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量粉液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725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通量粉液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设备,具体是一种专门针对粉体与液体处理量大的大通量粉 液混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粉液混合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环保等领域,其目的就是将固体粉 体物料与液体物料均勻混合、分散结合,从而形成均质化的浆状产品,同时将粉体物料充分 浸润,使粉体物料能够被液体充分包裹、湿润,提高后续工艺过程的效率和效果。针对自来 水厂给水处理过程中,粉液混合器可以将粉末活性炭与水充分混合配置成浆液,投加到原 水中,吸附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增强水处理效果。
关于粉液混合的技术,传统处理方法是在搅拌器中完成,在搅拌器上设有粉末进 口、液体进口及混合物输出口,先将固体物料与液体物料输入到搅拌器中,再经过搅拌器的 作用使其充分混合,如专利号为ZL94M601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粉液料自动配比装置》。 另外,目前的相关产品粉液混合机MLS系列,能够快速将所需要溶解的固体物料或添加剂 和水在混料腔中混合后,再在剪切均质腔中进行充分的剪切均质并形成混合溶液,从而达 到粉液混合的效果。但是,这样的粉液混合体非常容易造成设备的堵塞,妨碍正常工作。而 专利号CN101234308的粉液混合器,考虑利用液体流动所形成的负压而产生对粉末的自吸 动力,使粉液混合的同时,保证粉末在粉末输送管道内畅通无阻的输送。
综合来看,现有的粉液混合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容易出现堵塞问题,使设备 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后续工序的运行,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增加所需的劳动成本;二是不能 瞬间快速均勻混合,配制粉液浓度低;三是处理设备大,影响操作的灵活性和即时性,且所 需的成本高;四是固体粉体物料通量小,不能适应大流量的粉液混合。
因此,在粉液混合的应用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需要寻找一种既能保证粉液混合的 良好效果,又能降低成本、操作简单、配制的粉液浓度高且固体粉体物料通量大的粉液混合 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这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通量粉液混合器。
本发明提出的大通量粉液混合器,由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筒体2、混合物料输出 装置7组成;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位于筒体2顶部,并在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内正置有第一 圆锥体4,以避免粉体物料在下落过程中的短流;筒体2内设有折板3和第二圆锥体8,折板 3呈倒锥台形,第二圆锥体8正置于筒体2内,其顶部对准折板3底部开口部位;筒体2外 侧设有喷水通道5,喷水通道5与筒体2壁的连接段开设喷水口 6 ;混合物料输出装置7位 于筒体2底部。
本发明中,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呈梯形结构,且梯形的倾角(即与竖直线的夹角)范 围为1°至89°。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内的第一圆锥体4的锥角为Γ至179°,第一圆锥体4底部的直径为5cm至45cm。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顶端焊接单法兰短管,使用时,粉体物 料输入装置1顶部连接粉体进口末端,底部与筒体2的顶部采用法兰连接。
本发明中,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的物料进口直径范围为2cm至50cm,粉体物料输入 装置1的物料出口直径范围为5cm至50 cm。
本发明中,在筒体2外侧设置了 2至8层喷水通道5,每层喷水通道5的间距范围 为5cm至90cm,通过多层喷水的同时进行,达到粉粒和液体更迅速完全的混合效果。
本发明中,喷水通道5的断面形式可以是半椭圆形、半圆形、矩形或方形中的任一 种。
本发明中,喷水口 6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倾角,倾角范围为0°至89°。喷水口 6在水平面上与圆切线的夹角为1°至179°。喷水口 6的孔型可以是椭圆形、圆形、矩形或 方形中的任一种,孔径或边长的范围为0. 5 mm至10mm。相邻喷水口 6间距在5mm至100mm。
本发明中,筒体2内设有1至4组折板3和第二圆锥体8,折板3与筒体2的夹角 为1°至89°,折板3所形成的倒置圆锥台上口直径同筒体2直径,下口直径范围为2cm至 50cm。第二圆锥体8的锥角范围为1°至179°,第二圆锥体8底部的直径范围为5cm至 45cm。折板3所形成的倒置圆锥台下口与正置的第二圆锥体8的锥角顶端的垂直距离范围 为 5cm 至 40cmo
本发明中,混合物料输出装置7呈倒梯形,且倒梯形的倾角(即与竖直线的夹角)范 围为1°至89°。底端焊接单法兰短管,并与粉液混合物料输入端连接,顶部与筒体2的底 部采用法兰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操作人员将连接喷水通道5的进水调节阀打开,水从喷水通道5进入,使整个通道内充 满水,并通过喷水通道5与筒体2的筒壁的连接段开设的喷水口 6均勻地向外喷水,当喷水 达到稳定之后,向物料进口处添加粉体物料,粉体经过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的进口,被设置 在其内的正置圆锥体所导流,到达第一层喷水处,与喷水口中喷出的水迅速混合,初步混合 物料开始进入由折板形成的倒置圆锥台粉液混合运输通道,并被设置在由折板所形成的倒 置圆锥台下口的正置圆锥体所导流,到达第二层喷水处,再一次与喷水口中喷出的水迅速 混合。上述过程可重复1至3次,则进一步强化了粉液的快速结合、均勻混合,从而形成均 勻的浆状粉液混合体,再通过混合物料输出装置7将其输出。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喷水口和由折板所形成的倒置圆锥台混合物料输出通道,能 够形成强烈的旋流,带动粉体物料快速向下与液体充分混合;本发明中,各部分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多层的喷水口设置使粉液混合效果达到最佳。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中标号1为粉体物料输入装置,2为筒体,3为折板,4为第一圆锥体,5为喷水 通道,6为喷水口,7为混合物料输出装置,8为第二圆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案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4
如图1所示大通量粉液混合器由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筒体2、混合物料输出装置 7组成。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设置在筒体2的上部,并在内部设有正置第一圆锥体4,以避 免粉体物料在下落过程中的短流。筒体2内设有2组折板3、正置第二圆锥体8导流设施, 并在筒体2外侧设有4层喷水通道5,在喷水通道5与筒体2壁的连接段开设喷水口 6。混 合物料输出装置7设置在筒体2的下部。
首先,将连接喷水通道5的进水调节阀打开,水从喷水通道5进入,使整个通道内 充满水,并通过喷水通道5与筒体2的筒壁的连接段开设的喷水口 6均勻地向外喷水,当喷 水达到稳定之后,向物料进口处添加粉体物料,粉体经过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的进口,被设 置在其内的正置圆锥体所导流,到达第一层喷水处,与喷水口中喷出的水迅速混合,初步混 合物料开始进入由折板形成的倒置圆锥台粉液混合运输通道,并被设置在由折板所形成的 倒置圆锥台下口的正置圆锥体所导流,到达第二层喷水处,再一次与喷水口中喷出的水迅 速混合。上述过程重复1次,进一步强化了粉液的快速结合、均勻混合,从而形成均勻的浆 状粉液混合体,再通过混合物料输出装置7将其输出。整个运行操作简单,方便,形成浆状 混合物效果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大通量粉液混合器,由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筒体( 、混合物料输出装置(7) 组成;其特征在于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位于筒体( 顶部,并在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内 正置有第一圆锥体;筒体O)内设有折板C3)和第二圆锥体(8),折板C3)呈倒锥台形, 第二圆锥体⑶正置于筒体(2)内,其顶部对准折板(3)底部开口部位;筒体(2)外侧设有 喷水通道(5),喷水通道( 与筒体( 壁的连接段开设喷水口(6);混合物料输出装置(7) 位于筒体(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粉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呈梯 形,且梯形的倾角为1°至89° ;粉体物料输入装置(1)内的第一圆锥体的锥角为1° 至179°,第一圆锥体(4)底部的直径为5cm至4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粉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筒体( 外侧设置有2至8 层喷水通道(5),每层喷水通道(5)的间距为5cm至9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粉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喷水通道(5)的断面形式是 半椭圆形、半圆形、矩形或方形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粉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喷水口(6)与水平方向倾角 为0°至89°,喷水口(6)在水平面上与圆切线的夹角为1°至179° ;喷水口(6)的孔型 是椭圆形、圆形、矩形或方形中的任一种,孔径或边长为0.5 mm至10mm,相邻喷水口(6)间 距在5mm至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粉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筒体O)内设有1至4组折 板⑶和第二圆锥体(8),折板(3)与筒体⑵的夹角为1°至89°,折板(3)所形成的倒 置圆锥台上口直径同筒体(2)直径,下口直径为2cm至50cm;第二圆锥体⑶的锥角为1° 至179°,第二圆锥体(8)底部的直径为5cm至45cm;折板( 底部开口部位与第二圆锥体 (8)的锥角顶端的垂直距离为5cm至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粉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混合物料输出装置(7)呈倒 梯形,且倒梯形的倾角为1°至8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通量粉液混合器,由粉体物料输入装置、筒体、混合物料输出装置组成。粉体物料输入装置内部设有正置圆锥体,以避免粉体物料在下落过程中的短流。筒体内设有折板、正置圆锥体导流设施,并在筒体外侧设有喷水通道,在喷水通道与筒体壁的连接段开设喷水口。通过设置多层的喷水口,使粉体与液体能够有效的地充分快速混合,得到混合效果良好的均匀浆状粉液混合物。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粉体通量小、堵塞问题及效率低、设备大、成本高等问题,具有结构简易、操作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制作成本低廉、运行成本低、经济合理等特点,且能达到很好的粉液混合效果。
文档编号B01F3/12GK102029119SQ201010537370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张 杰, 李怀正, 白月华, 韩力 申请人:上海同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