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水去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915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矿用水去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矿用水去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铁矿石生产铁粉的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危害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矿业工作者中的尘肺病患者约80万人,并以每年1.5人的速度递增,每年大约有3000人死于尘肺病,这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原有的铁矿石生产线中使用的除尘装置由于装置结构比较复杂,难以与铁合金生产前段工序设备匹配,从而导致使用成本增高。

在前申请的专利号ZL201620152363.1公开了一种矿用湿式除尘装置,通过喷雾球对抽吸泵吸入灰尘进行定空间喷雾,可有效沉降并消除灰尘,箱本体内环形水槽的设计可加快对箱本体内壁的清洗效率,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喷雾球的使用寿命较短,更换比较麻烦,从而影响整个除尘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矿用水去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水去尘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右侧的进气口、设置在箱体左上侧的出气口、与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的抽吸泵,所述箱体前端下部设置有进水管,箱体内上部为净气过度室,其下部为集水槽,所述净气过度室边缘向下依次设置有净气导 向板、对称设置的弧形挡板对、与弧形挡板下端连接的叶轮片I以及部分位于叶轮片I下方的叶轮片II,所述叶轮片II的开口与叶片轮I的开口相对设置,位于叶片轮I下方的叶轮片II部分浸没在集水槽内,箱体内侧壁上固定有除雾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与箱体左下侧的外部盛水槽联通。这样设置,可以很直观地显示出集水槽内的积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除雾挡板的纵截面成“<”形结构。这样设置,洁净空气中携带的水分最容易被去除。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外侧下部依次设置有上清水阀、浊水阀和底部排污阀。设置上清水阀和浊水阀可以不定时检查浊水的浑浊程度,设置底部排污阀方便将泥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下方设置有补水接头。补水接头始终补充少量清水,以补充由于蒸发或除泥渣时带走的水。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下部外侧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上焊接有支撑抽吸泵的支撑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离心作用使水和含尘气体彻底混合后,排出洁净空气,通过叶轮片I和叶轮片II的设置增加了灰尘与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收尘效率,基本不需要维修,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进气口,3.出气口,4.抽吸泵,5.进水管,6.净气过度 室,7.集水槽,8.净气导向板,9.弧形挡板,10.叶轮片I,11.叶轮片II,12.除雾挡板,13.盛水槽,14.上清水阀,15.浊水阀,16.底部排污阀,17.补水接头,18.支脚,19.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矿用水去尘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右侧的进气口2、设置在箱体1左上侧的出气口3、与出气口3通过管道连接的抽吸泵4,箱体1前端下部设置有进水管5,箱体1内上部为净气过度室6,其下部为集水槽7,净气过度室6边缘向下依次设置有净气导向板8、对称设置的弧形挡板9对、与弧形挡板9下端连接的叶轮片I10以及部分位于叶轮片I10下方的叶轮片II11,叶轮片II11的开口与叶片轮I10的开口相对设置,位于叶片轮I10下方的叶轮片II11部分浸没在集水槽7内,箱体1内侧壁上固定有除雾挡板12,除雾挡板12的纵截面成“<”形结构。

其中,集水槽7与箱体1左下侧的外部盛水槽13联通。箱体1外侧下部依次设置有上清水阀14、浊水阀15和底部排污阀16。进水管5的下方设置有补水接头17。箱体1下部外侧连接有支脚18,支脚18上焊接有支撑抽吸泵4的支撑平台19。

工作原理:含尘气流由进气口2进入箱体1内通过局部浸没在水中的叶轮片II11时会产生水幕,而灰尘在通过此水幕时被清除,高速通过叶片轮I10的气流形成湍流水幕,叶轮片II11部分位于叶轮片I10下方,且叶轮片II11的开口与叶片轮I10的开口相对设置,用来补充额外的水到叶轮片I10开口最窄的 部分,通过叶轮片II11上部向上流动的水增加了灰尘与水的相互作用,气流方向的快速改变,生产离心力使粉尘穿过水幕时被永久捕捉,从而提高了收尘效率,洁净空气中携带的水分通过对称设置的弧形挡板9对和箱体1内侧壁上的除雾挡板12去除,集水槽7内的水反复使用,由气流产生的水幕形成后,不再需要水泵和喷嘴。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