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革精密涂布机的涂布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620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涂布机,特别涉及一种人造革精密涂布机的涂布刀结构。



背景技术:

涂布机主要用于薄膜、纸张等的表面涂布工艺生产,此机是将成卷的基材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胶、涂料或油墨等,并烘干后收卷。涂布机的涂布刀分前后刀,后涂布刀适合涂布量少浆料粘度低的涂层时使用,前涂布刀适合涂布量多浆料粘度高的涂层时使用。现有的涂布刀结构涂布压力容易出现不稳,以及在涂布后涂层的均匀性需要提高,并且存在与涂布刀座之间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涂布压力稳定、涂层的均匀性好且固定牢固的人造革精密涂布机的涂布刀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造革精密涂布机的涂布刀结构,所述涂布刀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直边、第二直边、第三弧形边和第四直边,所述第三弧形边的弧度为35-65°,所述第二直边、第三弧形边和第四直边围成所述涂布刀的刀口;所述刀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异形安装孔,所述异形安装孔的开口由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第三圆弧边、第四圆弧边和第五圆弧边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第三圆弧边、第四圆弧边和第五圆弧边的弧度的比值为1:2:3: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直边、第二直边、第三弧形边和第四直边,所述第三弧形边的弧度为35-65°的设计,使得涂布刀进行涂布时,第二直边、第三弧形边和第四直边围成的刀口对涂布浆料进行作用,利用第三弧形边是力的作用面由线变为面,可以使涂布压力稳定、涂层的均匀性好;

(2)通过由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第三圆弧边、第四圆弧边和第五圆弧边围设形成的异形安装孔,可以将刀体牢固的安装在涂布刀座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人造革精密涂布机的涂布刀结构的纵向剖面图。

标号说明:

100、刀体;1、第一直边;2、第二直边;3、第三弧形边;4、第四直边;5、异形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计上述刀体和异形安装孔,保证涂布压力稳定和涂层的均匀性。

请参照图1,一种人造革精密涂布机的涂布刀结构,所述涂布刀包括刀体100,所述刀体100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直边1、第二直边2、第三弧形边3和第四直边4,所述第三弧形边3的弧度为35-65°,所述第二直边2、第三弧形边3和第四直边4围成所述涂布刀的刀口;所述刀体100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异形安装孔5,所述异形安装孔5的开口由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第三圆弧边、第四圆弧边和第五圆弧边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第三圆弧边、第四圆弧边和第五圆弧边的弧度的比值为1:2:3:4:5。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直边、第二直边、第三弧形边和第四直边,所述第三弧形边的弧度为35-65°的设计,使得涂布刀进行涂布时,第二直边、第三弧形边和第四直边围成的刀口对涂布浆料进行作用,利用第三弧形边是力的作用面由线变为面,可以使涂布压力稳定、涂层的均匀性好;

(2)通过由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第三圆弧边、第四圆弧边和第五圆弧边围设形成的异形安装孔,可以将刀体牢固的安装在涂布刀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弧形边3的弧度为45-55°。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长条状,长条状的所述连接件的横向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异形安装孔相同,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异形安装孔5中。

进一步的,所述刀体100为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施例的人造革精密涂布机的涂布刀结构,所述涂布刀包括刀体100,刀体100为中空结构,所述刀体100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直边1、第二直边2、第三弧形边3和第四直边4,所述第三弧形边3的弧度为35-65°,所述第二直边2、第三弧形边3和第四直边4围成所述涂布刀的刀口;所述刀体100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异形安装孔5,所述异形安装孔5的开口由依次首尾相连的弧度均相同的第一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第三圆弧边、第四圆弧边和第五圆弧边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第三圆弧边、第四圆弧边和第五圆弧边的弧度的比值为1:2:3:4:5。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长条状,长条状的所述连接件的横向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异形安装孔相同,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异形安装孔5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革精密涂布机的涂布刀结构具有涂布压力稳定、涂层的均匀性好且固定牢固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