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5089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萃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号201320156160.6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萃取装置,包括萃取罐、溶液加料罐和溶剂加料罐,所述萃取罐上设有循环水进口、循环水出口、排空口和萃取液出口,所述溶液加料罐与溶剂加料罐设置于所述萃取罐的上方并分别通过一加料管与所述萃取罐连通,两所述加料管的末端均具有一与所述水平设置的导流管,两所述导流管相对设置,每一所述导流管内均安装有一个由电动机驱动的叶轮。上述实用新型存在的问题是,当溶液输入量和溶剂输入量不相同时,由于两个电机驱动的叶轮转速相同,当输入量少的一方输入完毕时,输入量多的一方的液体就会高速进入输入量少的一方的导流管和加料罐内,高速的输入量多的一方的液体会对输入量少的一方的叶轮和电机造成损害,从而影响电机和叶轮的使用寿命;还有在电机关闭后,残留在输入量少的一方加料罐内的输入量多的液体,会和加料罐内残留的输入量少的液体产生萃取反应,导致加料罐的清洗频率加大,增加了成本影响了萃取设备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碰到的问题,对技术方案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技术方案碰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包括萃取罐、溶液加料罐、溶剂加料罐,所述溶液加料罐与溶剂加料罐设置于所述萃取罐的上方并分别通过一加料管与所述萃取罐连通,所述加料管的末端均位于所述萃取罐内,所述加料管的末端均设有一水平设置的圆柱状第一导流管,所述加料管均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导流管侧壁上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内均安装有一由电动机驱动转动的推进式叶轮,所述第一导流管的一端均封闭固定在所述萃取罐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另一端均连通一第二导流管,两所述第二导流管分别连通在一个圆柱状第三导流管的两端,两所述第一导流管、两所述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的轴线重合,两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的内壁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导流管上与相应所述第一导流管连接的端部形状均为圆锥状,所述第二导流管圆锥状端部的小端均位于相应所述第二导流管圆锥状端部的大端的远离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管内均设置有一锥形塞,所述锥形塞的小端均位于相应所述锥形塞的大端的远离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一侧,所述锥形塞的大端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导流管内壁直径,所述第二导流管内均设有一阻挡杆,所述阻挡杆均位于相应所述锥形塞的大端与所述第三导流管之间,所述第三导流管内壁上设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两弹簧,两所述弹簧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两所述锥形塞大端的端面上。

在所述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中,加料管、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均由硬质材料制成。

在所述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中,所述溶液加料罐与溶剂加料罐内均设有测量水位的传感器,在所述萃取罐外设有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传感器和电动机。

在所述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中,所述第三导流管侧壁上连通一第四导流管,所述第四导流管连通一导水盘,所述导水盘底端面上连通有一个以上的雾化喷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溶液加料罐与溶剂加料罐内均没有液体时,两弹簧就会使锥形塞堵住相应的第一导流管。在溶液加料罐与溶剂加料罐内均有液体时,传感器把水位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机启动,从而驱动叶轮转动,液体被叶轮从第一导流管高速推出,高速液体产生的推力使得锥形塞被推开至被阻挡杆挡住,这样第二导流管被打开,液体经过第二导流管后在第三导流管内碰撞混合。在一侧没有液体被喷出时,相应的传感器向控制器传送无液体信号,控制器关闭相应的电动机以避免电动机空转,由于两所述第一导流管与两所述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的轴线重合且两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的内壁直径相同,还有锥形塞的大端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流管内壁直径,即锥形塞的大端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导流管内壁直径,这样另一侧的液体经第三导流管高速进入这一侧的第二导流管内并被这一侧的锥形塞挡住,推动这一侧的锥形塞向这一侧的第一导流管方向移动,从而使这一侧的锥形塞堵住这一侧的第一导流管,使得另一侧的高速液体不会进入这一侧的第一导流管中,从而保护这一侧的叶轮和电动机,而且能防止另一侧的液体进入这一侧的加料罐中,提高了萃取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萃取罐;2、溶液加料罐;3、溶剂加料罐;4、加料管;5、传感器;6、控制器;7、第一导流管;8、叶轮;9、电动机;10、旋转轴;11、密封圈;12、第二导流管;13、锥形塞;14、阻挡杆;15、第三导流管;16、弹簧;17、支撑杆;18、第四导流管;19、导水盘;20、雾化喷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改进了进液方式的萃取装置,包括萃取罐1、溶液加料罐2、溶剂加料罐3,所述溶液加料罐2与溶剂加料罐3设置于所述萃取罐1的上方并分别通过一加料管4与所述萃取罐1连通,所述加料管4的末端均位于所述萃取罐1内,所述加料管4的末端均设有一水平设置的圆柱状第一导流管7,所述加料管4均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导流管7侧壁上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一导流管7,所述第一导流管7内均安装有一由电动机9驱动转动的推进式叶轮8,这样就可以使第一导流管7内的液体被推进式叶轮8高速喷出。所述第一导流管7的一端均封闭固定在所述萃取罐1的内侧壁上,这样就可以使液体只能被推进式叶轮8从一端喷出。电动机9安置在萃取罐1的管壁外侧,电动机9的旋转轴10穿过萃取罐1的管壁进入第一导流管7内连接叶轮8,在旋转轴10和萃取罐1管壁间设置有密封圈11,以防止溶液或溶剂流出。所述第一导流管7的另一端均连通一第二导流管12,两所述第二导流管12分别连通在一个圆柱状第三导流管15的两端,两所述第一导流管7、两所述第二导流管12、所述第三导流管15的轴线重合,两所述第一导流管7、所述第三导流管15的内壁直径相同,这样从两第一导流管77喷出的液体可以完全碰撞在一起,促进液体更好的混合和接触。

所述第二导流管12上与相应所述第一导流管7连接的端部形状均为圆锥状,所述第二导流管12圆锥状端部的小端均位于相应所述第二导流管12圆锥状端部的大端的远离所述第三导流管15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管12内均设置有一锥形塞13,所述锥形塞13的小端均位于相应所述锥形塞13的大端的远离所述第三导流管15的一侧,所述锥形塞13的大端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导流管7内壁直径,以使锥形塞13能封堵住第一导流管7。所述第二导流管12内均设有一阻挡杆14,所述阻挡杆14均位于相应所述锥形塞13的大端与所述第三导流管15之间,所述第三导流管15内壁上设有一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上固定连接两弹簧16,两所述弹簧16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两所述锥形塞13大端的端面上。

加料管4、第一导流管7、第二导流管12、第三导流管15均由硬质材料制成,可用钢材、铜材、硬塑料等制成。

溶液加料罐2与溶剂加料罐3内均设有测量水位的传感器5,在萃取罐1外设有一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分别连接传感器5和电动机9。这样往溶液加料罐2与溶剂加料罐3内加入液体时,溶液加料罐2与溶剂加料罐3内的传感器5就会把罐内液体的水位信号传送给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电动机9启动,把两第一导流管7内的液体高速喷出;在溶液加料罐2或溶剂加料罐3内没有液体时,传感器5传信号给控制器6,控制器6就控制相应的电动机9关闭。

第三导流管15侧壁上连通一第四导流管18,第四导流管18由硬质材料制成,可用钢材、铜材、硬塑料等制成,所述第四导流管18连通一导水盘19,所述导水盘19底端面上连通有一个以上的雾化喷咀20。导水盘19为中空结构,第四导流管18、雾化喷咀20均连通至导水盘19内部,导水盘19只有一个大的进水口而有多个小的出水口,导水盘19能把第四导流管18内输入的水集中至多个雾化喷咀20呈雾状喷出,这样就可以使液体更好的进行混合接触,提高萃取效果。

传感器5、控制器6、电动机9、弹簧16、雾化喷咀20均是本领域常见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的介绍,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根据本文的披露与说明所作的任何变更、等效替换、改进等均视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