部圆环件之间,这些桥接件具有咬合部分,用于咬合中央圆环件上的各个内凸块以夹持中央圆环件。
文档编号B01D29/62GK1325753SQ0111591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6日
发明者泉俊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