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949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
背景技术
现小型污水处理采用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固液分离装置主要有船式,但普遍存在船体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停留时间长、处理能力低、 泥斗排泥不畅、出水堰“跑泥”等现象,配备转刷曝气机存在噪声大、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急需小型、高效、少设备、低费用、无需管理泥水分离设施,尤其适用于分散的农村污水及各小型、中型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泥水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农村污水及各小型、中型企业污水处理小型船形沉淀装置泥水分离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经济、实用、可靠、小型的农村污水处理船式污泥沉淀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一船体,所述船体包括一进水区、一沉淀区和一出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区内设有至少一进水口以及一挡流板,其中所述的挡流板的下端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所述的沉淀区的船体底部设有连通外部的排泥底板,排泥底板上方设有斜板组件;所述的出水区设至少一出水口。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区的进水口设于水面线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水口为圆孔形,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下端离船体底板的距离大于30cm。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泥底板的前一板在后一板下方,形成错
叠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泥底板之间的间隙为2-5cm。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泥底板的坡度45-75度。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斜板倾斜角为60-80度。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区的出水口采用三角堰或多孔设于水面 5cm以下的水管。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一盖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沉淀船原理根据水流特性,通过改变流道截流面积产生不同的流速,造成射流吸力,加速污泥沉淀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泥直接回到氧化沟系统内,无需外加动力,且通过加盖,可避免船形沉淀池表面绿藻滋生等现象,是一种新型的泥水分离技术。[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20]1、不产生污泥上浮,配合斜板沉淀或斜管沉淀,出水悬浮物浓度SS更加稳定。出水SS可控制在15mg/L以内。[0021]2、由于无任何动力设备,无需维护。[0022]3、置于生物池中,无需建二次沉淀池,几乎没有水头损失,采用高效、小型的船式沉淀装置,大幅度减少建设成本和用地面积。[0023]4、污泥直接在氧化沟中,系统无需外回流,不用配回流污泥泵。生化池的污泥浓度可达10000mg/L以上,处理能力、抗冲击能力大幅提高。[0024]5、沉淀船体积小,远小于现有平流沉淀池长度及各项技术要求,结构简单,制作简单且费用低。[0025]6、沉淀船下可安装射流曝气,不影响沉淀效果;不进行曝气时为厌缺氧区利用系统脱氮除磷。另由于泥快速排出,磷在沉淀池内基本不释放,利于出水总磷达标。[0026]7、设有自动排渣装置,基本无需人工清理浮渣,池面干净。[0027]8、可实现全部加盖,设施安全,景观漂亮。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30]图中,箭头b表示水流方向,a-a表示水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一船体,该船体顺水流方向依次分为进水区A、沉淀区B和出水区C。进水区A内设进水口 1和导流板 2 ;沉淀区B设底部排泥板3和斜板组件4以及盖板8、出水区C设挡渣板7、排渣管5和出水管6。[0032]整个船体长32米、宽12米、高0.7米。进水口 1设在船头,与氧化沟内水流方向一致。上清液溢流进入出水区,出水经管道排入消毒池或者可与生物滤布滤池、活性碳滤池、 超滤膜滤池等合建,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小型船式沉淀池处理能力达到100吨/天。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采用的材质一般为钢板由于船体不受力,可用l-2mm不锈钢板和不锈角钢焊接或2-3mm玻璃钢焊接而成;也可采用普通角钢加铁板制成,但应作好防腐。[0033]进水口 1设于船体的一侧,在水下,主要是为了减少垃圾进入沉淀船中,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均勻打孔型式,孔洞大小直径为2公分,减少漂浮垃圾进入船内。氧化沟选用跑道型,尽减少对船体除水流方向外其它搅动;进水方向与氧化沟水流方向相同。[0034]导流板2位于船体内侧,离进水口 1约20公分,根据水流的特性,顺流设计,尽可能减少搅动,导流板底端离底板不宜太少,至少应超过30公分,以减少对上清液搅动和已沉淀污泥的搅动。在本实施例中,为超过35公分。[0035]排泥底板3,船体下部底部排泥板宜注意水、空气振动,前一板必须在后一板下面,形成错叠结构,间隙尽可能小些,一般控制在2-5公分,在本实施例中,前板31和后板32之间的距离为4公分。沉淀区船底一共有10片与氧化沟相通的排泥底板3组成,每个底板3 为弯折的形状,包括前半部和后半部。排泥底板的坡度60度,排泥板宜设计延伸到船外,否则易产生扰动,严重时气体会从船内溢出,无法进行沉淀。[0036]斜板4设计,基本消除了沉淀船内的“冒泡”区域,使得沉淀船内水流保持平稳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斜板长为50cm,倾角为75度,斜板4组件固定在底板排泥板3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斜板4也可采用斜管设计。[0037]排渣管5,由于只考虑排渣用,采用三角口或长方形口设计较为理想(口不宜大或则出水量太大,影响处理量)接收沉淀表面浮沉渣或碎泥等,需形成跌落,才能确保排渣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排渣管5具有两个,为长方形口。[0038]出水管6采用多孔水管直接取水面下5cm出水,能保证出水水质。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采用三角堰。在出水管6附近,还设有挡渣板7。[0039]本实用新型的船式沉淀过程如下活性污泥从进水口 1进入沉淀池内,控制船式沉淀池的悬浮污泥浓度4000mg/L,在整流板2的作用下,向下流动,流速急速下降,且在重力作用下,泥水开始分离,分离出的活性污泥沉降到船底,活性污泥在船底高速水流带动下通过底部排泥板3排出,且不会造成污泥上浮的现象,并重新回到氧化沟。船体设置了斜板组件4,增加了沉降面积,提高了泥水分离效率,在出水带动下上清液逐步经过斜板沉淀作用,进一步泥水分离。表面浮渣通过排渣管5排出池外,确保出水水质的稳定。[0040]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池形进行一些变形,例如为圆形状(同心园)、多个船式沉淀池串联等等。[0041]本实用新型可与生物滤布滤池、活性碳滤池、超滤膜滤池等合建,进一步深度处理,通过船式沉淀池的泥水分离作用,降低了船式沉淀池出水负荷,减少水体对生物滤池的冲击。[004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一船体,所述船体包括一进水区、一沉淀区和一出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区内设有至少一进水口以及一挡流板,其中所述的挡流板的下端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所述的沉淀区的船体底部设有连通外部的排泥底板,排泥底板上方设有斜板组件;所述的出水区设至少一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的进水口设于水面线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为圆孔形,其具有一个或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离船体底板的距离大于3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底板的前一板在后一板下方,形成错叠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底板之间的间隙为2-5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底板的坡度45-75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板倾斜角为60-80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的出水口采用三角堰或多孔设于水面5cm以下的水管。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包括一盖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其包括一船体,所述船体包括一进水区、一沉淀区和一出水区,其中所述的进水区内设有至少一进水口以及一挡流板,其中所述的挡流板的下端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所述的沉淀区的船体底部设有连通外部的排泥底板,排泥底板上方设有斜板组件;所述的出水区设至少一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不产生污泥上浮,配合斜板沉淀或斜管沉淀,出水悬浮物浓度SS更加稳定。出水SS可控制在15mg/L以内。由于无任何动力设备,无需维护。置于生物池中,无需建二次沉淀池,几乎没有水头损失,采用高效、小型的船式沉淀装置,大幅度减少建设成本和用地面积。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2237404SQ2011203257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美龄, 戴兰华, 谢小明, 谢小青, 黄珍艺 申请人: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