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端盖、拼装式过滤膜组、膜过滤单元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049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端盖、拼装式过滤膜组、膜过滤单元及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端盖、拼装式过滤膜组、膜过滤单元及系统。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净化处理或液体的过滤分离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最小的过滤主体,膜组件或膜元件,需要通过很多的管道、管道连接件及支撑框架等组成基础的膜过滤单元,根据项目的过滤水量需求不同,每个膜过滤单元的大小不同,所包含的膜组件或膜组件数量也不等,一般都需要在工厂或项目施工现场来完成这些管道连接固定、支撑框架的制作。而这些管道连接等操作很多都是非标准化,操作内容根据每次项目需求而不同,带来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质量管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等问题。

管道、管道连接件及支撑框架等的制作也采取定制的方法,型号规格根据每次项目需求而不同,这些非标准化的制作过程繁锁、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控制困难,同时也导致成本较高。

由于膜过滤系统安装占地需求大,土地投资成本高;有的时候安装场地空间也有限,所以希望尽可能提高单位安装空间的膜组件或膜元件的安装的数量,对应提高单位安装空间的膜处理能力。不规则的、复杂的管道、管道连接的采用使很多空间不能充分利用,降低了安装场地的空间利用率,不利于提高安装空间的膜组件填充密度,也不利于降低成本。

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膜过滤系统内部有些结构的零件没有办法通过一次成型的方式制造,需要分体制造,再总体装配,总体装配就涉及到零件之间的连接,密封等操作环节;如果膜过滤系统比较大,涉及的零件就会比较多,如果制造和装配方式选择不当,这些零件之间的连接,密封等操作累加起来工作量是很可观的,也会带来工作效率下降,质量管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端盖、拼装式过滤膜组、膜过滤单元及系统。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复合端盖,与过滤膜元件进行简单的拼装后,即可完成过滤膜组、膜过滤单元及膜过滤系统的制作,省去了多个膜组件或膜元件之间繁多、复杂的管道连接及固定,并且不受系统大小限制,实现灵活的、模块式的标准化生产,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端盖,复合端盖包括外套管1和中心管8,外套管1具有外套管内腔1.2,以及内含沿外套管内腔1.2轴向设置的中心管8;

所述外套管内腔1.2的内壁与中心管8的外壁之间形成内环腔1.4,中心管8内部形成中心管腔8.3,中心管腔8.3和内环腔1.4互不连通;所述外套管1上设有至少两个侧接口1.1;所述中心管8上设有与侧接口1.1位置对应且相同数量的竖向三通口8.1;每个侧接口1.1和与之对应的竖向三通口8.1配组形成一个侧向复合端口,用于连接过滤膜元件2。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外套管内腔1.2内壁上设有滑轨1.3,所述中心管8上设有与滑轨相配的导轨8.2,用于使中心管8从外套管内腔1.2的一端开口处沿滑轨安装入外套管内腔1.2中。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外套管的侧接口1.1和与之对应的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同轴定位,且每个外套管的侧接口1.1内部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1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和/或中心管8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中心管8通过二次装配的方式安装于外套管1内。复合端盖的外套管1和中心管8的结构可以是:外套管1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而中心管8不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外套管1不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而中心管8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优选

外套管1和中心管8同时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拼装式过滤膜组,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任意一种结构的复合端盖,以及安装在两复合端盖之间的过滤膜元件2,所述复合端盖通过侧向复合端口连接过滤膜元件2,所述过滤膜元件2的过滤膜介质开口端面与内环腔1.4连通,过滤膜元件2的中心孔2.1与中心管8连通。

过滤膜元件2的过滤膜介质为中空纤维膜或等同的膜材料。安装在过滤膜元件2内的中空纤维膜或等同的膜材料工作时,一端开口,形成过滤膜介质开口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端盖的对应的端部安装有封头7,所述封头7内设有横向三通口7.1和空隙7.2,横向三通口7.1经导通轴9与中心管8连通形成中心腔道10,空隙7.2与内环腔1.4连通扩展形成内环腔道11,所述中心腔道10和内环腔道11两者互不连通,作为两条流体输配管道。

拼装式过滤膜组中过滤膜元件2与复合端盖连接,优选方案有如图4,图5所示第一种连接方式,顶部和底部各有一复合端盖,过滤膜元件2整体安装在两复合端盖之间;优选方案有也有如图6所示第二种连接方式,顶部复合端盖串接,底部复合端盖串接;过滤膜元件2整体安装在两串复合端盖之间,每个过滤膜元件2安装在两复合端盖之间;两种连接方式至少有两个复合端盖,每个过滤膜元件2安装在两复合端盖之间。对每个过滤膜元件2而言,复合端盖通过侧向复合端口连接过滤膜元件2,过滤膜元件2的过滤膜介质开口端面与内环腔1.4连通,过滤膜元件2的中心孔2.1与中心管8连通。

对拼装式过滤膜组的第一种连接方式,顶部和底部复合端盖两端连接封头7,封头7的横向三通口7.1经导通轴9与中心管8连通形成中心腔道10,空隙7.2与内环腔1.4连通扩展形成内环腔道11;中心管8为连接封头7的单个复合端盖的中心管8,内环腔1.4为连接封头7的单个复合端盖的内环腔1.4;通过连接封头7,单个复合端盖的中心管腔8.3扩展为中心腔道10,单个复合端盖的内环腔1.4扩展为内环腔道11;

对拼装式过滤膜组的第二种连接方式,顶部和底部复合端盖串两端连接封头7,封头7的横向三通口7.1经导通轴9与中心管8连通形成中心腔道10,空隙7.2与内环腔1.4连通扩展形成内环腔道11;中心管8为连接封头7的串接的多个复合端盖的中心管8,内环腔1.4为连接封头7的串接的多个复合端盖的内环腔1.4;通过连接封头7,以及多个复合端盖之间的首尾依次串接,串接的多个复合端盖的中心管腔8.3扩展为中心腔道10,串接的多个复合端盖的内环腔1.4扩展为内环腔道11;无论哪种连接方式,在拼装式过滤膜组顶部和底部,中心腔道10和内环腔道11两者互不连通,作为两条流体输配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膜元件2的过滤膜介质开口端面与内环腔道11连通,过滤膜元件2的中心孔2.1与中心腔道10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拼装式过滤膜组还包括转接套管3,套管螺帽4,中心端轴5,活动挡环6;所述过滤膜元件2通过转接套管3、中心端轴5与复合端盖密封连接,并使用套管螺帽4和活动挡环6做限位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端轴5与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采用粘接或热熔形式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端盖的每个侧向复合端口对应连接一个过滤膜元件2,多个过滤膜元件2通过中心腔道10、内环腔道11呈并联形式连通。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膜过滤单元,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种结构的拼装式过滤膜组,多个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沿封头7的端面方向前后相互连接,组成一个膜过滤单元12,在膜过滤单元12的顶部和底部均由如上所述任意一种结构的复合端盖、封头7连接后,分别组成中心腔道10和内环腔道11作为流体输配管道,过滤膜元件2在顶部和底部的复合端盖之间起支撑定位作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膜过滤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膜过滤单元,多个所述膜过滤单元12沿膜过滤系统的主管道15排列,并联形成膜过滤系统。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连接管路的集成化。本发明的膜过滤系统采用了集成化的管道代替了传统的管道。由于过滤膜元件结构的特点,需要一进一出两条流体输配管道。传统的方法是用两条单独的管道独立连接,造成管道之间的空间连接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大,这些管道的生产也不方便,难以标准化。本发明采用了集成化的管道,将一条内管道埋入另一条外管道中,形成形式上是一条管道,实质上是两条管道的管中管结构,使管道之间的连接变得简洁,节省空间,同时利用标准化。复合端盖成为膜过滤系统的集成化的管道中,连接过滤膜元件的连接件。

(2)连接管路的标准化、模块化。本发明的复合端盖可以快速拼装形成过滤膜组,在并联多个过滤膜元件时,传统的管道被复合端盖形成的标准化、模块化的连接管路替代,相对于单个过滤膜元件和连接件先一次连接,连接件间再二次连接的繁琐工序,全部省去或部分减少了连接件间的二次连接,连接更简单;复合端盖本身也是模块化的部件组合而成,由一次整体成型的外套管和内管简单组装而成,从而有利于模块化、标准化的生产,降低成本。

(3)过滤膜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本发明通过拼装式的过滤膜组可以快速、方便地连接形成膜过滤单元,进而采用多个所述膜过滤单元沿膜过滤系统的主管道排列,并联形成膜过滤系统。整个膜过滤系统可以由标准化、模块化的单元拼装实现,省去了多个膜组件或膜元件之间繁多、复杂的管道连接及固定,并且不受系统大小的限制,根据需要方便系统扩展,兼顾通用性和灵活性,实现灵活的、模块式的标准化生产,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了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标准化、模块化的膜过滤系统易于选择合适的连接件单元、组件单元的形状和安装方式,形成致密堆积,提高安装空间的膜组件填充密度,节省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所述复合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所述复合端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复合端盖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中的封头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由本发明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构成的膜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采用内压式过滤膜单元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采用双端出水过滤膜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采用外压式过滤膜单元的原理示意图;

图12是由本发明所述膜过滤单元构成的膜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外套管、1.1-侧接口、1.2-外套管内腔、1.3-滑轨、1.4-内环腔、2-过滤膜元件、2.1-中心孔、2.2-O型密封圈、3-转接套管、3.1-连通轴、3.2-O型密封圈、3.3-O型密封圈、4-套管螺帽、5-中心端轴、6-活动挡环、7-封头、7.1-横向三通口、7.2-空隙、8-中心管、8.1-竖向三通口、8.2-导轨、8.3-中心管腔、9-导通轴、10-中心腔道、11-内环腔道、12-膜过滤单元、13-流体端盖、14-流体端盖、15-膜过滤系统的主管道、16-复合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a),图1(b),图2(a),图2 (b),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复合端盖包括外套管1和中心管8,外套管1具有外套管内腔1.2,以及内含沿外套管内腔1.2轴向设置的中心管8;所述外套管内腔1.2的内壁与中心管8的外壁之间形成内环腔1.4,中心管8内部形成中心管腔8.3,中心管腔8.3和内环腔1.4互不连通;所述外套管1上设有至少两个侧接口1.1(本实施例中为四个侧接口);所述中心管8上设有与侧接口1.1位置对应且相同数量的竖向三通口8.1;所述每个外套管的侧接口1.1和与之对应的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同轴定位(即当中心管8固定于外套管内腔1.2中时,侧接口1.1与竖向三通口8.1开口方向相同,且同轴线);且每个外套管的侧接口1.1内部为空心结构。

每个侧接口1.1和与之对应的竖向三通口8.1配组形成一个侧向复合端口,用于连接过滤膜元件2。

复合端盖为双层管壁的组合结构的连接件,包括主接口,侧向复合端口,以及两条位于主接口之间的贯通通道;侧向复合端口数量至少为两个,用于连接过滤膜元件2;

复合端盖包括互补的两部分,一个位于内层的空心结构的内管8和一个位于外层的空心结构的外套管1;内层的内管8装配组合于位于外层的外套管1内;

外套管1包括含外套管内腔1.2的直管部和与直管部中空连通的多个侧接口1.1;侧接口1.1由外套管直管部表面外凸伸出且与外套管内腔1.2中空连通;内管8包括含中心管腔8.3的直管部和与直管部中空连通的多个竖向三通口8.1;竖向三通口8.1由内管8的直管部表面外凸伸出且与中心管腔8.3中空连通;外套管1的侧接口1.1和内管的竖向三通口8.1作为侧向复合端口互补的两部分,外套管1的侧接口1.1和内管的竖向三通口8.1一一对应地设置,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外套管1有四个外套管的侧接口1.1,依次分别为第1外套管的侧接口1.1,第2外套管的侧接口1.1,第3外套管的侧接口1.1,第4外套管的侧接口1.1;对应地,在内管8上,依次设定第1竖向三通口8.1(对应第1外套管的侧接口1.1),第2竖向三通口8.1(对应第2外套管的侧接口1.1),第3竖向三通口8.1(对应第3外套管的侧接口1.1),第4竖向三通口8.1(对应第4外套管的侧接口1.1)。

在复合端盖中,外套管1的直管部和内管8的直管部同轴实现轴向限位,共同形成复合端盖的直管部;外套管内腔1.2与中心管腔8.3同轴限位;外套管1的直管部和内管8的直管部相同轴线的方向称为直管部方向;位于同一侧的外套管1的直管部的端口和内管8的直管部的端口配组形成同轴管结构的复合端盖的主接口,用于复合端盖沿直管部方向进行扩展连接。

每个侧接口1.1和与之对应的竖向三通口8.1同轴定位,并共同配组形成一个同轴管结构的侧向复合端口;依次为第N外套管的侧接口1.1和第N竖向三通口8.1同轴,第N外套管的侧接口1.1和第N竖向三通口8.1配组形成同轴管结构的第N侧向复合端口(N=1,2,3,4),用于同轴地适配连接侧向的过滤膜元件2;

组成侧向复合端口同轴管轴线方向称为该侧向复合端口的方向;优选地,复合端盖所有的侧向复合端口方向平行且朝向一致,与复合端盖的直管部方向垂直,便于连接过滤膜元件2时实现长柱状的过滤膜元件2的并排紧密摆放。

复合端盖两条位于主接口之间的贯通通道合称为复合腔道;所述复合腔道之一为位于内层的贯通通道,为内管8直管部的中心管腔8.3,与外套管内腔1.2同轴;

所述复合腔道之二为外层的贯通通道,称为内环腔1.4,利用外套管内腔1.2的内壁与中心管8的外壁之间的夹层通道生成;所述复合腔道为复合端盖中直管部方向延伸的双流体通道。

优选地,所述带有多个侧接口1.1的外套管1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并且带有多个竖向三通口8.1的中心管8采用模具注塑或铸造工艺一体成型。受模具结构及成型工艺的限制,当侧向复合端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作为中心管8和外套管1的组合体,复合端盖无法一次性整体模制成型。因此,只有单独分别制作中心管8和外套管1作为预制件,然后二次装配在一起形成复合端盖。中心管8(预先采用注塑、铸造等工艺一体成型)采用二次装配的方式置于外套管1内。中心管8和外套管1成为模块化的部件,最终成型的复合端盖也成为模块化的部件,有利于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和生产。本实施例的复合端盖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生成:从相邻的侧向复合端口之间分开,分成4个单体,然后每个单体采用注塑、铸造等工艺单独成型,单体之间再二次连接组合起来,二次连接就涉及到单体之间的连接,密封等操作环节,操作就会繁琐。如果是一个大的膜过滤系统,累加工作量是很可观的,也会带来工作效率下降,质量管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等问题。

所述外套管内腔1.2内壁上设有滑轨1.3,所述中心管8上设有与滑轨相配的导轨8.2,用于使中心管8从外套管内腔1.2的一端开口处沿滑轨1.3安装入外套管内腔1.2中(亦可采用滑动支架、卡勾、螺纹等结构);同时,导轨8.2起到支撑中心管8的作用,使其稳固地安装在外套管内腔1.2中,在连接过滤膜元件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如图1(b),图2(a),2(b),图3,图4和图5所示,每个外套管的侧接口1.1和与之对应的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配组形成一个侧向复合端口;在侧向复合端口中,外套管的侧接口1.1和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同轴形成同轴管;且外套管的侧接口1.1,作为同轴管结构中的外层管,内部为空心结构;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作为同轴管结构中的内层管,位于外套管的侧接口1.1空腔之外,外套管的侧接口1.1和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在共同的轴线方向上,没有重叠部分,外套管的侧接口1.1和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无法形成夹层通道;这种结构称为不带夹层通道的同轴管。

这种不带夹层通道的同轴管结构便于外套管内腔1.2与中心管腔8.3同轴限位方式下,中心管8从外套管内腔1.2一端开口处插入时,中心管的竖向三通口8.1和外套管1不会发生结构干涉,使中心管8在外套管内腔1.2中滑动安装。

在每个侧向复合端口中,具有不带夹层通道的同轴管结构的侧向复合端口在同轴连接过滤膜元件2时,通过中心端轴5或其他空心管与竖向三通口8.1同轴连接,竖向三通口8.1得到延伸扩展,竖向三通口8.1变成扩展的竖向三通口8.1,扩展的竖向三通口8.1进入外套管的侧接口1.1空腔,扩展的竖向三通口8.1的外壁和外套管的侧接口1.1空腔内壁形成夹层通道,对应的侧向复合端口转变为包含两流体通道的三通接口,过滤膜元件2与侧向复合端口的连接转变为过滤膜元件2与该两流体通道的三通接口的连接;通过该该两流体通道的三通接口,侧向的过滤膜元件2和复合端盖中直管部方向的复合腔道对应连通;多个侧向的过滤膜元件2通过复合端盖中多个侧向复合端口同时连通复合腔道,与同一复合端盖连接的多个侧向的过滤膜元件2通过复合端盖的复合腔道实现并联连通。

如图4至图7所示,基于上述复合端盖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拼装式过滤膜组,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任意一种结构的复合端盖(过滤膜元件2顶部至少一个,底部至少一个复合端盖),以及安装在两复合端盖之间的过滤膜元件2(内置过滤介质为中空纤维膜)、转接套管3、套管螺帽4、中心端轴5、活动挡环6和封头7,复合端盖通过侧向复合端口连接过滤膜元件2,所述过滤膜元件2的过滤膜介质(中空纤维膜)开口端面与内环腔1.4连通,过滤膜元件2的中心孔2.1与中心管8连通。过滤膜元件2的过滤膜介质优选为中空纤维膜或等同的膜材料。安装在过滤膜元件2内的中空纤维膜或等同的膜材料工作时,一端开口,形成过滤膜介质开口端面。

其中:

所述复合端盖的对应的端部安装有封头7。可以如图4,单个所述复合端盖的两端安装有封头7(三通封头);也可以如图6,多个复合端盖通过各自的直管部方向一致地,首尾串接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端盖串,再在复合端盖串的两端安装有封头7(三通封头);

所述封头7内设有横向三通口7.1和空隙7.2,横向三通口7.1经导通轴9与中心管8连通形成中心腔道10,空隙7.2与外套管内腔1.2连通扩展形成内环腔道11,所述中心腔道10和内环腔道11两者互不连通,作为两条流体输配管道。所述复合端盖与封头7的连接形式可以通过O型密封圈7.3可拆式装配,也可以通过粘接或热熔焊接等不可拆式的连接。

所述过滤膜元件2的过滤膜介质开口端面与内环腔道11连通,过滤膜元件2的中心孔2.1与中心腔道10连通。所述过滤膜元件2设有中心孔2.1、O型密封圈2.2,所述转接套管3内设有连通轴3.1和O型密封圈3.2、O型密封圈3.3;过滤膜元件2通过转接套管3、中心端轴5与复合端盖密封连接,并使用套管螺帽4和活动挡环6做限位固定。中心端轴5与中心管8的竖向三通口8.1可采用粘接或热熔形式密封连接。

所述复合端盖的每个侧向复合端口对应连接一个过滤膜元件2,多个过滤膜元件2通过中心腔道10、内环腔道11呈并联形式连通。

在拼装式过滤膜组中,复合端盖所有的侧向复合端口方向平行且朝向一致,与复合端盖的直管部方向垂直,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包括Y向和X向两方向的双流体通道;所述过滤膜元件2同轴地Y向连通复合端盖形成Y方向的双流体通道;

所述的复合端盖的复合通道通过复合端盖的主接口的连接扩展为X向的双流体通道,X向的双流体通道包括中心腔道10、内环腔道11。

如图8所示,基于上述拼装式过滤膜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膜过滤单元12,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拼装式过滤膜组(至少两个),多个所述拼装式过滤膜组(本实施例中包括10个)沿封头7的端面方向前后相互连接,组成一个膜过滤单元12,在膜过滤单元12的顶部和底部均由如上所述任意一种结构的复合端盖、封头7连接后,分别组成中心腔道10和内环腔道11作为流体输配管道,过滤膜元件2在顶部和底部的复合端盖之间起支撑定位作用。在膜过滤单元12中相互连接的侧封头7的一侧配有流体端盖13、流体端盖14,其中流体端盖13与空隙7.2连通,流体端盖14与横向三通口7.1连通。

膜过滤单元12中,封头7的端面方向连接,形成Z方向的双流体通道,再配合各个拼装式过滤膜组Y向和X向两方向的双流体通道,形成过滤膜元件2的三维连接。长柱状的过滤膜元件2的并排紧密摆放,致密堆积形成膜过滤单元12。

在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元件2为内压式过滤膜单元,原流体通过底部流体端盖13进入膜过滤单元12,产水经过与中心腔道10相连的中心孔2.1流出顶部流体端盖14,污水经过内环腔道11流出顶部流体端盖13。

在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过滤膜元件2是一种双端出水的过滤膜组,原流体通过与底部内环腔道11连通的底部流体端盖13进入膜过滤单元12中,污水进入顶部内环腔道11,从顶部流体端盖13流出;产水经过与中心腔道10相连的中心孔2.1分别流出膜过滤单元12的顶部和底部流体端盖14,形成双端出水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膜丝利用率,降低成本。

在另一种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过滤膜元件2是外压式过滤膜单元,原流体通过与底部内环腔道11连通的底部流体端盖13进入膜过滤单元12,气体通过与底部中心腔道10连通的底部流体端盖14进入膜过滤单元12,产水通过顶部内环腔道11流出顶部流体端盖13,污水与气体的混合流体通过顶部中心腔道10流出顶部流体端盖14。特别地,在底部中心管8的竖向三通口8.1上配有单向阀,当需要曝气时,允许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过滤膜组中;曝气停止时,单向阀阻止过滤膜组中的流体回流至中心管8中,以降低原流体中的杂物堵塞曝气管道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可以由多个所述膜过滤单元12(本实施例中包括12个)沿膜过滤系统的主管道15排列,并联形成膜过滤系统。该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复合端盖具有多个侧向复合端口这一特殊结构,可使膜组件之间的连接安装成本降低30%~5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