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籽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3289阅读:2535来源:国知局
亚麻籽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碎机,尤其是一种亚麻籽的粉碎机,属于谷物粉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麻籽除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之外,还含有较高的食用纤维、矿物质、维生素A、B、D、E 以及酚酸类、黄酮类、植酸类、卵磷脂等营养成分。由于亚麻籽富含必须脂肪酸—α-亚麻酸和亚油酸,且这两种脂肪酸的自然比又比较适合人类,因此亚麻籽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获取必需脂肪酸的最佳来源。

然而一直以来亚麻籽在国内主要都用来榨油,而其饼粕则被当作动物饲料原料,这不仅造成资源不合理利用及浪费,且亚麻籽的潜在价值远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将亚麻籽粉碎成亚麻籽粉,是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方面,亚麻籽粉可以掺入面粉米粉中,制成面点糕点;另一方面,亚麻籽粉可以跟红豆粉薏苡仁粉等复配制成代餐粉。亚麻籽粉还可以添加到各种食物的原料中以改善食物的营养。因此,只要将亚麻籽研磨成粉,就能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亚麻籽粉的潜在价值。

然而,要把通常作为油料的亚麻籽粉碎成粉末也是不容易的。一般的粉碎机在磨粉时,都容易将油挤出,要么无法研磨成足够细的粉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亚麻籽的粉碎机。该粉碎机不仅可以将亚麻籽粉碎成足够细的颗粒,还不太容易出油,从而有效解决一般粉碎机难以粉碎亚麻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亚麻籽粉碎机,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方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前端板和后端板、前倾板和后倾板、固定于底座的电机,左右侧板和前后倾板围成的空间构成接料区,左右侧板和前后端板围成的空间构成粉碎区,接料区上方设有进料斗,粉碎区下方设有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区内设有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所述电机驱动第一碾压辊,第二碾压辊与第一碾压辊异向传动;所述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的表面始终接触;所述第一碾压辊是表面具有粗糙结构的碾压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粉碎机还包括L型的进料控制板,所述进料斗的两侧板底端具有L型翻边,所述进料控制板插接在所述的L型翻边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接料区内设有双向螺旋输送杆、转动拨料辊、遮挡板、导板和接料板;接料区底部具有由两块相对设置的导板形成的第一落料口,接料区和粉碎区衔接处具有由两块相对设置的接料板形成的第二落料口,转动拨料辊设置在第一落料口的下方第二落料口的上方,遮挡板设置在转动拨料辊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遮挡板连接有遮挡板倾角调节机构;所述遮挡板倾角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左侧板或者右侧板上的第一固定结点、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结点的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接的调节板、与所述调节板的另一端固接的调节轴,所述遮挡板连接在所述的调节轴上;所述第一调节杆是通过长度可变来实现调节的调节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长度可变是通过旋转来实现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碾压辊表面具有的粗糙结构是斜纹组织,所述斜纹组织是倾斜度为15~30°、纹宽2-3mm、纹深2-3mm的斜纹组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碾压辊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碾压辊一样的粗糙结构,并且它们的斜纹朝向相同,并且交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斜纹组织的斜纹的棱角为圆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碾压辊的辊座连有辊压调节机构,所述辊压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左侧板和/或右侧板上的第二固定结点、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结点并形成延伸段的第二调节杆、套设在所述延伸段的弹簧、垫片、端部锁紧螺母、安装在第二碾压辊的辊座上的活动结点、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结点的固定套、连接在所述固定套另一端的压力表;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活动结点和固定套并与所述压力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是通过旋转来调节自身长度从而实现压力调节的调节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碾压辊与所述双向螺旋输送杆或者转动拨料辊通过皮带或者链条传动,所述双向螺旋输送杆与转动拨料辊过皮带或者链条传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制的表面粗糙的碾压辊来对亚麻籽进行磨粉,这种结构的粉碎机具有既不出油又能将亚麻籽磨细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设有接料区和粉碎区,接料区负责将亚麻籽粉以一定的流量供给粉碎区,并能保证良好的均匀性;这种均匀性需要两个方面的协同来实现;一方面通过双向螺旋输送杆的旋转将亚麻籽往中间集中,另一方面通过转动拨料辊实现对亚麻籽的暂存与分拨,从而提高了亚麻籽供给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对亚麻籽粉的研磨的整体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最终研磨得到的亚麻籽粉的力度分布范围比较集中,颗粒大小的差异度小;如不设置接料区,则最终研磨得到的物料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一部分的颗粒偏小从而容易出油,另一部分的颗粒偏大需要筛分,筛余粉还得返回继续研磨。

3、本实用新型接料区的遮挡板及其调节机构不仅可以通过配合L型的进料控制板控制亚麻籽的流量大小,还能解决堵塞的问题;如果亚麻籽量足够多,双向螺旋输送杆转动过快,转动拨料辊又转动过慢,则亚麻籽粉容易在接料区堵住,并且容易在因挤压摩擦而生热从而使得亚麻籽内的油脂更容易溢出,从而对研磨成粉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通过第一调节杆的作用,来调整遮挡板的倾斜程度,从而遮挡亚麻籽落在拨料辊上,降低通量,或者减轻拨料辊的负荷,起到调节通量或者疏通堵塞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辊压调节机构来调节两个碾压辊之间的压力;先进行粗调,通过旋转第二调节杆来实现,然后进行精调,通过端部锁紧螺母来实现,从而保证研磨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碾压辊的表面为由斜纹构成的粗糙结构,两个碾压辊的斜纹交错设置并且斜纹的棱角为圆角,这样既能加强两个碾压辊之间结合,使少部分的斜纹棱相互嵌入,加强碾压力;圆角相对于尖角降低了切削作用,增加了碾压作用;斜纹的槽有一定的储物空间,在研磨碾压时并非完全是刚性接触,这样能避免过度碾压;从而解决既实现磨成细粉又避免出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螺旋输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左侧板,3-右侧板,4-前端板,5-后端板,6-前倾板,7-后倾板,8-电机,9-出料斗,10-进料斗,11-接料区,12-粉碎区,13-进料控制板,14-第一碾压辊,15-第二碾压辊,11-1是双向螺旋输送杆,11-2是转动拨料辊,11-3是遮挡板,11-4是导板,11-5是接料板,11-6是第一落料口,11-7是第二落料口,11-31是第一固定结点,11-32是第一调节杆,11-33是第一连接杆,11-34是调节板,11-35是调节轴,15-1是第二固定结点,15-2是第二调节杆,15-3是弹簧,15-4是垫片,15-5是端部锁紧螺母,15-6是活动结点,15-7是固定套,15-8是压力表,15-21是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5所示,亚麻籽粉碎机,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3、前端板4和后端板5、前倾板6和后倾板7、固定于底座1的电机8、进料控制板13,左右侧板和前后倾板围成的空间构成接料区11,左右侧板和前后端板围成的空间构成粉碎区12,接料区11上方设有进料斗10,粉碎区12下方设有出料斗9。所述进料斗10的两侧板底端具有L型翻边,所述进料控制板13插接在所述的L型翻边上。

所述接料区11内设有双向螺旋输送杆11-1、转动拨料辊11-2、遮挡板11-3、导板11-4和接料板11-5;接料区11底部具有由两块相对设置的导板11-4形成的第一落料口11-6,接料区11和粉碎区12衔接处具有由两块相对设置的接料板11-5形成的第二落料口11-7,转动拨料辊设置在第一落料口11-6的下方第二落料口11-7的上方,遮挡板11-3设置在转动拨料辊11-2的上方。

所述粉碎区12内设有第一碾压辊14和第二碾压辊15;所述电机9驱动第一碾压辊14,第二碾压辊15与第一碾压辊14异向传动;所述第一碾压辊14和第二碾压辊15的表面始终接触;所述第一碾压辊14是表面具有粗糙结构的碾压辊。所述粗糙结构是斜纹组织,所述斜纹组织是倾斜度为15°、纹宽2mm、纹深2mm的斜纹组织。所述第二碾压辊15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碾压辊14一样的粗糙结构,并且它们的斜纹朝向相同,并且交错。所述斜纹组织的斜纹的棱角为圆角。

所述第二碾压辊15与所述双向螺旋输送杆11-1通过皮带传动,所述双向螺旋输送杆11-1与转动拨料辊11-2过皮带传动。

所述遮挡板11-3连接有遮挡板倾角调节机构;所述遮挡板倾角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左侧板2或者右侧板3上的第一固定结点11-31、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结点11-31的第一调节杆11-32、与所述第一调节杆11-32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1-33、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33固接的调节板11-34、与所述调节板11-34的另一端固接的调节轴11-35,所述遮挡板11-3连接在所述的调节轴11-35上;所述第一调节杆11-32是通过旋转来实现长度可变,从而实现遮挡板倾角的调节。

所述第二碾压辊15的辊座连有辊压调节机构,所述辊压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左侧板2和/或右侧板3上的第二固定结点15-1、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结点15-1并形成延伸段15-21的第二调节杆15-2、套设在所述延伸段15-21的弹簧15-3、垫片15-4、端部锁紧螺母15-5、安装在第二碾压辊15的辊座上的活动结点15-6、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结点15-6的固定套15-7、连接在所述固定套15-7另一端的压力表15-8;所述第二调节杆15-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活动结点15-6和固定套16-7并与所述压力表15-8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15-2是通过旋转来调节自身长度从而实现压力调节的调节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