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416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胶体研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胶体研磨机。



背景技术:

目前胶体研磨机是由电机驱动一件单面带齿形的动盘作旋转运动,与一件固定在壳体内壁的单面带齿形的静盘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当胶体物料通过动静盘之间的研磨面时,对物料中的胶状颗粒进行切割,对胶质溶液进行均化处理;同时通过一台减速电机及一组涡轮蜗杆机构驱动该静盘作轴向运动,从而调节动、静盘之间的研磨间隙。这种结构的胶体研磨机具有如下缺点:

1)处理能力较低:研磨盘是单面齿形,即只有一个研磨工作面。在此基础上,要在一定的压力限制条件下增大研磨通量,就必须增大物料通过的研磨面截面积,增大截面积可通过增大最小的研磨间隙,或增大研磨盘的内圈周长来实现。但是,前者会导致研磨精度下降;而后者会大幅增加动盘的主电机功率。若降低主电机转速,会降低对胶块颗粒的切割频率,直接导致研磨效果下降;

2)运行稳定性弱:研磨机的动盘安装在主轴的一端,为悬臂式结构。另外,工作时动盘两侧所受的液体压力不相等,工作侧的压力始终大于另一侧,固定主轴的轴承始终承受单向轴向力的影响。随着长期使用造成的轴承磨损,动盘的轴向窜动量会增大,研磨间隙难以得到保证。

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研磨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强的胶体研磨机。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体研磨机,包括主机电,动盘、静盘和间隙调节组件,固定在主电机主轴上的动盘两侧各设置一静盘,动盘与两侧的静盘形成两个并联的研磨工作面,动盘旋转运动过程中,静盘通过间隙调节组件沿主轴轴线作活塞式直线位移,调整动盘与两侧静盘间的研磨间隙。

所述动盘为双面带齿形的动盘,位于壳体的中间位置,动盘两侧面均为研磨面。

所述间隙调节组件包括双出轴的减速电机、锥齿轮付、涡轮箱组件和进给螺杆,静盘与进给螺杆连接,进给螺杆与涡轮箱组件连接,涡轮箱组件的蜗杆轴通过锥齿轮付与减速电机输出轴两端连接,间隙调节组件由减速电机驱动,使两侧静盘直线位移。

所述静盘不作旋转运动,只作直线位移运动,直线位移的范围为0~24mm。

所述进给螺杆内侧一端的平面与主轴线垂直。

所述进给螺杆的外圆设有外螺纹。

所述涡轮箱组件的涡轮内圈设有内螺纹,涡轮箱组件与进给螺杆螺接。

所述动盘通过联轴器与主电机连接,由主电机驱动作旋转运动,其转速范围为1400rpm~1550rpm。

所述主电机主轴的两侧轴封处各安装外圆带螺纹的轴套。当主轴旋转时,轴套能对物料产生向内的轴向推力,推力大小与主轴转速成正比。

本发明的优越功效在于:

1) 本发明的研磨间隙能在动盘旋转运行中进行调节,静盘的间隙调节不影响动盘的运行;

2) 本发明的动盘始终处于一个轴向力平衡的状态,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造成轴向窜动,从而使动静盘之间的研磨间隙大于设定值,无需经常维护,具有更好的生产稳定性;

3) 本发明的单机处理能力是原单研磨面机型的2倍,研磨效率高,只需要原来50%的机台数就可以满足全部生产要求,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

4) 本发明的研磨间隙调节更灵活,可以对颗粒度更大的胶块或胶块含量更高的原液进行处理,增加了处理原料的适用面,便于在不同工艺状况的生产线上使用;

5) 本发明的动盘是双面齿形结构,由一台75KW-4级主电机驱动;相比原先实现同样生产能力需要两台单齿面设备,各由一台45Kw-4级主电机驱动,减少近16.7%的主机功率,降低了能耗;

6) 本发明密封性能好,能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不但可以安装在车间二层,出料口向下配管,出料口压力为零,也可以安装在车间一层,出料口向上配管,出料口承受不小于10米高的液位压力,对场地的适应性强,便于广泛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主电机; 2—联轴器;

3—主轴; 4—动盘;

5—静盘A; 6—静盘B;

7—壳体; 8—进料三通;

9—泵头底板; 10—减速电机;

11—锥齿轮付M; 12-锥齿轮付N;

13—涡轮箱组件P; 14—涡轮箱组件Q;

15—进给螺杆E; 16—进给螺杆F;

17—轴承座组件H; 18—轴承座组件I;

19—底座; 20—主机底座;

21—轴套J; 22—轴套K。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轴测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体研磨机,包括主机电1,动盘4、静盘A5、B6及间隙调节组件,固定在主电机主轴3上的动盘4两侧各设置静盘A5和静盘B6,动盘与两侧的静盘A5、B6形成两个并联的研磨工作面,动盘4旋转运动过程中,静盘A5和静盘B6通过间隙调节组件沿主轴轴线作活塞式直线位移,调整动盘4与两侧静盘间的研磨间隙。

所述动盘4为双面带齿形的动盘,位于壳体7的中间位置,动盘4两侧面均为研磨面。

所述间隙调节组件包括双出轴的减速电机10、锥齿轮付M11和N12、涡轮箱组件P13和Q14,进给螺杆E15和F16。其中,静盘A5与进给螺杆E15连接,进给螺杆E15与涡轮箱组件P13连接,涡轮箱组件P13的蜗杆轴通过锥齿轮付M11与减速电机10输出轴的一端连接。静盘B6与进给螺杆F16连接,进给螺杆F16与涡轮箱组件Q14连接,涡轮箱组件Q14的蜗杆轴通过锥齿轮付N12与减速电机10输出轴的另一端连接。间隙调节组件由减速电机10驱动,使两侧静盘A5、B6直线位移。

两侧静盘A5、B6不作旋转运动,只作直线位移运动,直线位移的范围为0~24mm。

所述进给螺杆E15、F16内侧一端的平面与主轴线垂直,进给螺杆E15、F16的外圆设有矩形的外螺纹。

所述涡轮箱组件P13、Q14的涡轮内圈设有矩形的内螺纹,涡轮箱组件P13与进给螺杆E15螺接,涡轮箱组件Q14与进给螺杆F16螺接。

所述动盘4通过联轴器2与主电机1连接,由主电机1驱动作旋转运动,其转速范围为1400rpm~1550rpm。

所述主电机主轴3的两侧轴封处各安装外圆带螺纹的轴套J21、K22。当主轴3旋转时,轴套J21、K22能对物料产生向内的轴向推力,推力大小与主轴3转速成正比。

待处理的胶体物料由总输送量最大为130m3/h的一台或多台输送泵驱动,从进料三通8进入,分成两路,经过轴承座组件H17、I18及进给螺杆E15、F16的内腔,然后由内圈向外圈,通过动盘4与其两侧的静盘A5、B6构成的两个并联的研磨面,从而完成对胶质溶液中的胶块进行研磨,同时对溶液中的固/液物质均化。当减速电机10处于停止状态时,静盘A5、B6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的研磨间隙保持不变。

当减速电机10顺时针旋转时,其两侧出轴各通过一对锥齿轮付M11、N12,分别驱动涡轮箱组件P13、Q14的蜗杆轴,并传动各自涡轮箱体内的涡轮分别同时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而涡轮的上述旋转,又通过内侧的矩形螺纹,驱动进给螺杆E15、F16同步作相向直线运动,于是,安装在进给螺杆端面的静盘A5、B6作同步相向运动,即以相同速度向中间的动盘相向位移,研磨间隙随之减小。当减速电机10逆时针旋转时,上述传动部件皆反向运动,于是,静盘A5、B6作同步背向运动,即以相同速度远离中间的动盘,研磨间隙随之增大。如上所述,通过控制减速电机10的启停及旋向便可以在动盘旋转,即带料运行的状态下,对研磨间隙进行调节。在工作流量不变的前提下,对所含胶块大小、数量不同的物料进行由粗到细的研磨和均质处理。

本发明中动盘4只做旋转运动,对于主轴轴封而言,只需要解决单纯的旋转轴密封问题,不是旋转与直线运动的复合密封问题。所以轴封密封问题可以比较容易得到解决。本发明中静盘A5、B6只沿主轴线做直线运动,其运动幅度不影响主轴3的轴封,所以能够实现较大的静盘位移量,最大研磨间隙至少为20mm。

本发明中动盘4位于壳体7的中间位置,其两侧面均为研磨面,且两侧的研磨间隙始终一致。动盘4两侧所承受的压力工况完全相同,所承受的轴向受力始终是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因此主轴3两端的轴承不承受轴向力。长期使用状况下,固定在主轴3上的动盘4不会产生轴向窜动,设定的研磨间隙可以得到保证。

本发明中动盘4的两侧各布设一个结构完全相同的静盘A5、B6,动盘4与静盘之间构成了两个并联的功效完全相同的研磨工作面。在不放大最小研磨间隙,也不增大研磨盘内圈周长的情况下,提高了胶体研磨机的研磨能力。

将本发明安装在胶体物料的输送管线上,进料三通8的进口法兰与胶体物料的输送泵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壳体7的出口法兰与通往下道工序的管道法兰连接。首先启动主电机1,固定在主轴3中间位置的动盘4开始高速旋转。然后启动输送泵,让待处理的胶体物料分两路由动盘4与静盘A5、B6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完成研磨及均化处理。通过控制减速电机10的启停及旋向,在研磨过程中调节动盘4两侧研磨间隙的大小,以配合不同的工艺,对不同特征的物料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在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中,待处理的胶体物料中含有的胶块体积较大,数量也较多,无法一次处理到溶解所需的理想状态。于是先将研磨间隙调节至6~10mm的大间隙位置,让物料先通过第一次研磨及初级均化。然后将处理后的物料循环输送,再次通过本发明进行研磨,同时逐步调小研磨间隙至2~0.25mm,并停留在次小间隙位置上多次循环研磨均化,直至达到溶解所需的理想固液状态。当本批次物料处理完成后,再将研磨间隙回复到大间隙状态,准备处理下一批次物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