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1942发布日期:2019-11-05 23:1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清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清洗,以使得反渗透薄膜进行在生后重复使用。常见的反渗透膜清洗装置结构复杂,每次只能清洗对应数量的反渗透薄膜,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清洗反渗透膜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该反渗透膜清洗装置内设有循环清洗水箱,循环清洗水箱能够通过自循环管道进行自我均匀混合;循环清洗水箱通过水泵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清洗液在对反渗透膜清洗前先经过保安过滤器进行过滤,反渗透膜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防渗透膜经过循环清洗过后,在通过冲洗水箱内的液体进行冲洗,使得反渗透膜最大程度的还原。总之,该反渗透膜清洗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清洗不同数量的反渗透膜,节省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包括循环清洗水箱、冲洗水箱、水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膜和自循环管道,所述循环清洗水箱和保安过滤器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蝶阀一、水泵、单向阀门二和蝶阀二,所述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膜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蝶阀四,所述循环清洗水箱和反渗透膜之间通过清洗回流管道连接在一起,所述清洗回流管道上设有蝶阀五,所述循环清洗水箱上设有加热器和补水管,所述循环清洗水箱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补水管和排污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水泵和反渗透膜之间通过冲洗回流管道连接在一起,所述冲洗回流管道上设有冲洗水箱、流量表、单向阀门一和压力表,所述冲洗水箱两侧的冲洗回流管道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自循环管道的一端连接在单向阀门二和蝶阀二之间,所述自循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循环清洗水箱上,所述自循环管道上设有蝶阀三。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该反渗透膜清洗装置内设有循环清洗水箱,循环清洗水箱能够通过自循环管道进行自我均匀混合;循环清洗水箱通过水泵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清洗液在对反渗透膜清洗前先经过保安过滤器进行过滤,反渗透膜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防渗透膜经过循环清洗过后,在通过冲洗水箱内的液体进行冲洗,使得反渗透膜最大程度的还原。总之,该反渗透膜清洗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清洗不同数量的反渗透膜,节省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循环清洗水箱;2、冲洗水箱;3、水泵;4、保安过滤器;5、反渗透膜;6、加热器;7、补水管;8、排污管;9、蝶阀一;10、蝶阀二;11、蝶阀三;12、蝶阀四;13、蝶阀五;14、单向阀门一;15、单向阀门二;16、阀门;17、流量表;18、压力表;19、冲洗回流管道;20、清洗回流管道;21、自循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包括循环清洗水箱1、冲洗水箱2、水泵3、保安过滤器4、反渗透膜5和自循环管道21,所述循环清洗水箱1和保安过滤器4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蝶阀一9、水泵3、单向阀门二15和蝶阀二10,所述保安过滤器4和反渗透膜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蝶阀四12,所述循环清洗水箱1和反渗透膜5之间通过清洗回流管道20连接在一起,所述清洗回流管道20上设有蝶阀五13,所述循环清洗水箱1上设有加热器6和补水管7,所述循环清洗水箱1的底部设有排污管8,所述补水管7和排污管8上设有阀门16,所述水泵3和反渗透膜5之间通过冲洗回流管道19连接在一起,所述冲洗回流管道19上设有冲洗水箱2、流量表17、单向阀门一14和压力表18,所述冲洗水箱2两侧的冲洗回流管道19上分别设有阀门16,所述自循环管道21的一端连接在单向阀门二15和蝶阀二10之间,所述自循环管道21的另一端连接在循环清洗水箱1上,所述自循环管道21上设有蝶阀三11。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该反渗透膜清洗装置内设有循环清洗水箱,循环清洗水箱能够通过自循环管道进行自我均匀混合;循环清洗水箱通过水泵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清洗液在对反渗透膜清洗前先经过保安过滤器进行过滤,反渗透膜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防渗透膜经过循环清洗过后,在通过冲洗水箱内的液体进行冲洗,使得反渗透膜最大程度的还原。总之,该反渗透膜清洗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清洗不同数量的反渗透膜,节省了水资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