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393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特别是具有脱硫除尘一体化的功能,主要用于锅炉的烟气净化,并且适用于各种供热水、蒸汽锅炉以及工业炉窑,能脱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燃煤锅炉被广泛使用在民用和工业行业,特别是我国煤炭储藏量高,作为一个燃煤大国,根据我们现有的国情,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取消煤炭,采用洁净的燃气燃油锅炉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目前大多数用户所使用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都分为三种形式,湿法、干法和半干法。例如,中国专利1091677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烟气脱硫除尘器为一整体结构,其中的脱硫除尘室包括有横截面为阿基米德螺旋线的螺旋板,烟气脱水器由多个直径不同的同轴线安装的波纹管构成,尽管可以提高脱硫除尘效率,但结构复杂,设备造价高,维修成本也相对较高。中国专利1320474公开了一种湿式烟气脱硫除尘二段吸收和捕集法设备,该方法中脱硫除尘分段进行,使吸收SO2反应生成的沉淀物的纯度高,在捕滴分离器内增设了旋流板装置,在捕滴分离器下通过捕滴分流装置实行除尘与气液分离,在上段通过脱硫旋流装置进行对气体中SO2与液体中Ca(OH)2接触、反应、脱硫、脱水。但这些现有技术普遍存在设备运行不稳定、防腐不过关,脱硫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不足。
本设计人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根据多年来在脱硫除尘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经过艰苦的研发,终于开发出能脱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硫除尘净化装置,通过一体化设置多级喷雾装置,达到具有除尘和脱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脱硫除尘净化装置,该脱硫除尘装置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反应吸收液,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进风口及一脱水器,其下部设有一灰箱,所述脱水器的上部为排风口,脱水器的下部为一水封管,该水封管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并伸入反应吸收液内;所述本体顶部设有数个喷嘴,该喷嘴连接一提供反应吸收液的管路,所述本体内上部设有间隔设置的数个隔板,一连接管道的一端连接本体,另一端与脱水器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隔板为上下交错间隔设置在本体内上部,其中位于上部的隔板其顶部与所述本体顶部固定连接,位于下部的隔板伸入到所述本体中反应吸收液的液面下,其两端与本体内侧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本体内设置的喷嘴至少一个位于进风口中,其余均布于所述隔板的侧边。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本体内设有五个喷嘴,其中一个设置在进风口中,四个喷嘴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靠近进风口一侧。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喷嘴与管路相连接,该管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本体内设有反应吸收液的液面下部,所述管路上串接一加压泵。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脱水器的整体高度为脱水器进风口高度的2.5到3倍。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本体下部设有倒锥形集灰室,所述倒锥形集灰部底部设置所述的灰箱,所述集灰室的安息角大于等于56度。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本体下部的倒锥形集灰室上设有一可使人员入内的人孔,所述人孔为可开闭的人孔。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一文丘里洗涤器,所述文丘里洗涤器的进风口为所述本体的进风口。
如上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所述文丘里洗涤器的下沿至所述本体内的反应吸收液静态液面距离为30到5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的优点和特点是1、本实用新型脱硫除尘净化装置采用惯性碰撞效应和湍流技术,气液充分传质,使粉尘多次凝聚并增大,除尘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脱硫除尘净化装置采用多级雾化技术,充分增大比表面积,脱硫效率高。
3、在本实用新型中碱液靠循环泵自循环,无需建立循环水池。
4、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中除尘脱硫一体化,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简单可靠。
5、在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脱水器脱水除雾效果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请同时参见图1和2,图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装置具有一个本体3,在所述本体3的下部,设有一灰箱1,在所述本体3的顶部设有一脱水器9,在所述本体3中设有反应吸收液,可为碱性吸收液。所述脱水器9的下部设有一水封管5,所述水封管5伸入所述本体3内部,即伸入所述本体3内部碱性液体的液面A以下。所述本体3顶部设有数个喷嘴6,所述喷嘴6连接一提供碱性液体的管路10,所述脱水器9的上部为排风口11,所述本体3的顶部设有进风口7,在所述本体3内上部设有间隔设置的数个隔板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3的顶部设有四个喷嘴6,该四个喷嘴6均匀设置在所述隔板4靠近进风口一侧,且位于水封管5与所述本体3的顶部连接端的周围,请参见图2,进风口7中还设有一个喷嘴6。当然所述喷嘴6的数量可根据净化装置体积的增加而适当增加,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脱硫除尘效果。
所述喷嘴6连接到的管路10串接一加压泵13,所述加压泵13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管路14,所述另一管路14连接到所述本体3内,并靠近本体3的下部,位于碱性液体液面以下。上述管路构成了喷淋管路,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碱性液体靠循环泵自循环,无需建立循环水池。在所述本体3的上部设有一弯管8,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本体3上部,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脱水器9,并伸入脱水器中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脱水器9的整体高度为脱水器9进风口高度的2.5到3倍。
由图1、2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装置中,所述本体3下部为一倒锥形集灰室12,在集灰室12下部经一排浆阀门121连接其底部设置的灰箱1,当打开阀门可使集沉于集灰室12下部的灰浆通过快速排浆阀门121排放到灰箱内,关闭该排浆阀门121后,可方便地打开灰箱1排放灰浆。为了能够将设备中的灰清干净,本实用新型加大了设备集灰室12的的安息角α,所述倒锥形集灰室12的安息角α大于等于56度。所述本体3下部,即该倒锥形集灰室12上设有一可使人员入内的人孔2,所述人孔2为可开闭的人孔2,可便于对设备的检修、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内上部设有三块隔板4,它们为上下交错间隔设置,其中位于上部的隔板4的顶部与所述本体3顶部固定连接,位于下部的隔板4伸入到所述本体3中碱性液体的液面下,其两端与本体内侧固定连接,如图1中所示,该三块隔板,为一上二下设置,在位于下部的两隔板朝向进风口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喷嘴6。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利用风机的动力,锅炉排放的含尘烟气,由烟道送入设备进气口7,经进气口内设置的一喷嘴6的雾化喷淋使含尘烟气充分与喷淋的吸收液接触,进行初步净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7的下沿至所述本体内的碱性液体静态液面距离为30到50毫米,初步净化后的烟气进入本体3内,部分与碱性液体接触,反应后去除其中的部分SO2气体,在该烟气向出风口11的运动过程中,在本体3内经多级隔板4的挡折,充分与碱性吸收液接触,在进入出风口11前再度冲击水面使含尘烟气中绝大部分粉尘与有害气体被捕捉。同时通过两道喷嘴6的雾化喷淋,使微细粉尘和SO2气体进一步被捕捉。带水气体经弯管8进入高效低阻的脱水器9脱水后,净化的气体达标排放,脱出的水经水封管5回排至本体3的碱性吸收液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滞留在碱性吸收液中,浓度不断上升,较大颗粒的粉尘逐步沉淀于集灰室12,通过快速排浆阀门121排放入灰箱。在净化作业中,由于通过加压泵13使本体3内的碱性吸收液可自循环,与SO2连续反应,PH值需保持稳定。根据需要可通过与本体3相连通的附水箱溢流口将碱性物质(NaOH)加入本体3内,调整PH值至8-10。若需处理氮氧化物,需加入相应吸收液(黄磷混浊液)进行处理。排入灰箱1中的灰渣水需定期清除,可与炉渣一起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了多级喷淋装置使烟尘与碱性液充分反应、接触,即在烟气流经反应室的途径中增加了两级喷淋装置,这样使含尘烟气再增加两次与碱性液体反应的机会,提高了除尘效率和脱硫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喷淋管路直径为φ57×3.5,流速为2米/秒,材质为316L。而且,喷淋管路及喷嘴非常便于维修和更换,循环管路及喷嘴均为可拆装结构,便于设备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装置的本体3可通过支架支撑在地面上。本体3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也可以是其他适当的形状。
实施例二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3的顶部进风口处设有装设一文丘里洗涤器15,所述文丘里洗涤器15的进风口151为所述本体3的进风口。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利用风机的动力,锅炉排放的含尘烟气,经烟道送入设备进气口,经文丘里洗涤器15,高速烟气流冲击水面,形成飞溅水花、水雾,使含尘烟气,充分与碱性吸收液起反应后进入除尘装置本体3内。
在本实施例中合理地利用了文丘里技术文丘里进风口喉部的过滤风速40~50m/s,为了将文丘里管与水面的距离合理,文丘里下沿至水面(静态时)30~50mm。锅炉烟气进入文丘里洗涤器,由于较大的液气比和喉部合理的气流速度,使喉部的碱性液体雾化成为细小的液滴,与尘粒发生有效的碰撞,尘粒凝集,起到了初步除尘脱硫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烟气净化率。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经检测,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除尘效率达98%以上,脱硫效率达90%以上。脱硫除尘效果达到DB11/139-2002《锅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烟尘≤50mg/Nm3,SO2≤150mg/Nm3排放限值)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脱硫除尘装置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反应吸收液,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进风口及一脱水器,其下部设有一灰箱,所述脱水器的上部为排风口,脱水器的下部为一水封管,该水封管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并伸入反应吸收液内;所述本体顶部设有数个喷嘴,该喷嘴连接一提供反应吸收液的管路,所述本体内上部设有间隔设置的数个隔板,一连接管道的一端连接本体,另一端与脱水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上下交错间隔设置在本体内上部,其中位于上部的隔板其顶部与所述本体顶部固定连接,位于下部的隔板伸入到所述本体中反应吸收液的液面下,其两端与本体内侧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置的喷嘴至少一个位于进风口中,其余均布于所述隔板的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有五个喷嘴,其中一个设置在进风口中,四个喷嘴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靠近进风口一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与管路相连接,该管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本体内设有反应吸收液的液面下部,所述管路上串接一加压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器的整体高度为脱水器进风口高度的2.5到3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下部设有倒锥形集灰室,所述倒锥形集灰部底部设置所述的灰箱,所述集灰室的安息角大于等于56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下部的倒锥形集灰室上设有一可使人员入内的人孔,所述人孔为可开闭的人孔。
9.如权利要求1至4或6至8任一项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一文丘里洗涤器,所述文丘里洗涤器的进风口为所述本体的进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洗涤器的下沿至所述本体内的反应吸收液静态液面距离为30到5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反应吸收液,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进风口及一脱水器,其下部设有一灰箱,所述脱水器的上部为排风口,脱水器的下部为一水封管,该水封管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并伸入反应吸收液内;所述本体顶部设有数个喷嘴,该喷嘴连接一提供反应吸收液的管路,所述本体内上部设有间隔设置的数个隔板,一连接管道的一端连接本体,另一端与脱水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除尘装置具有脱硫除尘一体化的功能,适于锅炉以及各种供热水、蒸汽锅炉以及工业炉窑的烟气净化,采用惯性碰撞效应和湍流技术,气液充分传质,使粉尘多次凝聚并增大,并采用多级雾化技术,充分增大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除尘效率。
文档编号B01D53/78GK2662982SQ20032012953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杨立英, 王翠云, 刘景明 申请人:北京西山除尘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