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水反应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111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水反应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水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胶水反应容器。



背景技术:

胶水是连接两种材料的中间体,多以水剂出现,属精细化工类。种类繁多,主要以粘料、物理形态、硬化方法和被粘物材质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瞬间胶、环氧树脂粘结类、厌氧胶水、UV胶水、热熔胶、压敏胶、乳胶类等。生产胶水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反应容器进行充分反应,在反应釜内发生胶水的扩链过程,而扩链越充分,胶水的粘性越强。

在反应釜内的反应过程决定了所生产的胶水的粘性程度。随着人们对化工产品的生产成品和化工产品的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化工反应中的重要设备反应容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47415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胶水反应釜,包括反应容器体,胶水在反应容器体内进行加热、搅拌,并且通过吸风电机及时从反应容器体内抽气,以排除反应容器体内的空气,提高胶水的质量。

但是,上述反应容器以及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反应釜在使用后,需要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待下一批反应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水反应容器,该反应容器能够快速进行冷却,缩短了不同批次胶水生产的时间间隔,有利于提高胶水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胶水反应容器,包括釜体、釜盖、搅拌轴与电机,所述釜体包括用于加热胶水的内胆与包裹内胆的外筒,所述内胆与外筒之间形成冷却空腔,所述外筒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与冷却空腔相连通的进水管与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一批胶水反应结束后,向进水管内通入冷却水,填充在冷却空腔内,并经由出水管排水,实现循环冷却,相比于釜体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而言,加快了冷却速度,缩短了与下一批次胶水生产的时间间隔,从而提高胶水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水管对称设置在外筒靠近筒口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出水管对称设置在外筒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数量均为两个,提高了冷却空腔的进水速度与出水速度,且两个进水管、出水管均是对称设置,实现从对称的方向分别注水、排水,从而快速地注满冷却空腔或者排净冷却空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盖上设有与内胆相连通的进料管与封闭进料管的盖帽,所述外筒的底部设有与内胆相连通的出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管设置在釜盖上,从釜体的上方进料,胶水在重力作用下流进釜体内,提高了胶水的上料速度;在反应过程中或者非反应状态,将盖帽盖在进料管上,防止灰尘进入进料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胆的胆壁内开设有沿内胆圆周方向环绕的加热空腔,所述加热空腔内设有缠设在内胆圆周壁上的电阻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胆的胆壁内设置加热空腔,用以专门容纳电阻丝,相比于电阻丝缠设在内胆的圆周外壁而言,电阻丝距离内胆内壁的距离更近,加热效果更好;且电阻丝是缠设在内胆的圆周壁上,提高了电阻丝对内胆加热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胆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翻折杆,所述釜盖的圆周壁上设有供翻折杆穿过的缺口,所述翻折杆伸出缺口的一端设有螺纹,利用螺母螺纹配合在翻折杆上以使螺母紧压在釜盖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折杆铰接在内胆的外壁上,缺口在釜盖的圆周壁上,内胆在釜盖的下方,向上旋转翻折杆,使翻折杆从缺口伸出,并利用螺母紧固,最终使螺母紧压在釜盖上表面,实现将釜盖紧密盖设在釜体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胆靠近内胆胆口的一端设有沿内胆圆周环绕的下法兰盘,所述釜盖的圆周壁上设有与下法兰盘相对的上法兰盘,所述下法兰盘的圆周壁上等间距设有缺口一,所述上法兰盘的圆周壁上设有与缺口一相对的缺口二,所述缺口一与缺口二共同形成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胆上设置下法兰盘,釜盖上设置上法兰盘,相当于扩大了内胆与覆盖的外延面积,对内胆与釜盖之间的固定借助上法兰盘、下法兰盘实现,提高了内胆与釜盖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胆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凸块,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间隙与缺口相对,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穿设有转轴,所述翻折杆的一端设有供转轴插入的套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折杆是借助转轴进行翻转,转轴是设置在相对的两个凸块之间,翻折杆上设置套环与转轴相互配合,使得翻折杆随着转轴的旋转而转动,有利于翻折杆的灵活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盖上设有方便观察釜体内反应情况的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观察釜体内的反应情况时,通过观察窗,方便工人对釜体内的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能够实时监测釜体内的反应情况,提高了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盖上预留有插管,所述插管内插设有用于监测釜体内反应温度的温度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插管内插入温度计,温度计伸进釜体内,从而实时监测釜体内的反应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外筒与内胆之间设置冷却空腔,通过进水管与出水管向冷却空腔内注水与排水,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冷却,达到对反应容器快速降温冷却的目的;

2、在加热空腔内缠设电阻丝,有利于对内胆进行均匀加热,相比于电阻丝缠设在内胆的外壁而言,电阻丝对内胆内壁之间的距离更近,加热效果更好;

3、内胆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翻折杆,釜盖上设置供翻折杆插入的缺口,利用螺母螺纹配合在翻折杆的一端,直至螺母的底端紧压在釜盖的上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反应容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反应容器中翻折杆与内胆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釜体;11、内胆;12、外筒;2、釜盖;3、搅拌轴;4、电机;5、冷却空腔;6、进水管;7、出水管;8、进料管;9、盖帽;10、出料管;13、加热空腔;14、电阻丝;15、翻折杆;151、螺纹;16、缺口;161、缺口一;162、缺口二;17、螺母;18、凸块;19、转轴;20、套环;21、观察窗;22、插管;23、下法兰盘;24、上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胶水反应容器,如图1所示,包括釜体1、盖设于釜体1上的釜盖2、搅拌轴3与驱动搅拌轴3旋转的电机4,釜体1包括用于加热胶水的内胆11与包裹内胆11的外筒12,内胆11与外筒12之间形成冷却空腔5,外筒12的侧壁上有分别与冷却空腔5相连通的进水管6与出水管7,当反应结束后,向进水管6内注水,填充满冷却空腔5,通过出水管7将冷却空腔5内的水排出,实现对内胆11的循环降温。

如图1所示,进水管6与出水管7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进水管6分别对称设置在外筒12靠近筒口的侧壁上,两个出水管7对称设置在外筒12的底部,进水管6的高度高于出水管7的高度,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会迅速填充满冷却空腔5,提高了对内胆11的冷却速度。

如图1所示,釜盖2呈微拱形,搅拌轴3从釜盖2的顶端穿入,并延伸向内胆11内,釜盖2上设有与内胆11相连通的进料管8与盖帽9,进料管8位于搅拌轴3的左侧,胶水通过进料管8流进内胆11内,待上料结束后盖上盖帽9,对进料管8进行封闭,然后,搅拌轴3对内胆11内胶水进行充分搅拌。

如图1所示,在外筒12的底部设有与内胆11相连通的出料管10,待反应结束后,通过出料管10进行下料,有利于提高对内胆11内的胶水的排净程度。

如图1所示,釜盖2上还设置有观察窗21与用于向内胆11内插入温度计的插管22,插管22位于进料管8的左侧,观察窗21位于搅拌轴3的右侧,各个部分均匀分散在釜盖2上,提高了该反应容器的使用方便性与美观性。

如图2所示,内胆11的胆壁内开设有加热空腔13,加热空腔13内设有电阻丝14,电阻丝14沿着内胆11的圆周方向缠设,有助于对内胆11内的胶水进行均匀加热。

如图3所示,内胆11、外筒12的形状均呈圆柱体状,内胆11的直径小于外筒12的直径,内胆11的高度高于外筒12的高度,当外筒12围设于内胆11的圆周壁上时,内胆11延伸至高于外筒12筒口的高度。

如图4所示,内胆11靠近内胆11胆口的一端有沿内胆11圆周环绕的下法兰盘23,釜盖2的圆周壁上有与下法兰盘23相对的上法兰盘24,下法兰盘23的圆周壁上等间距设有缺口一161,上法兰盘24的圆周壁上有与缺口一161相对的缺口二162,缺口一161与缺口二162共同形成缺口16。

如图4所示,内胆11的外壁上有两个相对的凸块18,两个凸块18之间的间隙与缺口16相对,两个凸块18之间穿设有转轴19,转轴19上连接有翻折杆15,翻折杆15的一端设有套环20,套环20套接在转轴19上,翻折杆15随着转轴19的旋转而转动,翻折杆15的另一端设置螺纹151,向上旋转翻折杆15,使翻折杆15的螺纹151端伸出缺口16,利用螺母17螺纹151旋紧在翻折杆15上,直至螺母17的底端紧压在釜盖2的上表面,实现釜盖2紧密盖合在釜体1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