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2256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喷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雾化喷嘴是一种使液体呈雾状散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种类型号繁多,现有喷嘴大多采用采用压缩空气与液体直接混合后喷射的方式达到雾化的效果,由于压缩空气与液体混合的不充分,现有喷嘴会有喷口有液滴滴落,雾化颗粒较大,喷雾角度较小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喷嘴结构,采用该喷嘴结构具有雾化颗粒小,喷雾角度大的优点,并能有效解决喷口有液滴滴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喷嘴结构,包括喷雾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喷雾控制器前端的液体帽以及罩住所述液体帽前端面的气体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帽具有位于中心的液体流道以及多条环绕所述液体流道的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与液体流道从所述气体帽的后端面连通至前端面,所述液体流道前端设有突出所述液体帽的喷芯,所述气体帽与所述液体帽前端面之间形成环绕所述喷芯的气体腔,所述喷芯的喷液嘴位于所述气体帽的中心孔中,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喷芯的喷液嘴之间设有间隙形成环绕所述喷液嘴的喷气口,所述气体流道沿圆周方向以同一角度倾斜且该气体流道位于前端面的出口比位于后端面的进口更靠近液体帽的轴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气体流道共三条并以中心对称分布;气体流道的中心对称使得喷出的喷雾均匀对称,气体流道的增多对喷出喷雾的均匀对称性具有正面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液体帽与所述喷雾控制器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方便拆卸与安装便于设备的维修保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液体帽与所述喷雾控制器间设有密封圈从而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喷雾控制器后部设有后喷嘴罩,所述后喷嘴罩与喷雾控制器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后喷嘴罩与液体流道连通并以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方便拆卸与安装便于设备的维修保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喷雾控制器开有进气流道与进液流道,所述进气流道与进液流道内壁设有螺纹,所述进气流道与气体流道导通,所述进液流道与液体流道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喷芯由喷芯通道与喷芯喷口套接而成,所述喷芯喷口设有锥形的内凹腔,该结构使得喷喷液嘴可以通过喷雾需求的不同进行方便对喷芯喷口进行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额一种改进,所述气体帽通过锁紧螺帽固定于所述液体帽前端面外缘的螺纹上。

采用该雾化喷嘴结构,使用时,将高压空气源与进气流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将液体源与进液流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液体流经液体流道从喷芯流出,高压气体在流经气体流道时,高压气体以切向于液体流道的方式向液体流道靠拢,在气体帽内的空腔里旋转形成漩涡,使得气体从喷气口中流出时不仅具有压缩空气高速扩散带来的高流速同时还有漩涡带来的离心力,该气流与从喷液嘴中流出的液体混合形成喷雾,在高速气流雾化的同时还有一个离心雾化的作用,使得雾化更为充分,传统雾化颗粒度只有该喷嘴结构雾化颗粒度的60%左右,另外离心力的作用使得雾化角度更宽,现有的雾化喷口雾化角度只有20°左右,而本实用新型雾化角度可以达到0°—120°的角度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完整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液体帽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液体帽的后端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喷雾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气体帽的示意图。

其中:1-喷雾控制器,2-液体帽,3-喷芯,4-气体帽,5-后喷嘴罩,11- 进液流道,12-进气流道,21-前端面,22-后端面,23-液体流道,24-气体流道,41-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和图2可知:一种雾化喷嘴结构,包括雾化控制器1,螺纹连接与雾化控制器1前端的液体帽2,螺纹连接于雾化控制器1后端的后喷嘴罩 5,通过锁紧螺帽固定于该液体帽2前端面外缘的螺纹上的气体帽4,通过液体帽2与雾化控制器1之间设有密封圈防止漏液,该雾化控制器1的圆周面上竖直开有内壁设有螺纹的进气流道12与进液流道11,该液体帽2具有位于后端面中心的液体流道23与环绕液体流道23的气体流道24,如图3所示,液体流道23与气体流道24从液体帽2的后端面22连接至前端面21,气体流道24为三条,当然也可以为两条及以上的任意条,气体流道24数量越多,将具有更佳的雾化颗粒度与雾化角度,但不宜超过六条,气体流道24过多不易于控制雾化颗粒度与雾化角度,气体流道24环绕该液体流道23且呈 120°中心对称分布,气体流道24朝同方向以同一角度倾斜且所述气体流道 24位于前端面21的出口比位于后端面22的进口更靠近液体帽2的轴线,气体流道24与液体流道23分别与进气流道12与进液流道11在液体帽后端面22处连通,液体流道23前部装有喷芯3,喷芯3固定于液体帽2的前端并突出与液体帽2,喷芯3包括喷芯通道与套接于该喷芯通道上的喷液嘴,喷芯通道与喷液嘴之间设有密封圈,该喷液嘴具有圆锥形的内凹腔,如图3 所示,气体帽4与该液体帽2的前端面之间设有锥形的后凹腔,气体帽4前端设有环绕喷液嘴的中心孔41,该中心孔41和喷液嘴之间设有可供空气流过的间隙。

该雾化喷嘴结构工作时,将进气管与进液管螺纹连接于进气流道12与进液流道11,液体流经液体流道23从喷芯喷口喷出,气体流经气体流道24 进入气体帽4中的后凹腔,由于该气体流道为环绕该液体流道23且呈120°中心对称分布,气体流道24朝同方向以同一角度倾斜并向所述液体流道23 靠拢,气体流过时以切向于液体流道23的方式向液体流道23靠拢,在气体帽4内的空腔里旋转形成漩涡,使得气体从喷芯与气体帽4的中心孔41间流出时不仅具有压缩空气高速扩散带来的高流速同时还有漩涡带来的离心力,该高速气流与从喷嘴中流出的液体混合形成喷雾,在高速气流雾化的同时还有一个离心雾化的作用,使得雾化更为充分,现有雾化颗粒度只有该结构下雾化颗粒度的60%,另外离心力的作用使得雾化角度更宽,现有的雾化喷口雾化角度只有20°左右,而本实用新型雾化角度可以达到0°—120°的角度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