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159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厂常用的一种反应设备,其主要是通过电动机带动搅拌轴来搅拌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以获得所需要的物质。随着化工领域的不断发张,人们对化工产品的生产成品和化工产品的精度都提高了更高的要求,相应人们对化工反应中的重要设备反应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反应釜通过加热的方式实现长时间恒温保温,且通过搅拌轴在反应釜中搅拌的方式使得物料之间均匀混合且发生化学反应,但是这种方式使得物料之间发生反应不充分。

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壳体、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置于反应釜壳体上端,进料口内设有粉碎辊,出料口置于反应釜壳体下端,反应釜壳体底部以及出料口上端设置有搅拌辊,反应釜本体内壁交错设置有反应板,每侧反应板通过转轴延伸至反应釜本体外并连接电机,反应釜壳体上端设有液体管。

转轴带动反应板旋转角度为30°-45°。

反应釜壳体表面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夹套下 端设有出水口。

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均设有密封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跟现有技术相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是:采用反应板,可以使得物料附着于反应板上,使得物料之间的接触和反应都充分,使用电机带动转轴,从而使得反应板向下转动使得反应之后的物料下落,在出料口处可通过搅拌辊搅拌,使得未反应的物料得以再次接触,进一步保证物料间的充分反应;夹套内可通过进水口通过热水,可保证物料反应的温度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反应釜壳体,2-进料口,3-出料口,4-粉碎辊,5-搅拌辊,6-反应板,7-转轴,8-电机,9-液体管,10-夹套,11-进水口,12-出水口,13-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壳体1、进料口2和出料口3,进料口2置于反应釜壳体1上端,进料口2内设有粉碎辊4,出料口3置于反应釜壳体1下端,反应釜壳体1底部以及出料口3上端设置有搅拌辊5,反应釜本体1内壁交错设置有反应板6,每侧反应板6通过转轴7延伸至反应釜本体1外并连接电机8,反应釜壳体1上端设有液体管9,转轴7带动反应板6旋转角度为30°-45°,反应釜壳 体1表面设有夹套10,夹套10上设有进水口11,夹套10下端设有出水口12,进料口2和出料口3处均设有密封盖13。采用反应板6,可以使得物料附着于反应板6上,使得物料之间的接触和反应都充分,使用电机8带动转轴7,从而使得反应板6向下转动使得反应之后的物料下落,在出料口3处可通过搅拌辊5搅拌,使得未反应的物料得以再次接触,进一步保证物料间的充分反应;夹套10内可通过进水口11通过热水,可保证物料反应的温度环境。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壳体、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置于反应釜壳体上端,进料口内设有粉碎辊,出料口置于反应釜壳体下端,反应釜壳体底部以及出料口上端设置有搅拌辊,反应釜本体内壁交错设置有反应板,每侧反应板通过转轴延伸至反应釜本体外并连接电机,反应釜壳体上端设有液体管。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反应板,可以使得物料附着于反应板上,使得物料之间的接触和反应都充分,使用电机带动转轴,从而使得反应板向下转动使得反应之后的物料下落,在出料口处可通过搅拌辊搅拌,使得未反应的物料得以再次接触,进一步保证物料间的充分反应。

技术研发人员:章小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章小进
技术研发日:2016.05.04
技术公布日:2017.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