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胶机胶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72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胶机胶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胶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涂胶机胶桶。



背景技术:

涂胶机又称为涂覆机,刮胶机、自动喷胶机等。主要用以将液态胶水涂在纺织品、纸盒或者皮革表面上的一种机械设备,现有的涂胶机有很多种款式,如:鼓式涂胶机、双作用涂胶机、双工位升降涂胶机等。

传统的涂胶机用胶桶未设置压力补偿装置,在对胶桶内的胶体进行外抽时,由于内外压力差导致注胶口处容易发生胶体回流,阻碍胶体的继续注入,影响生产,此外,胶体在内胶桶内冷却容易发生凝固现象,导致抽胶口发生堵塞,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涂胶机胶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未设置压力补偿装置,在对胶桶内的胶体进行外抽时,由于内外压力差导致注胶口处容易发生胶体回流,阻碍胶体的继续注入,影响生产,此外,胶体在内胶桶内冷却容易发生凝固现象,导致抽胶口发生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胶机胶桶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胶机胶桶,包括胶桶主体,所述胶桶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下封盖,所述下封盖的上方设置有上封盖,所述上封盖的顶部设置有注胶口,所述注胶口的前方设置有控制器,且注胶口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压力补偿装置,且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设置有搅拌杆,所述胶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胶桶,且胶桶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丝,所述内胶桶的内部位于搅拌杆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胶桶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抽胶口,所述加热丝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封盖的上方共设置有两个拉环。

优选的,所述胶桶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自锁轮。

优选的,所述上封盖与下封盖之前安装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下封盖与胶桶主体的衔接处设置有加固筋。

优选的,所述胶桶主体上与抽胶口的相反方向设置有清洗废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调节胶桶内外压力差的,防止内部胶体凝固的涂胶机胶,本实用新型在上封盖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补偿装置,能够在注胶与抽胶时自动补偿内部压力差,防止胶体回流,保证生产工序的连续,在胶桶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丝,防止内胶桶里胶体凝固,保证胶体流动性,可降低对胶桶的清洗次数,底部设置有万向自锁轮,方便移动和固定胶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注胶口,2、拉环,3、转轴,4、密封圈,5、搅拌杆,6、过滤网,7、内胶桶,8、抽胶口,9、胶桶主体,10、加热丝,11、加固筋,12、下封盖,13、上封盖,14、压力补偿装置,15、气压表,16、驱动电机,1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涂胶机胶桶,包括胶桶主体9,胶桶主体9的顶部设置有下封盖12,下封盖12的上方设置有上封盖13,上封盖13的顶部设置有注胶口1,将输胶管道与注胶口1固定连接,注胶口1的前方设置有控制器17,且注胶口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一侧设置有压力补偿装置14,且驱动电机16的下方设置有转轴3,转轴3的底部设置有搅拌杆5,利用控制器17启动程序,驱动电机16通过转轴3带动搅拌杆5转动对胶体进行搅拌,胶桶主体9的内部设置有内胶桶7,且胶桶主体9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丝10,内胶桶7的内部位于搅拌杆5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过滤网6,同时加热丝10对内胶桶7进行加热,减少其中的杂质固胶杂质,帮助其融化至液体状,胶桶主体9的一侧设置有抽胶口8,外输管道与抽胶口8固定连接,加热丝10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上封盖13的上方共设置有两个拉环2,胶桶主体9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自锁轮,将胶桶主体9通过其底部的万向自锁轮移动至适宜的地点,方便快捷,上封盖13与下封盖12之前安装有密封圈4,下封盖12与胶桶主体9的衔接处设置有加固筋11,胶桶主体9上与抽胶口8的相反方向设置有清洗废水出口。

具体使用方式:首先将胶桶主体9通过其底部的万向自锁轮移动至适宜的地点,将输胶管道与注胶口1固定连接,然后将外输管道与抽胶口8固定连接,利用控制器17启动程序,驱动电机16通过转轴3带动搅拌杆5转动对胶体进行搅拌,同时加热丝10对内胶桶7进行加热,减少其中的杂质固胶杂质,帮助其融化至液体状,液体胶质能够经过过滤网6的过滤通过抽胶口8进入生产工序中,不但有利于生产工序的进行,同时可减少对于内胶桶7的清洗频率,保证内胶桶的洁净。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