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0718发布日期:2018-07-20 18:1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工艺就是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例如公告号为CN20484117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过滤罐,包括过滤滤芯、杂物滤除滚筒、过滤罐、冲洗头和杂物斗,所述过滤罐底部安装有支脚,过滤罐内部设有杂物滤除滚筒,所述杂物滤除滚筒为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筒体,杂物滤除滚筒封闭端通过转轴连接电机,杂物滤除滚筒内壁上焊接有螺旋叶片,杂物滤除滚筒开口端设有杂物斗,杂物滤除滚筒内部设有污水管,所述杂物滤除滚筒上方水平设置有清水管,清水管上设有若干开口向下的冲洗头,杂物滤除滚筒下方设有过滤滤芯,所述一种污水过滤罐,实现污水的快速过滤,并能有效排除杂物,过滤效率高、效果好,不易发生堵塞,最大限度减少污水中的杂物,维护工作量小,安全可靠。

但是其在使用中杂质颗粒容易存积在过滤滤芯表面,在积累一定程度后会由于这些杂质颗粒影响后续的过滤效果,使得过滤罐难以保持长久良好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具有减少杂志颗粒堵塞过滤层,从而使过滤层长时间保持良好过滤效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储液池和与所述储液池通过软管连通的过滤罐,所述过滤罐内设有过滤层,且所述过滤层将所述过滤罐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软管与所述下腔连通,所述上腔通过管路连通有真空水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真空水泵,使过滤罐内形成持续负压或真空,水经软管进入下腔然后向上经过过滤层进入上腔,最后从上腔上端排出,由于水从下端向上运动,水中的大颗粒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向下运动,不容易附着在过滤层内,具有减少杂志颗粒堵塞过滤层,从而使过滤层长时间保持良好过滤效果的优点。

进一步,所述储液池内设有浮力板,所述软管的管口处与所述浮力板固定连接,且可随所述浮力板上下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力板漂浮在储液池上方,污水首先在储液池内进行沉降,储液池上端基本为已经沉降后的上层清液,这样进入过滤罐内的水已经过初步过滤,含有的大颗粒杂质已经较少,进一步的,减少堵塞过滤层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过滤层上下均设置有带有滤孔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夹持所述过滤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对过滤层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过滤层由于水压增大而产生变形,使过滤层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防逆流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例中水流从下向上运动,通过设置防逆流组件,防止真空水泵停机后,已经过滤后的水回流到下腔。

进一步,所述防逆流组件为单向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是流体只能沿进水口流动,出水口介质却无法回流,防止真空水泵停机后,已经过滤后的水回流到下腔。

进一步,所述防逆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且大口径端朝向所述上腔设置的锥形孔,与所述锥形孔相适配的活动塞,以及用于使所述活动塞嵌于所述锥形孔内的弹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腔形成负压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从储液池压入下腔,进而下腔的空气或水顶压活动塞,锥形孔打开,当真空水泵停机后,在弹簧件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活动塞与锥形孔重新配合,关闭锥形孔,这样上腔内的水不会回流到下腔。

进一步,所述过滤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纤维PP棉滤芯、颗粒活性炭滤芯、压缩活性炭滤芯、中空纤维超滤膜和抑菌活性炭滤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组合能过滤掉水中的颗粒物,吸附水中的杂质,过滤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启动真空水泵,使过滤罐内形成持续负压或真空,水经软管进入下腔然后向上经过过滤层进入上腔,最后从上腔上端排出,由于水从下端向上运动,水中的大颗粒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向下运动,不容易附着在过滤层内,具有减少杂志颗粒堵塞过滤层,从而使过滤层长时间保持良好过滤效果的优点;

2、浮力板漂浮在储液池上方,污水首先在储液池内进行沉降,储液池上端基本为已经沉降后的上层清液,这样进入过滤罐内的水已经过初步过滤,含有的大颗粒杂质已经较少,进一步的,减少堵塞过滤层的情况;

3、由于本实施例中水流从下向上运动,通过设置防逆流组件,防止真空水泵停机后,已经过滤后的水回流到下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储液池;101、软管;102、过滤罐;110、上腔;111、下腔;112、真空水泵;113、排污口;120、纤维PP棉滤芯;130、颗粒活性炭滤芯;140、压缩活性炭滤芯;150、中空纤维超滤膜;160、抑菌活性炭滤芯;170、滤孔;180、支撑板;190、浮力板;200、锥形孔;201、活动塞;202、弹簧件;300、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一种过滤装置,参见图1,包括储液池100和与储液池100通过软管101连通的过滤罐102,过滤罐102内设有过滤层300,且过滤层300将过滤罐102分隔成上腔110和下腔111,软管101与下腔111连通,上腔110通过管路连通有真空水泵112,过滤罐102的最下端高于储液池100的液面高度,且过滤罐102的最下端设有排污口113。

真空水泵112,是指具备一进一出的抽气(水)嘴、排气嘴(水)各一个,并且在进口处能够持续形成真空或负压;排气嘴处形成微正压;工作介质可以为气体,也可为液体。

参见图3,过滤层30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纤维PP棉滤芯120、颗粒活性炭滤芯130、压缩活性炭滤芯140、中空纤维超滤膜150和抑菌活性炭滤芯160。参见图1,过滤层300上下均设置有带有滤孔170的支撑板180,支撑板180夹持过滤层300。支撑板180对过滤层300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过滤层300由于水压增大而产生变形,使过滤层300更加稳定。

工作时,启动真空水泵112,使过滤罐102内形成持续负压或真空,水经软管101进入下腔111然后向上经过过滤层300进入上腔110,最后从上腔110上端排出,由于水从下端向上运动,水中的大颗粒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向下运动,不容易附着在过滤层300内,具有减少杂志颗粒堵塞过滤层300,从而使过滤层300长时间保持良好过滤效果的优点。

储液池100内设有浮力板190,真空水泵112的管口处与真空水泵112固定连接,且可随浮力板190上下移动。浮力板190漂浮在储液池100上方,污水首先在储液池100内进行沉降,储液池100上端基本为已经沉降后的上层清液,这样进入过滤罐102内的水已经过初步过滤,含有的大颗粒杂质已经较少,进一步的,减少堵塞过滤层300的情况。

由于本实施例中水流从下向上运动,为了防止真空水泵112停机后,已经过滤后的水回流到下腔111,支撑板180上设置有防逆流组件。具体地,结合图2,防逆流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80上的且大口径端朝向上腔110设置的锥形孔200(即过滤层300上端支撑板180上的滤孔170为锥形孔200),与锥形孔200相适配的活动塞201,以及用于使活动塞201嵌于锥形孔200内的弹簧件202,当上腔110形成负压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从储液池100压入下腔111,进而下腔111的空气或水顶压活动塞201,锥形孔200打开,当真空水泵112停机后,在弹簧件202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活动塞201与锥形孔200重新配合,关闭锥形孔200,这样上腔110内的水不会回流到下腔1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真空水泵112防逆流组件还可以为单向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