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蒸馏刮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4383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医药和塑料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乳化剂生产过程中的分子蒸馏刮膜器。



背景技术:

以天然植物油脂为原料与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生产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粗酯,简称合成单甘酯,经分子蒸馏技术将单甘油脂肪酸酯含量提高到90%以上,又称为分子蒸馏单甘酯,是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安全用于食品、医药、塑料等的生产加工中,占市场乳化剂用量的一半以上。

分子蒸馏单甘酯中,具有乳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单甘油硬脂酸酯,由于分离削减效率的杂质,所以乳化能力比合成单甘酯(粗酯)提高了3-4倍,添加0.05~2%一般就能达到食品等产品加工需要,具有颜色洁白,无嗅,性能稳定的特点。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生产过程包括:酯化、脱色过滤、静置分层、分子蒸馏、喷粒成型。通过酯化得到低含量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脱色过滤除去少量色素及微量杂质;通过静置分层除去大部分甘油及少量杂质;通过分子蒸馏得到高含量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现有的分子蒸馏刮膜器是采用方块形,在旋转过程中,刮膜器在蒸发面上与液体物料线性接触,将物料刮成均匀的薄膜,以便于物料迅速升温蒸发。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速度,反而会将少量多余物料刮飞出蒸发面,造成飞溅,并且成膜不稳定;刮膜器是方块形,而蒸发面是弧形的,由于是刮膜器的直角边与蒸发面接触,是线与面接触,接触面积小,不能保证物料全部成膜,导致产品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避免物料飞溅,提高物料成膜稳定性的刮膜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子蒸馏刮膜器,包括刮膜器本体,所述刮膜器本体的横截面为一个五边形,所述五边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连接有第三边,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的夹角为120~160°,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连接有第四边,所述第四边为弧线。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反复实验发现,第三边与第一边的夹角角度大于160°时,防止物料飞溅的效果甚微;而夹角角度小于120°时,随着角度减小,防止飞溅效果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刮膜器因有效面积减小,会造成使用年限缩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的夹角为135°;当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的夹角为135°时,防止物料飞溅的效果明显,并且刮膜器的使用寿命长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刮膜器本体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弧线是直径为900~2000mm的圆弧;更优选地,所述弧线的弧长为1cm。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弧线的弧长小于0.5cm时,刮膜器使用年限太少;而弧线的弧长大于1.5cm时,刮膜器弧面容易与分子蒸馏蒸发面过度摩擦,在刮膜器与蒸发面之间形成缝隙,失去刮膜效果;当弧线的弧长为1cm时,分子蒸馏刮膜器的刮膜效果和使用寿命俱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刮膜器与分子蒸馏柱蒸发面接触的面进行处理,做成与蒸发面弧度相同的弧形,使原来的线与面接触变成了面与面接触,加大了接触面积,更有效地确保物料形成液膜;

而且,在刮膜器运动方向的前端,做成一定角度的倒角,有利于将分子蒸馏蒸发面上的物料向蒸发面方向推压,避免液体物料被快速运动的刮膜器刮飞,离开蒸发面后落入产品中,影响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子蒸馏刮膜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刮膜器本体,2、第一边,3、第二边,4、第三边,5、第四边,6蒸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分子蒸馏刮膜器,包括刮膜器本体1,刮膜器本体的横截面为一个五边形,五边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边2和第二边3,第一边2连接有第三边4,第三边4与第一边2的夹角为135°,第三边4与第二边2之间连接有第四边5,第四边5为弧线;弧线是直径为1500mm的圆弧,弧线的弧长为1cm;刮膜器本体1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图1中箭头所指为刮膜器的运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为分子蒸馏成膜装置,其工作原理是:物料在分子蒸馏蒸发面6上运动过程中,通过刮膜器的旋转运动,将蒸发面6上的物料均匀涂抹于蒸发面6,形成液膜,以便于迅速升温和蒸发;因为刮膜器的曲面与分子蒸馏蒸发面6进行面面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确保了成膜效果,同时,刮膜器的倒角还有将物料往分子蒸馏蒸发面6上压的效果,有效地阻挡了物料从分子蒸馏蒸发面6飞溅出来,确保了产品品质。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