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879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碎石机按照大类可分为医用碎石机和矿业碎石机。矿业碎石机原理上适应于海量矿山硬岩破碎,其典型花岗岩出料粒度≤40mm占90%,该机能处理边长100~500毫米以下物料,其抗压强度最高可达350兆帕,具有破碎比大,破碎后物料呈立方体颗粒等优点。矿业碎石机械是指排料中粒度大于三毫米的含量占总排料量50%以上的粉碎机械。

目前,破碎后的物料通过下料口卸出,再由人工运输至下一道工序,无论是卸料还是运输多为人工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浪费劳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破碎、下料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箱、破碎机构、筛网;所述筛网设置在所述破碎箱中;所述破碎机构用以对所述破碎箱中的物料进行破碎;在所述破碎箱上还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破碎箱内部空腔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筛网的底部设置喇叭状的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上端较阔、下端较窄;所述导料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或者液位传感器或者接近开关,其下端设置有电子阀;所述导料管的下方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用以将从所述导料管落下的物料进行输送。

优选地: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电机、转轴、破碎件;所述电机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破碎箱的上方,所述转轴的顶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破碎箱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的底部能穿过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筛网;所述破碎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优选地:所述破碎件包括锯齿组件;所述锯齿组件中的锯齿均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且自上而下分布。

优选地:在所述通孔与所述转轴之间套设有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传感器监测物料在导料管的侧壁上的压力或者高度,当达到设置值时,发出信号驱动电子阀开启,物料下落,实现定量下料的效果。

筛网的下方设置有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将从筛网漏下的物料进行输送,实现破碎、传送一体化的效果。

进一步,在破碎前,开启进气阀,向进气管通入惰性气体,如氩气,排除破碎箱中的空气,减缓破碎时,稀土氧化。

进一步,减少套设橡胶套,减少通孔与转轴之间的间隙,提高密封性,有效减缓内外气体的交换以及外界灰尘的落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中第一左盖板、第一右盖板在闭合状态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中第二左盖板、第二右盖板在闭合状态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中通过第二伸缩装置将第二左盖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中通过第一连杆机构将第二左盖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自动卸料的稀土合金物料破碎装置,包括机架1、破碎箱2、破碎机构、上筛组件、下筛组件。破碎机构用以对破碎箱2中的物料进行破碎。

上筛组件、下筛组件均设置在破碎箱2中,上筛组件位于下筛组件的上方,且上筛组件的网孔孔径大于下筛组件的网孔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破碎机构可以是多个或者一个。

如图1所示,破碎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转轴32、上破碎件33以及下破碎件34。

如图1所示,第一电机31的固定端位于破碎箱2的上方,第一转轴32的顶部与第一电机31的输出端相连。破碎箱2的顶部开设第一通孔21,上筛组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第一转轴32的底部能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并靠近下筛组件。上破碎件33、下破碎件34均设置在第一转轴32上,其中,上破碎件33能限位在破碎箱2内顶壁与上筛组件之间的区域,下破碎件34能限位在上筛组件与下筛组件之间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将物料如稀土矿石从破碎箱2顶部的物料口105喂入至破碎箱2的内部空腔中,具体:当物料颗粒较大时,落在上筛组件上,当物料颗粒较小时,部分物料通过上筛组件上的网孔落入至下筛组件上;如物料颗粒的粒径小于下筛组件的网孔的孔径时,部分物料会穿过下筛组件直接落至下筛组件下方的出料口。

如图1所示,在物料口105处设置有盖板106,盖板106一端与破碎箱2铰接,另一端盖合在物料口105上。

启动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转动带动上破碎件33、下破碎件34转动,利用上破碎件33对上筛组件上的物料进行破碎,当物料的粒径破碎至小于上筛组件上的网孔孔径时,从上筛组件上的网孔落入至下筛组件上,再通过下破碎件34对下筛组件上的物料进行破碎,当物料的粒径破碎至小于下筛组件上的网孔孔径时,物料穿过下筛组件直接落至下筛组件下方的出料口,完成破碎工作。

通过在第一转轴32上设置多组破碎件,对不同粒径的物料进行区别破碎,实现合理利用破碎件的技术效果,防止单一破碎件过度疲劳使用,从而减缓破碎件被磨损的程度;另外,使用分段、多次破碎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物料破碎效率。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方案,上破碎件33包括上锯齿组件,下破碎件34包括下锯齿组件。上锯齿组件中的锯齿均对称设置在第一转轴32的两侧且自上而下分布。下锯齿组件中的锯齿均对称设置在第一转轴32的两侧且自上而下分布。上锯齿组件中锯齿的数量、密度、长度均大于下锯齿组件中锯齿的数量、密度、长度。上锯齿组件中锯齿的尖角角度小于下锯齿组件中锯齿的尖角角度。

上述上锯齿组件、下锯齿组件结构、形状的设置,满足上锯齿组件破碎能力大于下锯齿组件的破碎能力;另外,具有尖角结构的锯齿状破碎件在转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破损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破碎机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能带动破碎机构上下运动。升降装置的固定端位于第一电机31的上方并设置在机架1上,升降装置的伸缩端向下延伸并通过连接板108与破碎机构连接。

如图1所示,上锯齿组件、下锯齿组件中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锯齿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均被第一通孔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完成覆盖。下锯齿组件中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锯齿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被第二通孔2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完成覆盖。有如此开口面积的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能保证升降装置上下移动时,上锯齿组件、下锯齿组件均能完成伸入或伸出对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装置带动破碎机构上下移动,有以下几个优点:(1)在破碎时候,进行上下移动,使得上破碎件33以及下破碎件34在水平转动的同时,能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进一步提高破碎效果;(2)在破碎结束后,通过收缩伸缩端,将上破碎件33以及下破碎件34移出破碎箱2,对破碎件进行检查、维修、打磨。

作为优选的方案:若如破损的对象是稀土材料,则在破碎箱2上还设置有进气管41,进气管41与破碎箱2内部空腔连通,进气管41上设置有进气阀42。在破碎前,开启进气阀42,向进气管41通入惰性气体,如氩气,排除破碎箱2中的空气,减缓破碎时,稀土氧化。

如图1-2所示,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通孔21上盖合有哈夫结构的第一盖板,包括第一左盖板51、第一右盖板52。第一左盖板51、第一右盖板52对称设置在第一转轴32的两侧,第一左盖板51、第一右盖板52中远离第一转轴32的一端与破碎箱2铰接,第一左盖板51中靠近第一转轴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左半圆通槽,第一右盖板52中靠近第一转轴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右半圆通槽,第一左半圆通槽、第一右半圆通槽合围形成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供第一转轴32穿入。

如此结构的设置,是为了在满足上锯齿组件、下锯齿组件均能完成伸入或伸出第一通孔21的同时,减少第一通孔21与第一转轴32之间的间隙,提高密封性,有效减缓内外气体的交换以及外界灰尘的落入。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左半圆通槽中套设有第一左半圆弹性套53,第一右半圆通槽中套设有第一右半圆弹性套54。第一左半圆弹性套53、第一右半圆弹性套54合围形成第一哈夫弹性套。

通过弹性套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同时,利用弹性套的弹性作用与第一转轴32形成柔性接触,减缓第一转轴32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套可以是硅胶套或者橡胶套或者其他现有的能变形的柔性材料。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筛组件的结构:上筛组件包括支撑板61、上筛网62。支撑板61上开设有第四通孔,上筛网62的边缘与第四通孔的内侧壁连接。支撑板6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2。

上筛组件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直接是一个筛网。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筛网62的底部设置有喇叭状的第一导料管63。第一导料管63上端较阔、下端较窄,其下端呈弯月状。

喇叭状进料结构配合弯月状的出料结构,使得物料在其中流动的平滑性更好、落入至下筛组件的冲量较小,减轻对下筛组件的瞬间冲击效果。

如图1、3、4所示,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二通孔22上盖合有哈夫结构的第二盖板,包括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对称设置在第一转轴32的两侧,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中远离第一转轴32的一端与破碎箱2分别通过一个铰链79铰接,第二左盖板71中靠近第一转轴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左半圆通槽,第二右盖板72中靠近第一转轴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右半圆通槽。第二左半圆通槽、第二右半圆通槽合围形成第五通孔。第五通孔供第一转轴32穿入。

如图3所示,第二左半圆通槽中套设有第二左半圆弹性套73,第二右半圆通槽中套设有第二右半圆弹性套74。第二左半圆弹性套73、第二右半圆弹性套74合围形成第二哈夫弹性套。

上述哈夫结构的第二盖板、第二哈夫弹性套的设计的目的、功效与哈夫结构的第一盖板、第一哈夫弹性套的目的、功效如出一辙。

第一哈夫弹性套、第二哈夫弹性套可以以粘合的方式或者铆固的方式设置在对应的通槽中。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方案:上筛组件还包括将物料从支撑板61推送至上筛网62的推送机构。通过推送机构将破碎后的物料及时推出至上筛网62,防止物料堆叠。

如图1所示,推送机构包括第一伸缩装置64以及推板65。第一伸缩装置64的固定端设置在破碎箱2的外侧或者内侧。第一伸缩装置64的伸缩端水平伸入至碎箱与推板65连接。通过伸缩端水平伸缩运动,带动推板65水平往复运动,实现对物料的推送以及推板65复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伸缩装置64的固定端若设置在破碎箱2的内侧,则固定在破碎箱2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伸缩装置64的固定端若设置在破碎箱2的外侧,则设置在机架1上。

如图1所示,下筛组件的底部设置喇叭状的第二导料管91。第二导料管91上端较阔、下端较窄,下端构成出料口。第二导料管9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下端设置有电子阀93。

本实用新型的下筛组件为下筛网94,上筛网62、下筛网优选为金属丝编织网或者其他现有技术的筛网。

压力传感器优选设置在第二导料管91的侧壁,也可以将压力传感器换成液位传感器或者接近开关,或者两个兼有。通过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接近开关监测物料在第二导料管91的侧壁上的压力、存放在第二导料管91的高度,当压力、高度达到设置值时,发出信号驱动电子阀93开启,物料下落,实现定量下料的效果。第二导料管91的下方设置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用以将从第二导料管91漏下的物料进行输送,实现破碎、传送一体化的效果。

如图1所示,传送机构优选为皮带传送机构,包括主动轮81以及若干从动轮82以及套设在主动轮81以及若干从动轮82上的皮带83,主动轮81由第二电机带动。

进一步,传送机构的外侧设置有壳体84,从动轮82通过第二转轴支撑在壳体84内,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固定在壳体84对应的内壁上。主动轮81设置在壳体84外,并通过第三转轴支撑在机架1上,第三转轴的一端通过一个轴承固定在机架1上,第三转轴32的另一端穿过机架1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的固定端也可以设置在机架1上。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开启或关闭的方式: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分别通过第二伸缩装置101、第三伸缩装置带动其开口或者闭合。

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二伸缩装置101、第三伸缩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只是第二伸缩装置101配合第二左盖板71,而第三伸缩装置配合第二右盖板72,因此,本使用新型针对第二伸缩装置101进行介绍。

第二伸缩装置101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二左盖板71的下方并设置在支撑板76上,支撑板76设置在破碎箱2的内侧壁上,第二伸缩装置101的伸缩端向上延伸并与第二左盖板71接触。

通过第二伸缩装置101伸出或者收缩将第二左盖板71顶起或者落下,实现开口或者闭合的效果。

优选地,第二伸缩装置101、第三伸缩装置均为伺服气缸或者油缸,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其运动状态,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另一种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开启或关闭的方式: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分别通过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带动其开口或者闭合。

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只是第一连杆机构配合第二左盖板71,而第二连杆机构配合第二右盖板72,因此,本实施例针对第一连杆机构进行介绍。

如图5所示,第一连杆机构包括转动齿轮703、第一连杆704、第二连杆705。第一连杆704的一端与转动齿轮703偏心连接,第一连杆70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05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705的另一端与第二左盖板71铰接。

转动齿轮703也可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并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其运动状态。也可以与手摇装置连接,手摇装置包括手摇杆、手柄,手摇杆的一端与对应的转动齿轮连接,手摇杆的另一端露出破碎箱2与手柄连接。通过手摇手柄或者通过伺服电机706转动,带动对应的转动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连杆传动,实现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分别通过步进电机与转动齿轮703配合。其中第一连杆704与第二连杆705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铰接。步进电机通过接收脉冲信号做正、反向交替转动,带动转动齿轮703做正、反向交替转动,带动对应的连杆传动,实现第二左盖板71、第二右盖板72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各伸缩装置除了选用液压缸,如油缸或气缸,也可以是电动推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