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尾气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062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吸收式尾气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式尾气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煤焦化行业中,采用硫酸中和吸收焦炉煤气中的氨生产硫酸铵产品,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焦炉煤气脱氨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硫酸铵进行干燥,控制产品水分在1.0%以下,而干燥工艺大都采用流化床工艺,即用加热到110℃左右的空气与高水分硫酸铵进行换热,将高水分的硫酸铵水分带走,达到干燥效果,但是在干燥过程中,干燥气会夹带部分颗粒较小的硫酸铵通过旋风除尘器后,仍然夹带部分硫酸铵颗粒直接排入大气,而硫铵颗粒由于重力作用,下落覆盖在周围环境中,由于硫酸铵易溶解于水,并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分解成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造成设备腐蚀,污染环境。

申请号为201510503851.2的发明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硫铵尾气净化器,包括净化器,净化器由上部圆筒段和下部锥段组成封闭式筒体,顶部设向内延伸并扩大的喇叭管,喇叭管的小口端通过尾气入口管连接旋风除尘器,尾气中含有的硫铵颗粒、粉尘等悬浮物在惯性的作用下,大部分冲入净化器底部的硫铵母液中并被溶解,由此来去除硫铵粉尘。然而,采用该净化器存在以下问题:一、尾气通过尾气入口管4进入喇叭管3时,由于通道面积增加,风速迅速降低,相当一部分尾气未与水面接触而是直接通过喇叭管与环形挡板之间的通道直接排入大气,且大部分尾气是沿喇叭管边缘向上排出,而且为了满足现有的生产排气需要,净化器的尺寸直径通常大于2400~3000mm,仅仅采用环形喷洒管进行喷洒,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尾气都经过喷淋后排出,净化效果不能得到保证;二、该硫铵尾气净化器采用环形喷淋管向下喷洒喷淋母液,一方面不能完全与所有尾气接触,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在排气口采用喷淋系统夹带水滴严重,夹带的水滴中含有硫酸铵,采用这种净化器排出的尾气既含硫酸铵又含水对设备的周边腐蚀更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式尾气除尘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吸收式尾气除尘器净化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收式尾气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和设于除尘器本体顶部的干燥尾气入口管、尾气排放管,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的轴线位于所述除尘器本体轴线上,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连通喇叭风管,所述喇叭风管伸入所述除尘器本体内且开口向下,所述尾气排放管包括绕所述除尘器本体轴线均布的至少两个;所述喇叭风管内靠近所述喇叭风管入口处设有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连接进液管道,所述喇叭风管底部设有环形管道,所述环形管道沿其轴线方向的上端贴合于所述喇叭风管底端边缘,所述环形管道的下部开有至少一个环形开口,所述环形开口与所述环形管道呈同心圆,所述环形管道和进液管道通过循环泵连通所述除尘器本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为圆筒形,所述除尘器本体顶部设有除尘器顶盖,所述喇叭风管焊接于除尘器顶盖上,所述除尘器顶盖与除尘器本体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和尾气排放管与除尘器本体采用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本体一侧设有满流管道和放空管道,所述满流管道上设有满流阀,所述放空管道上设有放空阀,所述满流管道和所述放空管道连接回流/放空管;所述除尘器本体另一侧设有加水管道,所述加水管道上设有加水阀。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本体、满流管道和放空管道采用不锈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本体侧壁上设有窥镜观察口。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本体侧壁和顶部各设有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尘器本体底部加一定量的清水,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与生产干燥系统的排出口连接,让干燥尾气进入喇叭风管,干燥尾气中夹带的硫酸铵粉尘颗粒由于惯性,一部分直接打落到正常工作水面,由于硫酸铵易溶解于水中,同时由于干燥尾气带有一定压力吹动到工作水面,起到搅拌作用,加快溶解速度;所述喇叭风管内入口处设有雾化喷嘴,对将要进入除尘器本体内的尾气先进行雾化喷淋,可以加重尾气中硫酸铵粉尘小颗粒的重量,使更多的硫酸铵粉尘小颗粒落至工作水面内进行溶解;所述除尘器本体底部的水通过循环泵泵入所述环形管道内,所述环形管道内的水通过环形开口向下流出形成环形水幕,另一部分没有与水面接触的干燥尾气向四周扩散与该环形水幕接触,从而使尾气中的硫酸铵颗粒被吸收,环形水幕在风压的作用下,起到淋洗的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环形开口为圆环形的小刀口细缝状,水流从环形管道中向下形成环形水幕,相比于现有的喷头采用喷洒方式容易雾化成水滴从尾气中夹带逸出,环形水幕直接垂直连续落至除尘器本体底部清水中,极大减少了夹带水汽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对设备的腐蚀现象,而且整体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且不需要额外药剂,不需要其他喷头设备,还解决了现有的除尘器中从喇叭风管中排出的尾气未与水接触就直接从气流通道中排出的问题,提高了尾气中硫酸铵颗粒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收式尾气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出的吸收式尾气除尘器中环形管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收式尾气除尘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收式尾气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出的吸收式尾气除尘器中环形管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2,吸收式尾气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1和设于除尘器本体1顶部的干燥尾气入口管11、尾气排放管12,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11的轴线位于所述除尘器本体1轴线上,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11连通喇叭风管2,所述喇叭风管2伸入所述除尘器本体1内且开口向下,所述尾气排放管12包括绕所述除尘器本体1轴线均布的至少两个;所述喇叭风管2内靠近所述喇叭风管入口处设有雾化喷嘴9,所述雾化喷嘴连接进液管道,所述喇叭风管2底部设有环形管道3,所述环形管道3沿其轴线方向的上端贴合于所述喇叭风管2底端边缘,所述环形管道3的下部开有至少一个环形开口4,所述环形开口4与所述环形管道3呈同心圆,所述环形管道3和进液管道通过循环5泵连通所述除尘器本体1底部。

所述除尘器本体1底部加一定量的清水,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11与生产干燥系统的排出口连接,让干燥尾气进入喇叭风管2,干燥尾气中夹带的硫酸铵粉尘颗粒由于惯性,一部分直接打落到正常工作水面L,由于硫酸铵易溶解于水中,同时由于干燥尾气带有一定压力吹动到工作水面L,起到搅拌作用,加快溶解速度;所述喇叭风管内入口处设有雾化喷嘴,对将要进入除尘器本体内的尾气先进行雾化喷淋,可以加重尾气中硫酸铵粉尘小颗粒的重量,使更多的硫酸铵粉尘小颗粒落至工作水面内进行溶解,所述除尘器本体1底部的水通过循环泵5泵入所述环形管道3内,所述环形管道3内的水通过环形开口4向下流出形成环形水幕,另一部分没有与水面接触的干燥尾气向四周扩散与该环形水幕接触,从而使尾气中的硫酸铵颗粒被吸收,环形水幕在风压的作用下,起到淋洗的效果。相对于现有的除尘器在排气口设置喷淋装置雾化液滴容易排至大气加重腐蚀设备,本实用新型在喇叭风管2的入口处设置雾化喷头先对尾气进行雾化吸收,雾化的小液滴在喇叭风管2内壁的阻挡下、在入口风压下以及环形水幕的阻挡下能大大的提高尾气中硫酸铵颗粒的吸收效果,而且经实践证明,基本杜绝了设备的腐蚀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

同时,环形开口4为圆环形的小刀口细缝状,水流从环形管道中向下形成环形水幕,相比于现有的喷头采用喷洒方式容易雾化成水滴从尾气中夹带逸出,环形水幕直接垂直连续落至除尘器本体底部清水中,极大减少了夹带水汽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对设备的腐蚀现象,而且整体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且不需要额外药剂,不需要其他喷头设备,还解决了现有的除尘器中从喇叭风管中排出的尾气未与水接触就直接从气流通道中排出的问题,提高了尾气中硫酸铵颗粒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器本体1为圆筒形,所述除尘器本体1顶部设有除尘器顶盖13,所述喇叭风管2焊接于除尘器顶盖13上,所述除尘器顶盖13与除尘器本体1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11和尾气排放管12与除尘器本体1采用法兰连接。

所述喇叭风管2与所述除尘器顶盖13直接焊接,保证了进气密封,所述干燥尾气入口管11和尾气排放管12与除尘器本体1采用法兰连接,便于以后检修。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器本体1一侧设有满流管道6和放空管道7,所述满流管道6上设有满流阀61,所述放空管道7上设有放空阀71,所述满流管道6和所述放空管道7连接回流/放空管;所述除尘器本体1另一侧设有加水管道8,所述加水管道8上设有加水阀81。

所述满流管道6用于水位调节,所述放空管道7起排空作用,所述进水管道用于补水。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器本体1、满流管道6和放空管道7采用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器本体1侧壁上设有窥镜观察口14。

所述窥镜观察口14设于液面位置,便于除尘器本体内液位检查。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器本体1侧壁和顶部各设有人孔15。

所述人孔15是便于工作人员在安装、清洗、维护时通风通气保护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