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翼湍流增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7339发布日期:2018-08-28 23:0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后精细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翼湍流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国外烟气脱硫除尘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除尘问题早已得到很好的解决,脱硫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高潮。据统计,烟气脱硫精细除尘技术有几十种,大体可分为湿法、干法,其中湿法一直占主导地位,为目前已投入工程的90%以上。钢铁企业中烧结工序SO2排放量占钢铁企业总排放量40-80%,是减排SO2的重点工序。煤电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重金属。近年来,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燃煤发电机组的污染物排放有了新的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3》。需要指出的是,此项排放标准已经被誉为史上最严标准(世界范围内)。

传统的脱硫后精细除尘装置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逐渐暴露出以下缺点:体积大,若置于塔顶会给吸收塔整体结构施压,增大施工难度,增加建造成本;若单独制备,增加建造成本的同时也会增加系统整体压力;电耗高,增加运行成本;制备工期长,增加施工成本;需要后期定期维护、修理,装置内设备需要定期更换。新兴起的湿式旋流精细除尘装置也多数存在处理大烟气量时压力突增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翼湍流增效装置,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环保节能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翼湍流增效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出气端设有出气筒盖,所述筒体内设有旋流机构、分流集气机构及除尘机构;

所述旋流机构包括旋筒,所述旋筒设置于所述筒体内部,且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所述旋筒的顶端与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旋筒的外壁上环列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筒体相配合的旋流板;

所述分流集气机构位于所述旋流板与所述进气端之间的位置;

所述除尘机构设置于所述旋流板与所述筒盖之间,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填料;

所述筒体上还设有用以连接其他结构的连接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筒靠近所述出气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旋筒盖板,所述旋筒靠近所述进气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旋筒盖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气筒盖与所述第一旋筒盖板相配合,所述出气筒盖套装于所述第一旋筒盖板的外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板为多边形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筒体上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端,所述连接板套装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除尘填料为球状除尘填料,所述除尘填料的表面设有凹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板的折角在140°-145°的折角范围内,所述旋流板的展开形状为直角梯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筒体为其他零件提供支承连接作用,同时为烟气的流通提供通道,旋流机构使进入筒体的烟气发生旋流,旋筒可以带动旋流板进行转动,旋流板在旋筒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从而使进入筒体的烟气发生旋流,使烟气继续流动进入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对脱硫后的烟气进行精细除尘,除尘填料与发生旋流后的烟气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除尘效果及除尘效率,对烟气中的浆滴及雾滴具有去除效果,缓解了后续其他烟气处理装置的工作压力,除尘填料可以减少结垢及堵塞情况的发生,便于清洁,提高了环保性,分流集气机构便于烟气进入筒体内,使旋流机构对烟气进行旋流,从而便于对烟气进行后续的处理,连接板的设置便于多个低压降旋翼湍流增效装置连接于一体,增加对烟气的处理面积及处理体积,提高了除尘的工作效率。

旋筒靠近出气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旋筒盖板,旋筒靠近进气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旋筒盖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旋筒盖板与第二旋筒盖板的设置可以对旋筒的两端进行封闭,从而有效防止烟气进入旋筒,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及可靠性,减少了烟气漏处理的情况发生。

出气筒盖与第一旋筒盖板相配合,出气筒盖套装于第一旋筒盖板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出气筒盖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旋筒盖板及旋筒的存在对出气筒盖安装造成的阻碍,便于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连接强度。

连接板为多边形连接板,连接板连接于筒体上靠近出气端的一端,连接板套装于筒体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多边形的设置使筒体可以与多个筒体进行连接,连接板的位置设置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及连接强度,

除尘填料为球状除尘填料,除尘填料的表面设有凹面,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球状除尘填料及凹面的设置增加了烟气与除尘填料的接触面积,便于烟气与除尘填料的充分接触,提高了除尘效果。

旋流板的折角在140°-145°的折角范围内,旋流板的展开形状为直角梯形,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旋流板的折角范围可以提高旋流的工作效率,提高烟气的旋流效果,旋流板由直角梯形折制而成,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除尘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制造及维修较为方便,减小了整体体积,提高了环保性及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旋流板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101、出气端,102、进气端,2、出气筒盖,3、旋流机构,301、旋筒,302、旋流板,303、第一旋筒盖板,304、第二旋筒盖板,4、分流集气机构,5、除尘机构,501、除尘填料,6、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3所示,一种旋翼湍流增效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出气端101设有出气筒盖2,筒体1内设有旋流机构3、分流集气机构4及除尘机构5;

旋流机构3包括旋筒301,旋筒301设置于筒体1内部,且与筒体1同轴设置,旋筒301的顶端与筒体1的顶端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旋筒301的外壁上环列设置有若干与筒体1相配合的旋流板302;

分流集气机构4位于旋流板302与进气端102之间的位置;除尘机构5设置于旋流板302与筒盖之间,除尘机构5包括除尘填料501;

筒体1上还设有用以连接其他结构的连接板6。

其中,筒体1为其他零件提供支承连接作用,同时为烟气的流通提供通道,旋流机构3使进入筒体1的烟气发生旋流,旋筒301可以带动旋流板302进行转动,旋流板302在旋筒301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从而使进入筒体1的烟气发生旋流,使烟气继续流动进入除尘机构5,除尘机构5对脱硫后的烟气进行精细除尘,除尘填料501与发生旋流后的烟气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除尘效果及除尘效率,对烟气中的浆滴及雾滴具有去除效果,缓解了后续其他烟气处理装置的工作压力,除尘填料501可以减少结垢及堵塞情况的发生,便于清洁,提高了环保性,出气筒盖2的设置对除尘填料501进行防护,防止发生旋流的烟气经过除尘填料501的除尘后将除尘填料501带动溢出筒体1外,增加了防护性及结构的稳定性,分流集气机构4便于烟气进入筒体1内,使旋流机构3对烟气进行旋流,从而便于对烟气进行后续的处理,连接板6的设置便于多个低压降旋翼湍流增效装置连接于一体,增加对烟气的处理面积及处理体积,提高了除尘的工作效率。

旋筒301靠近出气端10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旋筒盖板303,旋筒301靠近进气端102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旋筒盖板304,第一旋筒盖板303与第二旋筒盖板304的设置可以对旋筒301的两端进行封闭,从而有效防止烟气进入旋筒301,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及可靠性,减少了烟气漏处理的情况发生。

出气筒盖2与第一旋筒盖板303相配合,出气筒盖2套装于第一旋筒盖板303的外侧,出气筒盖2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旋筒盖板303及旋筒301的运动对出气筒盖2安装造成的阻碍,便于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连接强度。

连接板6为多边形连接板6,连接板6连接于筒体1上靠近出气端101的一端,连接板6套装于筒体1的外壁上,多边形的设置使筒体1可以与多个筒体1进行连接,连接板6的位置设置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及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板6为正六边形连接板6,筒体1的轴线与连接板6的轴线重合设置,结构规整可靠,增加了与其他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

除尘填料501为球状除尘填料501,除尘填料501的表面设有凹面,球状除尘填料501及凹面的设置增加了烟气与除尘填料501的接触面积,便于烟气与除尘填料501的充分接触,提高了除尘效果。

旋流板302的折角在140°-145°的折角范围内,本实施例中采用140°的折角角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在折角范围内的折角角度;旋流板302的展开形状为直角梯形,旋流板302的折角范围可以提高旋流的工作效率,提高烟气的旋流效果,旋流板302由直角梯形折制而成,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

旋流板302的折角线将直角梯形构件分为一长方形构件及一直角梯形构件,便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本实施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除尘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制造及维修较为方便,减小了整体体积,提高了环保性及节能效果。

出气筒盖2可拆卸连接在筒体1的出气端101上,本实施例中出气筒盖2卡扣连接于筒体1的内壁上,出气筒盖2的可拆卸便于将出气筒盖2与筒体1分离开来,从而便于对除尘机构5中的除尘填料501进行清洁及更换,提高了环保性及实用性。

出气筒盖2采用通风栅格筒盖,在保证通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除尘填料501进行充分的防护。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效果:除尘效果好,可以达到90%的除尘效率;制备简单、安装简单、维护简单;体积小,对吸收塔整体结构影响小;能去除净烟气中的浆滴、雾滴,缓解后续除雾装置压力;不结垢、不堵塞,易冲洗,无二次污染;适应烟气的变化,包括烟气量与烟气温度的变化;相比传统湿式除尘而言,无电耗;相比于新型湿式旋流除尘而言,少量增加系统压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低压降旋翼湍流增效装置基于多相紊流掺混的强传质机理,以及空气动力学原理,并结合了行星自转、公转的运动规律,通过特制的装置产生气液旋转的规则流动空间,促成气液固三相的充分接触,迅速完成传质、传热、分离过程,能广泛地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烟气脱硫后除尘,较其它烟气脱硫后精细除尘装置更环保、实用。

脱硫后的烟气首先进入筒体1底端的分流集气机构4,随后经焊接在旋筒301上的旋流板302,在旋流机构3发生旋流并进入除尘机构5,随后与球状除尘填料501充分接触,接触后的清洁烟气继续向上流动,第一旋筒盖板303与第二旋筒盖板304防止烟气进入旋筒301内部,出气筒盖2防止除尘填料501溢出,装置与装置之间依靠连接板6相连。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