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733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纳米气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原理是混合水和空气,在高压压缩后经过扩张管生产微纳米大小的气泡,再通过微纳米气泡喷头排出,授权公告号为cn102951694b公开了一种养殖用微纳米汽泡生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水泵和压力罐,水泵通过管道一与压力罐右端连接,管道一上设有压力表,水泵通过管道二连接进水口,管道二上设有空气孔,所述压力罐左端通过管道三连接有微纳米喷头,所述微纳米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喷头主体内设有过渡管和与过渡管顶端连接的开合旋转部件;所述喷头主体顶端连接有喷头盖,喷头盖上设有若干排出孔一;所述开合旋转部件包括螺旋体和旋转头,螺旋体顶端侧壁设有若干排出孔二,螺旋体底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管道二的直径大于管道一的直径,管道一的直径大于管道三的直径。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常是在进水管道上设置底阀防止在停止工作后水流回流,然而目前的底阀并不能做到完全密封,在长时间停止工作后还是会导致水泵内的水流回流,导致在重新启动后,水泵出现空转,长期如此,大大降低了水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并防止了因进水管道内的水流回流,而造成水泵空转,设备无法工作;提高了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进水管道、水泵、连接管道、压力罐、出水管道及微纳米喷头,进水管道上还设置有引水罐、球阀及止回阀,球阀及止回阀设置于引水罐和水泵之间;

引水罐包括第一罐体及设置于第一罐体上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设置于第一罐体上部,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罐体底部,引水罐串接于进水管道上,将进水管道分割成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二管道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一罐体内还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两端分别于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连通,导气管上部还设置有与第一罐体内部连通的导气通孔;

在第二管道上还连通设置有进气装置。

进一步地,压力罐包括第二罐体及设置于第二罐体上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上设置有微孔隔板,第二罐体内部还以一定的角度设置有若干微孔网,所述若干微孔网至少为两层。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微孔网设置与第二罐体中上部,微孔网上设置有直径为3mm-10mm的数个小孔。

进一步地,微纳米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及依序嵌于喷头主体内的过渡管及喷嘴,过渡管底部与喷头主体内部相抵,过渡管顶部与喷嘴底部相抵,过渡管顶端设置有与喷嘴连通若干第一排出孔,喷嘴包括连接段及伸出段,伸出段伸出于喷头主体外部,连接段与喷头主体相连接且与过渡管相抵,伸出段沿周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排出孔。

进一步地,喷头主体与出水管道及喷嘴与喷头主体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引水罐侧壁上部设置有与第一罐体连通的进气阀,压力罐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罐体连通的泄气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停止工作后,通过设置止回阀防止了水泵内的水流回流,但是止回阀不能做到完全密封,所以同时在进水管道上设置有了引水罐,通过引水罐持续给水泵补充水流,进一步防止了水泵在刚开启状态下,由于水泵内没有水流而导致空转,在进水管道上设置的球阀,可以根据需求调节进水量的大小;在水泵启动初期因进水管中空,引水罐里会吸入大量空气,在吸水过程中由于进水管与外部水源的连接并不是真空设置或真空性差,难免会是空气进去引水罐中,当引水罐长时间使用后,导致引水罐内的气体越来越多,从而无法满足水泵再次启动所需水量,导致水泵空转,在引水罐内设置有导气管连通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同时在导气管上部设置了连接第一罐体内部的导气孔,在工作状态下导气孔高于第一罐体内的水位,在水流流动过程中,从导气孔中带走部分在第一罐体的气体,且这部分气体刚好用于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初始启动状态下所需的气体,而后续所需的气体则由进气装置充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引水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压力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微纳米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微纳米喷头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1进水管道、2水泵、3连接管道、4压力罐、5出水管道、6微纳米喷头、7引水罐、8球阀、9止回阀、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进气装置、41第二罐体、42第二进水口、43第二出水口、44微孔隔板、45微孔网、46泄气阀、61喷头主体、62过渡管、63喷嘴、621第一排出孔、631连接段、632伸出段、633第二排出孔、71第一罐体、72第一进水口、73第一出水口、74导气管、75导气通孔、76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进水管道1、水泵2、连接管道3、压力罐4、出水管道5及微纳米喷头6,进水管道1上还设置有引水罐7、球阀8及止回阀9,球阀8及止回阀9设置于引水罐7和水泵2之间;

引水罐7包括第一罐体71及设置于第一罐体71上的第一进水口72和第一出水口73,第一进水口72设置于第一罐体71上部,第一出水口73设置于第一罐体71底部,引水罐7串接于进水管道1上,将进水管道1分割成第一管道11及第二管道12,第一管道11与第一进水口72连通,第二管道12与第一出水口73连通,第一罐体71内还设置有导气管74,导气管74两端分别于第一进水口72及第一出水口73连通,导气管74上部还设置有与第一罐体71内部连通的导气通孔75;

在第二管道12上还连通设置有进气装置13。

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停止工作后,通过设置止回阀9防止了水泵2内的水流回流,但是止回阀9不能做到完全密封,所以同时在进水管道1上设置有了引水罐7,通过引水罐7持续给水泵2补充水流,进一步防止了水泵2在刚开启状态下,由于水泵2内没有水流而导致空转,在进水管道1上设置的球阀8,可以根据需求调节进水量的大小;在水泵2启动初期因进水管中空,引水罐7里会吸入大量空气,在吸水过程中由于进水管道1与外部水源的连接并不是真空设置或真空性差,难免会是空气进去引水罐7中,当引水罐7长时间使用后,导致引水罐7内的气体越来越多,从而无法满足水泵2再次启动所需水量,导致水泵2空转,在引水罐7内设置有导气管74连通第一进水口72和第一出水口73,同时在导气管74上部设置了连接第二罐体41内部的导气孔,在工作状态下导气孔高于第二罐体41内的水位,在水流流动过程中,从导气孔中带走部分在第二罐体41的气体,且这部分气体刚好用于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初始启动状态下所需的气体,而后续所需的气体则由进气装置13充入。

压力罐4包括第二罐体41及设置于第二罐体41上第二进水口42和第二出水口43,第二进水口42上设置有微孔隔板44,第二罐体41内部还以一定的角度设置有若干微孔网45,所述若干微孔网45至少为两层。所述若干微孔网45设置与第二罐体41中上部,微孔网45上设置有直径为3mm-10mm的数个小孔。

当气水混合物从进水管流入第二罐体41内时,先通过设置于进水口的微孔隔板44,对气水混合物进行增压、切割,混合水体;在气水混合物进入第二罐体41内部时,再通过数层微孔网45进一步混合水体,解决现有类似装置发泡率低、气泡直径大等问题,达到较高的增氧的动力效率。

微纳米喷头6包括喷头主体61及依序嵌于喷头主体61内的过渡管62及喷嘴63,过渡管62底部与喷头主体61内部相抵,过渡管62顶部与喷嘴63底部相抵,过渡管62顶端设置有与喷嘴63连通若干第一排出孔621,喷嘴63包括连接段631及伸出段632,伸出段632伸出于喷头主体61外部,连接段631与喷头主体61相连接且与过渡管62相抵,伸出段632沿周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排出孔633。

空气气泡与水形成的微纳米气泡经过喷头主体61进入过渡管62中,在过渡管62中被加压后形成更加细分化的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在经过第一排出孔621进入喷嘴63时,流速增大,在内部空间做乱流运动后,通过第二排出孔633排出。

喷头主体61与出水管道5及喷嘴63与喷头主体61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方便了喷头的安装及清洗维护。

引水罐7侧壁上部设置有与第一罐体71连通的进气阀76,压力罐4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罐体41连通的泄气阀46。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停止工作后,可以打开泄气阀46,利用外部气体排放残留在压力罐4内的水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