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拉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1145阅读:9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拉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缸,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拉缸。

技术背景

现有的拉缸通常是一个不锈钢的桶状的容器,在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在桶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口。现有的拉缸一般通过人力移动,当拉缸中充满物料后,拉缸的重量加大,已经不舍和人力进行拉动。且现有的拉缸没有一个很好的固定装置,对于物料的搅拌也存在问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移动式拉缸,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拉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拉缸,包括圆柱形的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外壁上的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行走轮(3),所述行走轮(3)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壳体(1)外侧设置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行;所述壳体(1)还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的电机(5),通过所述电机(5)驱动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驱动杆(6),所述驱动杆(6)上由上至下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叶轮。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数量为四个,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叶轮(61)、第二叶轮(62)、第三叶轮(63)以及第四叶轮(64),所述第一叶轮(61)、第二叶轮(62)、第三叶轮(63)以及第四叶轮(64)的叶轮半径依次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为金属层(11),所述金属层(11)内侧设置有基层(12),所述基层(12)内侧设置有PO粉层,所述金属层(11)外侧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14)。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底部还设置有多个气缸(4),所述气缸(4)驱动杆一端连接有支撑块(41)。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41)为橡胶材质。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装置拉缸壳体内外侧均设置有防腐层,能够有效延常拉缸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装置底部设置了气缸以及支撑块,通过气缸驱动支撑块与地面接触,能够固定好拉缸;

(3)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控制器驱动行走轮,能够实现拉缸的自动行走,省去人力移动;

(4)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内部设置的多个叶轮对物料进行搅拌,能够使物料更加分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壳体的侧面截图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金属层;12-基层;13-PO粉层;14-聚四氟乙烯层;2-把手;3-行走轮;4-气缸;41-支撑块;5-电机;6-驱动杆;61-第一叶轮;62-第二叶轮;63-第三叶轮;64-第四叶轮;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拉缸,包括圆柱形的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外壁上的把手2,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行走轮3,所述行走轮3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壳体1外侧设置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行;所述壳体1还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的电机5,通过所述电机5驱动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驱动杆6,所述驱动杆6上由上至下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叶轮。

-所述叶轮数量为四个,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叶轮61、第二叶轮62、第三叶轮63以及第四叶轮64,所述第一叶轮61、第二叶轮62、第三叶轮63以及第四叶轮64的叶轮半径依次变大。

-所述壳体1为金属层11,所述金属层11内侧设置有基层12,所述基层12内侧设置有PO粉层,所述金属层11外侧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14。

-所述壳体1底部还设置有多个气缸4,所述气缸4驱动杆一端连接有支撑块41。

-所述支撑块41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拉缸装置的移动,通过控制器行走轮的移动,将拉缸移动到预定的位置;

拉缸移动后的固定,通过气缸驱动支撑块与地面接触将拉缸进行固定;

拉缸的防腐,通过壳体内侧和外侧的防腐涂层进行防腐;

拉缸的搅拌,通过多个叶轮进行搅拌。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装置拉缸壳体内外侧均设置有防腐层,能够有效延常拉缸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装置底部设置了气缸以及支撑块,通过气缸驱动支撑块与地面接触,能够固定好拉缸;

(3)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控制器驱动行走轮,能够实现拉缸的自动行走,省去人力移动;

(4)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内部设置的多个叶轮对物料进行搅拌,能够使物料更加分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