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867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包括料仓、螺旋给料机、粉碎机、燃烧炉、干燥机、煅烧炉、热交换器、冷凝器、余热锅炉、引风机、旋风分离器及袋式滤尘器。集自动上料、粉碎、干燥、煅烧活化、风选去杂、尾气净化、自动称量包装与一体,减少了原始技术各个环节的用工费用。所用燃料(煤、电、油、气)只是启动点火用,正常生产中不再需要。解决粉状活性炭的连续、封闭、自动化生产,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回收率,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流水线占地面积小,投资省,适合各种废粉状活性炭的再生。有风选除杂功能,即可防止管道堵塞,又能降低再生炭的灰分含量。
【专利说明】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粉状活性炭的再生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大部分活性炭使用企业,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80%以上企业都视为废弃物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如能够再生利用,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为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0003]也有部分企业再生利用,但大多数都是采用的八十年代初期的罐装、闷烧法再生技术,此技术的缺点是再生不完全、回收率低、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工人工作条件恶劣、生产成本高等缺点,无法大规模及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0004]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包括料仓、螺旋给料机、粉碎机、燃烧炉、干燥机、煅烧炉、热交换器、冷凝器、余热锅炉、引风机、旋风分离器及袋式滤尘器。
[0005]本发明将螺旋给料机、粉碎机、燃烧炉、干燥机、煅烧炉组为一体,热交换器和冷凝器组为一体,使整机尺寸更为小巧、紧凑,易于安装、方便维修。
[0006]通过对取自于 换热器的热风流量和螺旋给料机给料量的调整,使进入炉体内的废炭瞬间干燥、活化,并通过对冷凝器冷却水流量大小及螺旋给料机给料量大小的调整,就达到对活性炭产品质量的控制,确保再生活性炭的高品质。
[0007]本发明集自动上料、粉碎、干燥、煅烧活化、风选去杂、尾气净化、自动称量包装与一体,减少了原始技术各个环节的用工费用。
[0008]本发明所用燃料(煤、电、油、气)只是启动点火用,正常生产中不再需要,节能就是增效。
具体实施方案
[0009]以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附图】说明,初次启动燃烧炉6点火加热至炉体2下部干燥机18的温度达400-500 V,将湿的废活性炭添加进料仓3经螺旋给料机4进入主炉体的下部,通过粉碎机5的粉碎、细微的废活性炭随风流经干燥机18干燥、煅烧炉17、850-1200°C (最佳950-1050°C)加蒸汽活化,不够细微的结块,由粉碎机继续粉碎直到细微,未能粉碎的杂质、(砂子等)经排渣口 7排出。
[0010]活化好的活性炭经换热器16、冷凝器10、余热锅炉12、引风机13、旋风分离器14、袋式滤尘器15排除尾气,在旋风分离器14得成品活性炭,自动称量包装。
[0011]流经换热器16得400-50(TC热空气,经热风管道8、风阀9连接、供干燥机循环干燥,此时可逐渐减小燃烧炉6供热,直至关闭。
[0012]流经余热锅炉产生蒸汽,通过蒸汽出口 11与煅烧炉17上的蒸汽入口 I连接,供煅烧炉17内活性炭活化,同时还剩余大量蒸汽,可供洗浴、采暖等用,真正做到循环再利用。
[0013]本发明的方法及其设备,做了工厂化实验,再生活性炭的亚甲蓝脱色力达12-15ml,碘值达 1000mg/g 以上。
[0014]技术效益
本发明提供一种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粉状活性炭的连续、封闭、自动化生产,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回收率,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
[0015]本发明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占地面积小,投资省,适合各种废粉状活性炭的再生。
[0016]本发明具有风选除杂功能,即可防止管道堵塞,又能降低再生炭的灰分含量,提高
产品质量。
[0017]附图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示意图。
【权利要求】
1.本发明粉状活性炭再生流水线,其特点是潮湿粉炭经可调速螺旋给料机直接添加到干燥机粉碎,随高温风流连续完成粉碎、干燥、除杂,并直接到煅烧炉段烧,加蒸汽完成活化再生、冷却、旋风分离、袋式除尘、连续获得再生活性炭。
2.权利I所述干燥机由燃烧炉供给热源、其燃料(煤、电、油、气)不限,启动后燃烧炉关闭,不再耗用燃料。
3.权利I所述煅烧炉温度850-120(TC,并加入余热锅炉产生的水蒸气再生活化。
4.权利I所述冷却,指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冷凝器、余热锅炉,热交换器与冷凝器一体。
5.权利I所述干燥机与煅烧炉外观为一体,其内部下半部为干燥机功能,上半部为煅烧炉功能。
6.权利I所述的除杂功能设在粉碎机下部和冷凝器下部,可排出泥沙、碎石等杂质。
【文档编号】B01J20/34GK103752294SQ20141000029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朱春增 申请人:朱春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