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3194发布日期:2018-07-31 18:19阅读:23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箱,尤其涉及一种可对过滤器进行自动压紧的过滤箱。



背景技术:

过滤器为过滤箱中的关键部件,其装配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过滤箱的使用性能。通常,在装配过程中借助凸轮装置来实现对过滤器支架与过滤器的贴合,以达到密封效果,但是操作过程中仅依靠操作人员的视觉来判断过滤器和过滤器支架之间是否置中,因而,装配精度不高,且存在误判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自动对过滤器进行压紧的过滤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过滤箱,其包括:箱体,过滤器支架,还包括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包括弹簧、加压杆。该弹簧设置在过滤器支架的底部与箱体内延支撑部之间。加压杆包括连接部和加压部。通过连接部与箱体连接,且使得加压杆相对于箱体具有一定的上下转动量;通过加压部压靠在过滤器支架的外延部上来实现对过滤器支架的下压操作。

当过滤器放置到位后,放松加压杆,直至过滤器支架与过滤器接触面完全贴紧后才会停止运动,大大提高了密封性能;另一方面,加压杆具有放大力矩的作用,因而,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弹簧数量为多个,且均布于过滤器支架的底部边缘区域。

在过滤器支架的底部边缘均匀布置有多个弹簧,一方面,使得加压杆下压过程中对过滤器支架压力分布均匀;另一方面,使得过滤器支架贴紧过滤器的过程平稳、同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压杆为“U形杆”。加压部分别设置在加压杆的两侧边上,连接部设置在加压杆的底边上。

通过在“U形”加压杆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加压部,连接部设置在加压杆的底边上,使得加压杆对过滤器支架的加压过程左右侧同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部与箱体通过挂钩连接。

挂钩连接形式结构简单,拆、装加压杆方便、快捷,且使得加压杆前后左右方向具有一定的可调量,因而在装配过程中可方便对过滤器支架与过滤器的相对位置进行实时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挂钩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于连接部的左右侧。

在过滤器支架的左右侧都设置有挂钩,使得加压杆对过滤器支架的外延部施力更加稳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挂钩上设置有销孔,通过销孔实现所述挂钩与箱体可拆卸的连接。

通过挂钩上设置销孔,并借助销轴来实现挂钩与箱体的连接,这样一来,在实现挂钩与箱体可拆卸的连接的前提下,挂钩拆、装简单且加工工序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销孔数量为多个,且沿高度方向设置。

挂钩上的销孔沿高度方向设置,这样一来,通过销轴与不同位置的销孔配合来对加压杆连接部进行高度的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过滤器支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与弹簧位置一一对应且两者轴向中心线相互重合;导向杆相对于箱体可上下自由运动。

在过滤器支架的底部固定设置的导向杆使得过滤器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偏移的现象,减少人为误判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过滤器的密封可靠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压杆由空心管制成。

加压杆采用空心管制得,这样一来,在满足加压杆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了其自身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过滤箱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在过滤箱内的装配图。

1-箱体;11-内延支撑部;2-过滤器支架;21-支架外延部;3-压紧装置;31-弹簧;32-加压杆;33-挂钩;34-导向杆;4-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从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可知,在过滤箱的箱体1内设置有过滤器4,该过滤器4是通过过滤器支架2与箱体1进行装配。为了保证过滤器4的使用性能,装配完成后,需要保证过滤器支架2与过滤器4底面紧密贴合及位置对中。常规做法一般为借助凸轮装置来完成两者的贴合过程,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仅能依靠操作人员的视觉对两者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装配精度不高,存在误判的可能性,且不能自动完成两者贴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箱体1内设置了压紧装置3,该装置包括弹簧31、加压杆32。弹簧31弹簧数量设置为四个,分别分布于过滤器支架2底部的四角,弹簧31的下端面支撑在箱体内延支撑部11上。另外在过滤器支架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导向杆34,导向杆34与弹簧31位置一一对应且两者轴向中心线相互重合。导向杆34相对于箱体1可上下自由运动。加压杆32包括连接部和加压部,且加压杆选用为“U形杆”。加压杆32具有放大力矩的作用。加压部设置在加压杆32的两侧边上,连接部设置在加压杆32的底边上。为了操作方便,在加压杆32的端部设置有塑性握持部。通过在过滤器支架2的左右侧设置挂钩33来实现连接部与箱体1的连接,在挂钩33的本体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销孔,通过销轴与不同位置的销孔进行配合来对加压杆连接部的高度进行调整。通过加压杆32加压部压靠在过滤器支架外延部21上来实现对过滤器支架2的下压操作。这样一来,使得加压杆32在下压过程中对过滤器支架2压力分布更加均匀;另一方面,方便对过滤器支架2与过滤器4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且使得两者贴合过程更加平稳、同步;再一方面,使得过滤器4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偏移的现象,减少人为误判的可能性。进一步地,在满足其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加压杆32采用空心管制得,大大降低了自重,方便其拆、装及转运。当过滤器4安装到位后,放松加压杆32,直至过滤器支架2与过滤器4接触面完全贴紧后才会停止运动,大大提高了两者贴合的紧密度;当需要过滤器支架2与过滤器4分离时,仅需借助其端部塑性握持部下压加压杆32,通过杠杆原理来将力传递到过滤器支架2的支架外延部21上,滤器支架2底部的弹簧31发生弹性压缩现象,从而,实现了过滤器支架2与过滤器4的分离。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