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连续活性炭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950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连续活性炭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规的活性炭吸附器一般采用固定床式,运行时水流方向自上而下透过活性炭吸附填料层,运行一定周期后必须进行自下而上的逆向清洗,且当活性炭填料层吸附饱和后需要停机,采用人工方式,将活性炭填料卸出,人工装填新的活性炭,操作强度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活性炭吸附装置的使用和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塔体中的活性炭层可以自动更换、通过压缩空气机与新炭添加泵对活性炭更换提供压力动力、可以进行反清洗的全自动连续活性炭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设计的:全自动连续活性炭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活性炭塔体、废炭处理装置、超声波炭面检测仪、加炭斗式储槽、计量槽、压缩空气机、新炭添加泵I、新炭添加泵II、回用水池;所述的活性炭塔体设有若干个活性炭层,活性炭塔体顶部设有超声波炭面检测仪,活性炭塔体底部左侧通过管道与进水口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I,活性炭塔体底部通过管道与废炭处理装置顶部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II,活性炭塔体顶部通过管道与计量槽底部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III、阀门VIII,活性炭塔体顶部右侧通过管道与回用水池顶部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COD检测仪;

所述的计量槽顶部设有超声波炭面检测仪,计量槽左侧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机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IV,计量槽顶部通过2条管道与加炭斗式储槽连接,其中1条管道连接计量槽顶部左侧与加炭斗式储槽顶部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V,另1条管道连接计量槽顶部与加炭斗式储槽底部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VII;

所述的加炭斗式储槽通过组合管道与回用水池连接并在组合管道上设置阀门XI;所述的组合管道前半段为单一的管道并通过2条支路管道分别与计量槽顶部、阀门VIII底部连接,与计量槽顶部连接的支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X,与阀门VIII底部连接的支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IX;所述的组合管道后半段由2条分支管道组成,其中1条分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XII、新炭添加泵I与阀门XIII,另1条分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XIV、新炭添加泵II与阀门XV。

其中,所述的废炭处理装置设有炭水分离器与废炭传送器。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连续活性炭塔设有若干个活性炭层,污水从塔体底部进入,处理后顶部排出,最底层的活性炭层最先失效。本实用新型在塔体底部设有废炭处理装置,对废炭进行处理外运。然后通过加炭斗式储槽、计量槽对活性炭进行定量添加,在塔体内最顶层增加新的活性炭层,自动完成活性炭的更换工作。同时,通过压缩空气机、新炭添加泵对活性炭更换提供压力动力,并通过超声波炭面检测仪控制塔体、加炭斗式储槽内活性炭的平整性。

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新炭添加泵将回用水池中的水抽出,对管道、计量槽、塔体进行清洗,方便后续操作。并可以选择对计量槽进行清洗或不进行清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满足多种情况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进水口、2为活性炭塔体、3为废炭处理装置、4为超声波炭面检测仪、5为加炭斗式储槽、6为计量槽、7为压缩空气机、8为新炭添加泵I、9为新炭添加泵II、10为回用水池、11为COD检测仪、12为阀门I、13为阀门II、14为阀门III、15为阀门IV、16为阀门V、17为阀门VII、18为阀门VIII、19为阀门IX、20为阀门X、21为阀门XI、22为阀门XII、23为阀门XIII、24为阀门XIV、25为阀门X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全自动连续活性炭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1、活性炭塔体2、废炭处理装置3、超声波炭面检测仪4、加炭斗式储槽5、计量槽6、压缩空气机7、新炭添加泵I8、新炭添加泵II9、回用水池10;活性炭塔体2设有若干个活性炭层,活性炭塔体2顶部设有超声波炭面检测仪4,活性炭塔体2底部左侧通过管道与进水口1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I12,活性炭塔体2底部通过管道与废炭处理装置3顶部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II13,活性炭塔体2顶部通过管道与计量槽6底部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III14、阀门VIII18,活性炭塔体2顶部右侧通过管道与回用水池10顶部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COD检测仪11;废炭处理装置3设有炭水分离器与废炭传送器;

计量槽6顶部设有超声波炭面检测仪4,计量槽6左侧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机7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IV15,计量槽6顶部通过2条管道与加炭斗式储槽5连接,其中1条管道连接计量槽6顶部左侧与加炭斗式储槽5顶部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V16,另1条管道连接计量槽6顶部与加炭斗式储槽5底部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VII17;

加炭斗式储槽5通过组合管道与回用水池10连接并在组合管道上设置阀门XI21;组合管道前半段为单一的管道并通过2条支路管道分别与计量槽6顶部、阀门VIII18底部连接,与计量槽6顶部连接的支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X20,与阀门VIII18底部连接的支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IX19;组合管道后半段由2条分支管道组成,其中1条分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XII22、新炭添加泵I8与阀门XIII23,另1条分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XIV24、新炭添加泵II9与阀门XV25。

使用方法:

使用时,打开阀门I12,污水从进水口1通过管道进入活性炭塔体2中,进行活性炭吸附过滤,处理后的水通过活性炭塔体2顶部的管道进入回用水池10中并通过管道上的COD检测仪11对水质进行检测。

活性炭吸附性能下降时,打开阀门II13,废弃的活性炭通过管道从活性炭塔体2进入废炭处理装置3中,进行后续处理和外运。活性炭层下降一层,空出最上层的位置,打开阀门VII17、阀门VIII18与阀门III14,加炭斗式储槽5中的活性炭通过管道进入计量槽6,通过计量后的活性炭通过管道进入活性炭塔体2中,补充作为最上层的活性炭层,同时,通过活性炭塔体2、加炭斗式储槽5顶部的超声波炭面检测仪4,对活性炭的整齐度进行检测,保证活性炭层的平整。

添加活性炭时,打开阀门IV15,通过压缩空气机7对活性炭添加提供压力动力;打开阀门XI21、阀门XII22、阀门XIV24,通过新炭添加泵I8、新炭添加泵II9对活性炭添加提供动力。

添加完活性炭后,可以对活性炭塔体2进行反清洗。打开阀门III14、阀门XII22、阀门XIII23、阀门XIV24与阀门XV25,通过新炭添加泵I8、新炭添加泵II9将回用水池10中的水抽出,需要对计量槽6进行清洗时,打开阀门X20、阀门VIII18,水进入管道依次通过计量槽6、活性炭塔体2并进行清洗;不需要对计量槽6进行清洗时,打开阀门IX19,水进入管道进入活性炭塔体2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水通过活性炭塔体2底部管道进入废炭处理装置3中,并通过炭水分离器进行分离处理,炭通过废炭传送器外运,水重新进入进水口1。

其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