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640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市面上的旋流气液分离器主要采用以下的结构:包括一内部中空的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一旋流器,所述旋流器与开设于罐体侧壁上的进气口相连接配合作用,同时罐体的上端顶部开设有一出气口,而罐体的下端底部设置有一排污口。当外界混合有水分和/或油的气体从进气口处进入到旋流器内部,通过旋流器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空气中的水分或油大部分依附于旋流器的内壁上,而分离后的空气则从罐体上端顶部的出气口排出。

上述的旋流气液分离器虽然也能够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但是由于水分的粘附力弱,气体经过旋流器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空气中依然含有较多的水分,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气液分离效果好的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一内部中空且呈竖立式布置的罐体,所述罐体的中下部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其内部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一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的旋流器,所述罐体的下端底部设置有一便于油污排出的排污口,同时该罐体的上端顶部设置有一出气口,所述罐体的内壁中上部上还设置有一位于所述旋流器与出气口之间的第一过滤网板,同时该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板,所述第一过滤网板与第二过滤网板以及罐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一干燥腔,所述干燥腔中填充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分水筛,所述罐体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连通外界与所述干燥腔内部的进料口,同时罐体中上部的侧壁上邻近所述第一过滤网板的位置处开设有一连通外界与所述干燥腔内部的卸料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罐体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料口,两个进料口分别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的中下部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连通外界与其内部的排液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罐体的中下部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排污口之间的排液口,两个排液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侧壁的不同高度处。

优选地,所述罐体下部外周壁上还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支架,所述支架沿着所述罐体的外周均匀设置。

进一步,所述罐体的中上部侧壁处开设有一连通其内部与外界的压力表安装口,所述压力表安装口处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罐体内部气压的压力表。

再进一步,所述出气口处还设置有一用于与外界管道相连接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上设置有与外界管道相连接的连接管,同时该转接头通过一卡箍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出气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气液分离的旋流器外,还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干燥的干燥腔,因此空气经过旋流器进行气液分离后,还需要经过干燥腔的干燥作用,因此空气中水分和油含量极少,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要求;

同时罐体的中下部侧壁上开设有排液口,根据需要,可开启该排液口将罐体内的油、水排出,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后续进行气液分离;

另外罐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压力表,工人通过该压力表可实时监测罐体内部的压力,进而调节罐体的进气量和出气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一内部中空且呈竖立式布置的罐体10,在这里,上述的竖立式布置是指罐体10呈长条状且罐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垂直方向,所述罐体10的中下部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其内部的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处连接有一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 10内部的旋流器20,所述罐体10的下端底部设置有一便于油污排出的排污口12,同时该罐体10的上端顶部设置有一出气口13,所述罐体10 的内壁中上部上还设置有一位于所述旋流器20与出气口13之间的第一过滤网板14,同时该出气口13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板15,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4与第二过滤网板15以及罐体1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一干燥腔 16,所述干燥腔16中填充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分水筛(图中未绘示),所述罐体10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连通外界与所述干燥腔16 内部的进料口161,同时罐体10中上部的侧壁上邻近所述第一过滤网板 14的位置处开设有一连通外界与所述干燥腔16内部的卸料口162。

因此工人可从进料口161处将分子筛填充进干燥腔16内,当干燥腔16内分子筛吸收水分饱和后,工人可将分子筛从卸料口162处排出罐体10外部。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气液分离的旋流器20外,还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干燥的干燥腔16,因此空气经过旋流器20进行气液分离后,还需要经过干燥腔16的干燥作用,因此空气中水分和油含量极少,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要求。

在为里,为了便于工人将分子筛填充进干燥腔16中,优选地,所述罐体10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料口161,两个进料口161分别位于所述出气口13的两侧,通过设置两个进料口161,可以有效提高分子筛的填充速度。

在这里,为了能够及时将罐体10内分离出来的油水排出罐体10的外部,避免油水占用罐体10内部过多的空间,所述罐体10的中下部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连通外界与其内部的排液口17。在这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罐体10的中下部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位于所述进气口11与排污口12之间的排液口17,两个排液口17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10侧壁的不同高度处。通过设置两个不同高度的排液口17,可以控制罐体10内油水含量,根据可以开启不同的排液口17以将罐体 10内部的油水排出。

为了能够实时监控罐体10内部的压力,在这里,优选地,所述罐体10的中上部侧壁处开设有一连通其内部与外界的压力表安装口19,所述压力表安装口19处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罐体10内部气压的压力表 (图中未绘示)。工人通过该压力表可实时监测罐体10内部的压力,进而调节罐体10的进气量和出气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可与外界不同尺寸的出气管道相连接,在这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出气口13处还设置有一用于与外界管道相连接的转接头130,所述转接头130上设置有与外界管道相连接的连接管131,同时该转接头130通过一卡箍132 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出气口13处,因此根据需要,可在出气口13处更换上带有不同尺寸的连接管131的转接头13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可与不同尺寸的出气管道相连接,适用范围更广。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摆放更加牢固稳定,在这里,优选地,所述罐体10下部外周壁上还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支架18,所述支架18沿着所述罐体10的外周均匀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