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废水堵塞的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453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废水堵塞的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废水堵塞的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化妆品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国内的化妆品行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化妆品消费持续大幅度增长,其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化妆棉(粉扑)生产车间设备以及半成品冲洗废水的处理现状,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残余橡胶,随着废水处理系统工序进行,水温逐渐降低,导致橡胶在管道、设备里胶着结块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废水中残余橡胶沉淀的可防废水堵塞的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防废水堵塞的预处理装置,包括水温调节池和集水池,水温调节池包括均处于上侧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分别呈对角分布在水温调节池两侧,集水池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呈对角分布在集水池两侧,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进水口,水温调节池在靠近第一进水口的一侧设有挡水墙,水温调节池在底部设有污泥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水温调节池在靠近第一出水口的一侧设有出水堰,出水堰连通第一出水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出水堰为锯齿形三角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挡水墙侧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水温调节池,挡水墙的上端高于水温调节池的液面,挡水墙的下端浸入水温调节池的液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出水口处于集水池的底部,第二出水口连接有提升泵,第二出水口上设有用于过滤的底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集水池上设有液位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液位计和提升泵均连接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可防废水堵塞的预处理装置设在底部的污泥斗有利于收集结块下沉的橡胶;对角处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然后利用挡水墙有效地减少排入的废水动能,使进水速度趋于平缓,避免进水动能过大造成污泥斗内橡胶颗粒飘起,同时还延长了液体在水温调节池流动的距离;其结果是废水中的橡胶在水温调节池沉淀,不会堵塞后续的管道和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预处理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预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防废水堵塞的预处理装置,包括水温调节池2和集水池5,水温调节池2包括均处于上侧的第一进水口21和第一出水口22,第一进水口21和第一出水口22分别呈对角分布在水温调节池2两侧,集水池5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51,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51分别呈对角分布在集水池5两侧,第一出水口22连通第二进水口,水温调节池2在靠近第一进水口21的一侧设有挡水墙1,水温调节池2在底部设有污泥斗3。

污泥斗3为类似锥形,具有集束作用。

图2中第一出水口22和第二进水口位置重合,现仅标注第一出水口22。

此可防废水堵塞的预处理装置设在底部的污泥斗3有利于收集结块下沉的橡胶;对角处设有第一进水口21和第一出水口22,然后利用挡水墙1有效地减少排入的废水动能,使进水速度趋于平缓,避免进水动能过大造成污泥斗3内橡胶颗粒飘起,同时液体在水温调节池2内上下对角流动,有效延长了流动的距离。

污泥斗3中的橡胶通过潜水泵定期抽至污泥池进行处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水温调节池2在靠近第一出水口22的一侧设有出水堰4,出水堰4连通第一出水口22。即废水经过出水堰4后才流到第一出水口22。出水堰4为锯齿形三角堰。

采用高位的出水堰4的出水方式保持池子处于满水状态,即在常温下储水;在高温废水进入水温调节池2时,不同温度的废水相互中和,有效地降低了进入水温调节池2后的废水温度,有利于保证橡胶沉淀的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挡水墙1侧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水温调节池2,挡水墙1的上端高于水温调节池2的液面,挡水墙1的下端浸入水温调节池2的液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出水口51处于集水池5的底部,第二出水口51连接有提升泵,第二出水口51上设有用于过滤的底阀52。

此时第二进水口流出的废水需要经过上下对角流动,也延长了废水流动的距离。底阀52能防止残余橡胶进入后续系统,属于集水池5上的一道防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集水池5上设有液位计6,液位计6采用LC液位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液位计6和提升泵均连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计算机从液位计6得到集水池5的液位高度信息,控制提升泵是否工作。比如集水池5液位处于高位时,启动提升泵抽水;当集水池5液位处于低位时,提升泵停止工作。

该预处理装置主要适用于化妆棉生产车间设备以及半成品冲洗废水,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处理效果好、可操作性强以及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