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843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脱硫装置,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国内燃煤锅炉大多采用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将碱性的脱硫剂通过喷嘴/填料层分散后,与烟气在吸收塔内逆流接触发生反应,达到脱除烟气中SO2的目的,脱硫效率大多能达到90%甚至95%。随着我国烟气排放标准渐趋严格及当前“超净”排放理念的提出,燃煤电厂对脱硫装置运行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燃用高硫煤的电厂用户,其脱硫效率需要达到99%以上。

当前部分电厂采用双塔双循环技术来提高脱硫效率,但该技术存在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在土地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较低成本的烟气高效脱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脱硫装置,所述装置由外塔体、中间塔体、内塔体、塔顶部、内喷淋层、外喷淋层及除雾器组成;

所述的外塔体侧壁与烟气入口连接,外塔体侧壁的顶部与塔顶部形成密封连接。

所述的中间塔体位于外塔体与内塔体之间,高度低于外塔,顶部敞口。

所述的内塔体位于中间塔体内部,顶部与塔顶形成密封连接,底部敞口且高于中间塔体底部。

外塔体与中间塔体之间安装有若干层外喷淋层及除雾器,用于烟气的粗脱硫。

内塔体内部安装有若干层内喷淋层及除雾器,用于烟气的精脱硫。

使用上述高效脱硫装置,将新鲜脱硫浆液与内池浆液混合后形成混合液输送至内喷淋层,此时浆液PH值较高,对低浓度SO2的吸收效果强;

喷淋后浆液掉落至中间塔体底部内池,形成内池浆液,内池浆液一部分用内循环泵输送回内喷淋层,另一部分输送至外喷淋层与外循环浆液混合;此时浆液尚未反应完全,对烟气中的高浓度SO2吸收效果仍然较好;喷淋后浆液掉落至外塔体底部外池,一部分用外循环泵输送回外喷淋层形成外循环浆液,另一部分作为废水直接排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脱硫装置及工艺,其工作原理为:烟气从外塔体侧面进入,在中间塔体的阻挡及上方喷淋层的阻力作用下,烟气在外塔体与中间塔体的环形区域内均匀分布并向上流动,与喷淋下来的脱硫浆液发生化学反应,完成粗脱硫过程;粗脱硫后烟气经过除雾器到达外塔顶部,再从顶部反向进入内塔,沿着中间塔体与内塔体间的间隙向下流动;烟气到达内塔底部后在浆液池液面的阻挡下再次变换方向,进入内塔体内向上流动,并在内喷淋层浆液的作用下完成精脱硫过程;精脱硫后烟气经过除雾器离开脱硫装置。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脱硫装置及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内外塔的方式,形成了烟气与脱硫浆液的两次逆流接触过程,与双塔双循环技术相比减少了脱硫设备的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

(2)通过脱硫浆液的分级高效利用,减少脱硫塔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脱硫装置。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塔体;2-中间塔体;3-内塔体;4-除雾器;5-外喷淋层; 6-内喷淋层; 7-塔顶部;8-内池; 9-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清晰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分别从浆液循环及烟气流动两个方面加以详细说明。

浆液循环:新鲜脱硫浆液与内循环浆液输送至内喷淋层,此时浆液PH值较高,对低浓度SO2的吸收效果强。喷淋后浆液掉落至中间塔体底部内池8,一部分用循环泵输送回内喷淋层形成内循环浆液,另一部分输送至外喷淋层与外循环浆液混合。此时浆液尚未反应完全,对烟气中的高浓度SO2吸收效果仍然较好。喷淋后浆液掉落至外塔体底部外池9,一部分用循环泵输送回外喷淋层形成外循环浆液,另一部分直接引出。内池8和外池9不连通。

烟气流动:烟气从外塔体侧面进入,在中间塔体的阻挡及上方喷淋层的阻力作用下,烟气在外塔体与中间塔体的环形区域内均匀分布并向上流动,与喷淋下来的脱硫浆液发生化学反应,完成粗脱硫过程,脱硫效率不低于90%;粗脱硫后烟气经过除雾器到达外塔顶部,再从顶部反向进入内塔,沿着中间塔体与内塔体间的间隙向下流动;烟气到达内塔底部后在浆液池液面的阻挡下再次变换方向,进入内塔体并向上流动,在内喷淋层浆液的作用下完成精脱硫过程,脱硫效率不低于90%;精脱硫后烟气经过除雾器离开脱硫装置。

通过上述高效脱硫装置及浆液循环工艺,实现了高PH的脱硫浆液吸收低SO2浓度烟气、浆液PH降低后再吸收高SO2浓度烟气的分步脱硫过程,总脱硫效率可达99%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