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264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式脱硫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来自使用化石燃料的设备(例如,火力发电设备及烧结设备)的废气,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脱硫及脱硝处理后,从烟 排出。实施该脱硫及脱硝处理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废气处理装置)具有用于处理废气的吸附塔。在该吸附塔中,为了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使用了碳质吸附剂。碳质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活性焦炭、活性木炭以及活性褐煤等。碳质吸附剂通常价格较高。为此,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具有:用于利用碳质吸附剂除去废气中的S O X、N O x、戴奥辛和汞等有害物质的吸附塔;和用于对使用完的碳质吸附剂进行再生处理的再生塔。另外,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具有用于输送向吸附塔或再生塔供给的碳质吸附剂和从吸附塔或再生塔排出的碳质吸附剂的输送系统(输送机械装置)。该输送系统包括传送带和滑槽。传送带被配置在吸附塔和再生塔的附近,对碳质吸附剂进行输送。滑槽(接合部)包括:用于从传送带向吸附塔或再生塔供给碳质吸附剂的下落路径;和用于从吸附塔或再生塔向传送带排出碳质吸附剂的下落路径。
S卩,由传送带输送来的碳质吸附剂,经过滑槽向吸附塔或再生塔落下。另外,碳质吸附剂从吸附塔或再生塔经过滑槽向传送带落下。在滑槽中,存在连接有具有较大直径(截面积)的上方滑槽和与该上方滑槽的下方连接的具有较小直径(截面积)的下方滑槽的滑槽。在这种情况下,从上方滑槽高速排出的碳质吸附剂在多数情况下会直接碰撞到下方滑槽的内壁。因此,下方滑槽具有在短时间内磨损破孔的倾向。若滑槽磨损破孔了,则为了对其进行修补,而需要停止干式脱硫脱硝装置。进而,也要停止其上游侧的作为主机的锅炉和烧结机等。因此有时会产生很大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本装置),利用碳质吸附剂处理废气,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输送碳质吸附剂的输送部;和作为该输送部与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其他部位之间的碳质吸附剂路径的滑槽,该滑槽包括:具有较大直径的上方滑槽;和与该上方滑槽的下方连接并具有较小直径的下方滑槽,在所述上方滑槽的与下方滑槽连接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搁板衬垫,在该搁板衬垫的与下方滑槽的上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部。本装置的输送部,例如是传送带。输送部将碳质吸附剂向本装置的其他部位输送。该其他部位例如是本装置所包含的用于从废气中除去有害物质(例如S O x、粉尘和N O x)的吸附塔。而且,本装置具备作为输送部和其他部位之间的碳质吸附剂路径的滑槽。即,碳质吸附剂通过滑槽在输送部和其他部位之间被授受。在本装置中,该滑槽包括具有较大直径的上方滑槽、和与该上方滑槽的下方连接并具有较小直径的下方滑槽。而且,在上方滑槽的与下方滑槽连接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搁板衬垫。进而,在该搁板衬垫的与下方滑槽的上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部。在本装置中,由上方滑槽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冲撞搁板衬垫。而且,碳质吸附剂在搁板衬垫中蓄积,或者通过搁板衬垫的开口部向下方滑槽落下。因此,本装置能够抑制从上方滑槽内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直接接触(碰撞)下方滑槽的内壁的情况。另外,该搁板衬垫的开口部位于下方滑槽的上部。即,搁板衬垫具有使下方滑槽的上部空出那样的形状。因而,通过搁板衬垫输送至下方滑槽的碳质吸附剂能够从下方滑槽的正上方落下。因此,在下方滑槽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情况下,通过搁板衬垫向下方滑槽输送的碳质吸附剂容易沿下方滑槽延伸的方向(铅垂方向)落下。因此,能够更好地抑制通过搁板衬垫落下的碳质吸附剂与下方滑槽的内壁接触的情况。另外,优选搁板衬垫的开口部的直径比下方滑槽的直径(内径)小。由此,容易使通过搁板衬垫向下方滑槽输送的碳质吸附剂沿下方滑槽延伸的方向落下。因此,能够进一步良好地抑制碳质吸附剂与下方滑槽的内壁接触的情况。另外,上方滑槽也可以是倾斜延伸的倾斜滑槽。另外,下方滑槽也可以是在铅垂方向延伸的铅垂滑槽。在这种情况下,搁板衬垫也可以具有在覆盖上方滑槽的截面的一部分(例如约一半)的板上设有所述开口部的形状。进而,该搁板衬垫也可以安装于上方滑槽的的内壁,且该内壁为来自上方滑槽的碳质吸附剂的下落方向的水平分量侧的内壁。另外,下方滑槽是圆形的滑槽,搁板衬垫的开口部也可以是半圆形的。另外,也可以在搁板衬垫的开口部设置有堰堤。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上方滑槽与下方滑槽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一例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上方滑槽与下方滑槽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其他例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上方滑槽与下方滑槽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又一其他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一例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本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装置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本装置具备副产品回收设备
5、脱附气体洗涤设备7、NH3供给器9、碳质吸附剂储槽部11、吸附塔13、再生塔15、筛分机17、粉尘处理设备19、碳质吸附剂补给用传送带(输送部)21、碳质吸附剂供给用传送带(输送部)23、以及碳质吸附剂回收用传送带(输送部)25。此外,本装置具备:第I补给用滑槽30、第2补给用滑槽31、向吸附塔供给的供给用滑槽33、从吸附塔排出的排出用滑槽35、向再生塔供给的供给用滑槽37、从再生塔排出的排出用滑槽39、以及再生碳质吸附剂的供给用滑槽41。[0031]碳质吸附剂储槽部11是用于储存本装置中使用的碳质吸附剂并且根据需要向其外部排出的槽。吸附塔13利用碳质吸附剂对通过自身的废气进行处理(净化)。S卩,在吸附塔13中,碳质吸附剂从其上层部向下层部流动。另外,吸附塔13中的碳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硫氧化物(SOx)并且将氮氧化物(NOx)还原成N2。由此,从废气中除去有害物质。然后,废气从吸附塔13排出并流向未图示的烟囱。NH3供给器9向吸附塔13供给氨(NH3)。由此,被导入到吸附塔13的废气中混入氨(NH3)。因此,在吸附塔13中,利用NH3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分解为氮(N2)。另外,废气中的二氧化硫(SOx)在碳质吸附剂的细孔内进行化学反应。由此,生成硫酸(H2SO4),并吸附于碳质吸附剂中。而且,该硫酸利用NH3而成为酸性硫酸铵或者硫酸铵,并吸附于碳质吸附剂中。此外,本装置的吸附塔13是横流式的移动层。即,在吸附塔13中,碳质吸附剂从上部供给并从底部排出。另外,废气沿大致与碳质吸附剂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吸附塔13内流动。吸附塔13利用从上部供给的碳质吸附剂、以及NH3来除去废气中含有的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吸附塔13将使用完的碳质吸附剂(吸附了 SOx等的碳质吸附剂)从其底部排出。再生塔15对使用完的碳质吸附剂进行再生(活化)处理。即,再生塔15将使用完的碳质吸附剂加热到400°C以上而进行再生,以使得可再使用。再生塔15将再生后的碳质吸附剂(再生碳质吸附剂)和其他杂质从其底部排出。该其他杂质包括捕捉到的粉尘(废气中的尘土)和由于裂开或磨损等而产生的碳质吸附剂的细粒和粉(以下,称作碳质吸附剂粉)。筛分机(振动筛)17从来自再生塔15的排出物中取出再生碳质吸附剂。即,筛分机17通过把来自再生塔15的排出物进行过筛,从来自再生塔15的排出物中除去捕捉粉尘和碳质吸附剂粉。而且,筛分 机17将剩下的再生碳质吸附剂排出。此外,被除去的捕捉粉尘和碳质吸附剂粉被送到粉尘处理设备19。在再生塔15中,通过加热碳质吸附剂,硫酸与作为碳质吸附剂的构成元素的碳(C)反应,而被分解为so2。而且,硫酸铵及酸性硫酸铵被分解成n2。另外,在这个过程中,生成NH3。S卩,在再生塔15中,产生了包含N2、SO2及NH3的脱附气体(包含硫氧化物的气体)。该脱附气体被N2气等惰性气体稀释。由此,脱附气体作为具有10 30% -dry的SO2浓度的气体被从再生塔15排出。脱附气体洗涤设备7对从再生塔15排出的脱附气体进行洗涤。由此,从脱附气体中除去NH3及粉尘。NH3被洗涤水吸收。洗涤后的脱附气体被导入到副产品回收设备5。副产品回收设备5例如是硫酸制造设备或石膏制造设备中的任一种。碳质吸附剂补给用传送带21接住从碳质吸附剂储槽部11供给的碳质吸附剂,并输送到碳质吸附剂回收用传送带25。碳质吸附剂回收用传送带(斗式传送带)25接住从吸附塔13排出的使用完的碳质吸附剂。碳质吸附剂回收用传送带25将该使用完的碳质吸附剂和从碳质吸附剂储槽部11供给的碳质吸附剂输送至再生塔15。碳质吸附剂供给用传送带(斗式传送带)23接住由筛分机17筛分出的再生碳质吸附剂。碳质吸附剂供给用传送带23将该再生碳质吸附剂输送到吸附塔13。[0044]第I补给用滑槽30是用于将从碳质吸附剂储槽部11供给的碳质吸附剂装载到碳质吸附剂补给用传送带21的滑槽。第2补给用滑槽31是用于将由碳质吸附剂补给用传送带21输送来的碳质吸附剂装载到碳质吸附剂回收用传送带25的滑槽。向吸附塔供给的供给用滑槽33是用于把由碳质吸附剂供给用传送带23输送来的碳质吸附剂供给到吸附塔13的滑槽。从吸附塔排出的排出用滑槽35是用于把从吸附塔13排出的使用完的碳质吸附剂装载到碳质吸附剂回收用传送带25的滑槽。向再生塔供给的供给用滑槽37是用于把由碳质吸附剂回收用传送带25输送来的碳质吸附剂供给到再生塔15的滑槽。从再生塔排出的排出用滑槽39是用于把从再生塔15排出的碳质吸附剂和杂质供给到筛分机17的滑槽。再生碳质吸附剂供给用的滑槽41是用于把由筛分机17筛分出的再生碳质吸附剂装载到碳质吸附剂供给用传送带23的滑槽。筛分机17和从再生塔排出的排出用滑槽39及再生碳质吸附剂供给用滑槽41利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伸缩接头连接在一起,以能够吸收振动。然而,在图1中将各个滑槽记述为在铅垂方向延伸的一体性的滑槽。但是,实际上,各个滑槽包括多个局部滑槽和用于连接局部滑槽的连接部分。局部滑槽包括倾斜延伸的局部滑槽(倾斜滑槽)和大致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局部滑槽(铅垂滑槽)。图2是表示倾斜滑槽和铅垂滑槽之间的连接部分J的说明图。该连接部分J是方形滑槽(上方滑槽)51和其下方的圆形滑槽(下方滑槽)53之间的连接部分。方形滑槽51的上方(未图示)是图2中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延伸的倾斜滑槽。因此,碳质吸附剂从方形滑槽51上方的倾斜滑槽,如箭头A所示,从右上方向左下方落下。图2中的箭头Xl表示该下落方向的水平分量。另外,箭头X2表示与Xl相反的方向。方形滑槽51具有搁板衬垫55。该搁板衬垫55被设置于方形滑槽51中的箭头Xl侧的内壁。搁板衬垫55抑制了从方形滑槽55上方的倾斜滑槽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直接与圆形滑槽53的内壁碰撞。搁板衬垫55具有平板部61和堰堤63。平板部61具有如下形状:在覆盖方形滑槽51的截面的一部分(例如约一半)的板上设有半圆形的开口部(凹陷)65。开口部65设置于平板部61中的与圆形滑槽53的上部(圆形滑槽53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开口部65的直径比圆形滑槽53的直径小。堰堤63沿着该开口部65而形成。在图2所示的构成中,碳质吸附剂从方形滑槽51上方的倾斜滑槽如箭头A所示落下。而且,碳质吸附剂被搁板衬垫55的平板部61接住。一部分碳质吸附剂蓄积在那里并滞留。由堰堤63促进了该碳质吸附剂的蓄积及滞留。另外,其他的碳质吸附剂在与平板部61、堰堤63或已滞留的碳质吸附剂碰撞后,如箭头B所示,通过开口部65向圆形滑槽53落下。另外也有时由于从倾斜滑槽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的下落冲击,使滞留于平板部61的碳质吸附剂通过开口部65向圆形滑槽53流动并落下。如上所述,在本装置中,从方形滑槽51上方的倾斜滑槽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在搁板衬垫55蓄积,或者在与平板部61、堰堤63或已滞留的碳质吸附剂碰撞后向圆形滑槽53落下。因此,碳质吸附剂不会直接与圆形滑槽53的内壁碰撞。因此,在本装置中,能够减少由于与碳质吸附剂之间的碰撞造成的圆形滑槽53的磨损破孔。此外,在本装置中,在搁板衬垫55 (平板部61)的与圆形滑槽53的上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部65。即,搁板衬垫55形成为,使圆形滑槽53的上部空出。因此,在本装置中,经由搁板衬垫55流向圆形滑槽53的碳质吸附剂能够从圆形滑槽53的开口的正上方沿圆形滑槽53的延伸方向(铅垂方向)落下。因此,能够更好地抑制碳质吸附剂与下方滑槽的内壁接触。此外,在本装置中,搁板衬垫55 (平板部61)的开口部65是向碳质吸附剂下落方向中的水平分量的方向(箭头XI)凹陷的部分。因此,从倾斜滑槽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进行碰撞的搁板衬垫55的部分(碰撞部分)、即平板部61、堰堤63或已滞留的碳质吸附剂也靠向如箭头Xl所示的方向。所以,在本装置中,碰撞部分远离圆形滑槽53的箭头X2侧的内壁。因此,碳质吸附剂即使在平板部61、堰堤63或已停留的碳质吸附剂中弹起,也难以到达圆形滑槽53的内壁。因此,本装置能够抑制弹起的碳质吸附剂对圆形滑槽53内壁的碰撞。因此,本装置能够更好地减少由于与碳质吸附剂之间的碰撞造成的圆形滑槽53的磨损破孔。另外,在本装置中,在方形滑槽51的内面设有搁板衬垫55。因此,碳质吸附剂被均勻地堆积于搁板衬垫55的平板部61。另外,在本装置中,开口部65的直径小于圆形滑槽53的直径。因此能够抑制从平板部61洒落的碳质吸附剂与圆形滑槽53的内壁接触。因此,本装置能够更好地减少由于与碳质吸附剂之间的碰撞引起的圆形滑槽53的磨损破孔。这样的搁板衬垫55特别地能够适用于将从倾斜的方形滑槽内落下的碳质吸附剂的移动方向进行变更的部位等。例如,对将搁板衬垫55应用于变向器的下部的情况进行说明。变向器用来在主管路和旁路管路之间对碳质吸附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变更。通常,变向器的外壳是方形的。主管路沿垂直方向延伸。另一方面,旁路管路的延伸方向常常根据移送目的地的位置不同而改变。搁板衬垫55能够特别适用于这样的部位。此外,设于平板部61的开口部65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半圆形。S卩,开口部65只要朝碳质吸附剂下落方向的水平 分量的方向(箭头XI)凹陷即可。因此,开口部65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矩形。另外,如图3所示,搁板衬垫55的平板部61也可以有如下形状:在将方形滑槽51的截面的大致整面覆盖的板上,设有圆形的开口部65。在这种情况下,堰堤63沿开口部65形成为圆形。另外,开口部65配置于圆形滑槽53的上部。该构成也与图2所示的构成一样,能够抑制从方形滑槽51上方的倾斜滑槽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与圆形滑槽53的内壁碰撞(接触)。另外,在图3所示的构成中,不管方形滑槽51上方的倾斜滑槽的朝向(倾斜方向)如何,都能够防止圆形滑槽53的损伤。另外,有时也在方形滑槽51的上方设有铅垂滑槽。即使在该情况下,有时从该铅垂滑槽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也与具有较小内径的圆形滑槽53的内壁进行碰撞。即使在该情况下,图3所示的搁板衬垫55也能够抑制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与圆形滑槽53的内壁碰撞。此外,如图4所示,方形滑槽51也可以在图2所示的搁板衬垫55的上方,具备第I矩形搁板衬垫71及第2矩形搁板衬垫73。第I矩形搁板衬垫71及第2矩形搁板衬垫73是覆盖方形滑槽51的截面的一部分(例如大约一半)的板。第2矩形搁板衬垫73设置于搁板衬垫55上方的方形滑槽51中的箭头X2侧的内壁。第I矩形搁板衬垫71设置于第2矩形搁板衬垫73上方的方形滑槽51中的箭头Xl侧的内壁。在该构成中,碳质吸附剂从方形滑槽51上方的倾斜滑槽如箭头C所示落下。而且,碳质吸附剂被第I矩形搁板衬垫71接住。一部分碳质吸附剂蓄积于该处,并滞留。其他的碳质吸附剂如箭头D所示向第2矩形搁板衬垫73落下。而且,一部分碳质吸附剂蓄积于第2矩形搁板衬垫73并滞留。其他的碳质吸附剂如箭头E所示向搁板衬垫55落下。该构成能够减缓到达搁板衬垫55时的碳质吸附剂的速度。因此,即使在碳质吸附剂与圆形滑槽53的内壁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其损伤程度。此外,在图2 图4所示的构成中,圆形滑槽53与包括倾斜滑槽的方形滑槽51的下方连接。但是,上方滑槽和下方滑槽的形状不限于此。即,如果是在具有比较大直径(截面积)的上方滑槽的下方连接具有比较小直径(截面积)的下方滑槽的构成,则通过在上方滑槽内设置搁板衬垫55,能够抑制从上方滑槽落下来的碳质吸附剂与下方滑槽内壁碰撞。另外,图2 4所示的滑槽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那样,能够应用于用于对从燃煤锅炉或烧结机等排出的大容量的废气进行处理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另外,该滑槽能够应用于以输送颗粒为目的的所有的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利用碳质吸附剂处理废气,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用于输送碳质吸附剂;和 滑槽,作为该输送部与所述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其他部位之间的碳质吸附剂路径, 该滑槽包括: 上方滑槽,具有较大直径;和 下方滑槽,与该上方滑槽的下方连接并具有较小直径, 在所述上方滑槽的与下方滑槽连接的连接部分设有搁板衬垫, 在该搁板衬垫的与下方滑槽的上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直径比所述下方滑槽的直径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方滑槽是倾斜延伸的倾斜滑槽,而所述下方滑槽是在铅垂方向延伸的铅垂滑槽, 所述搁板衬垫具有如下形状:在覆盖所述上方滑槽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板上设有所述开口部。
所述搁板衬垫安装于所述上方滑槽的内壁上,且该内壁为来自所述上方滑槽的碳质吸附剂的下落方向的水平分量侧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方滑槽是圆形的滑槽,所述搁板衬垫的开口部是半圆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搁板衬垫的开口部设有堰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利用碳质吸附剂处理废气,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输送碳质吸附剂的输送部;以及作为该输送部和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其他部位之间的碳质吸附剂路径的滑槽,该滑槽包括具有较大直径的上方滑槽;和与该上方滑槽的下方连接并具有较小直径的下方滑槽。在所述上方滑槽的与下方滑槽连接的连接部分设有搁板衬垫,在该搁板衬垫的与下方滑槽的上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部。
文档编号B01D53/60GK203075810SQ20132007656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9日
发明者池上真一, 后藤浩平 申请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