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4479发布日期:2020-04-14 21:1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由连结料、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现有的油墨研磨装置研磨不彻底造成油墨原料粒子粒度大小不一,研磨效率低,出料时容易造成出料口堵塞,影响后期油墨成品的质量。

因此,发明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在主齿轮与从齿轮的啮合作用下使得主转轴和从转轴相对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研磨辊相对转动,同时限位料斗对油墨原料进行限制,使得油墨原料只能够通过两个研磨辊的连接靠近处,从而在两个相对转动的研磨辊的作用下对油墨原料进行研磨,研磨更加彻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包括壳体、研磨装置以及设置壳体下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顶部通接有加料斗,所述研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两个相同的研磨辊,两个研磨辊等高且水平放置,其中一个研磨辊上固定连接有主转轴,另一个研磨辊上固定连接有从转轴,主转轴和从转轴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壳体上,所述主转轴的左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主齿轮,且主转轴的左端端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从转轴的左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从齿轮,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相啮合;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使两个研磨辊相向转动,油墨原料通过加料斗加入壳体内并落入到转动的两个研磨辊上进行研磨,经过研磨的油墨原料落入到壳体内部的下方并经所述出料装置排出。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侧壁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有限位料斗,所述限位料斗呈倒四棱台形,所述限位料斗上端的长度、宽度分别大于加料斗出口的长度、宽度,所述限位料斗下端的长度小于研磨辊的长度,限位料斗下端的宽度小于两个研磨辊中心轴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侧壁固定设置两个刮板,两个刮板的悬空端部分别与两个研磨辊的下表面相切。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与壳体下端通接的出料仓、与出料仓下端通接的出料筒、设置于出料筒下端的出料管以及螺旋送料组件,所述螺旋送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出料筒内部的螺旋送料杆,所述螺旋送料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通过第二轴承固定在出料筒底壁上,且第一转轴下端从出料筒内伸出并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送料杆上端从出料筒内伸出并置于出料仓内,螺旋送料杆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的转杆,转杆上自上而下间隔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水平摆臂。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仓呈倒锥形;自上而下开始,转杆上的水平摆臂的长度依次减小,每个水平摆臂端部与出料仓内壁之间均留有空隙。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斗的上部开口通过销轴铰接有加料盖板,且加料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支撑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侧部。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仓的外部侧壁固定设置有三个支撑腿,所述三个支撑腿在出料仓外侧呈等距离环形分布,以对出料仓和壳体的整体结构进行支撑。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研磨辊相靠近设置,且两个研磨辊之间留有5~10mm的空隙。

所述的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研磨辊之间留有7mm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在主齿轮与从齿轮的啮合作用下使得主转轴和从转轴相对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研磨辊相对转动,同时限位料斗对油墨原料进行限制,使得油墨原料只能够通过两个研磨辊的靠近处,从而在两个相对转动的研磨辊的作用下对油墨原料进行研磨,研磨更加彻底。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杆、水平摆臂、螺旋送料杆和第一转轴,使得第一转轴在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进而通过螺旋送料杆带动转杆转动,从而带动水平摆臂转动对研磨过后结块的油墨原料打碎,从而使得油墨原料粒子能够彻底分散开来,同时螺旋送料杆可以将油墨原料向下输送经过出料管排出,从而避免油墨原料堵塞出料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半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齿轮和从齿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驱动电机,3-主转轴,4-主齿轮,5-从齿轮,6-从转轴,7-第一轴承,8-研磨辊,9-出料仓,10-出料筒,11-第二驱动电机,12-第一转轴,13-第二轴承,14-螺旋送料杆,15-转杆,16-水平摆臂,17-加料斗,18-出料管,19-支撑腿,20-限位料斗,21-刮板,22-支撑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对照图1~4

一种油墨生产用研磨装置,包括壳体1、研磨装置以及设置壳体1下部的出料装置。

出料装置包括与壳体1下端通接的出料仓9、与出料仓9下端通接的出料筒10、设置于出料筒10下端的出料管18以及螺旋送料组件。螺旋送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1以及设置于出料筒10内部的螺旋送料杆14,第二驱动电机11固定安装在出料筒10外部的下表面(可以通过钢板连接件将第二驱动电机11与出料筒10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螺旋送料杆14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通过第二轴承13固定在出料筒10底壁上(即第二轴承13套接在第一转轴12的外侧,第二轴承13卡接固定在出料筒10底壁上),且第一转轴12下端从出料筒10内伸出并与第二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对照图1,螺旋送料杆14上端从出料筒10内伸出并稍稍置于出料仓9内(螺旋送料杆14可以将油墨原料向下输送,以防油墨原料将出料仓9的出口堵塞),螺旋送料杆14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的转杆15,转杆15上自上而下间隔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水平摆臂16。

对照图1,出料仓9可以设计成倒锥形;自上而下开始,转杆15上的水平摆臂16的长度依次减小,每个水平摆臂16端部与出料仓9内壁之间均留有7mm空隙。通过设置水平摆臂16对研磨后结块的油墨原料进行打碎,从而可以使得油墨原料能够彻底分散开来。

对照图1~2,壳体1顶部通接有加料斗17,加料斗17的上部开口通过销轴铰接有加料盖板,且加料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通过设置加料盖板,在添加油墨原料以后关闭加料盖板,从而可以将研磨过程与外界隔绝开,避免研磨时油墨粒子从加料斗17溅出。壳体1内部侧壁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有限位料斗20,所述限位料斗20呈倒四棱台形,所述限位料斗20上端的长度、宽度分别大于加料斗17出口的长度、宽度,所述限位料斗20下端的长度小于研磨辊8的长度,限位料斗20下端的宽度小于两个研磨辊8中心轴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限位料斗20,使得经过加料斗17加入的油墨原料在限位料斗20的限制作用且两个研磨辊8相向转动的输送作用下,只能够进入到两个研磨辊8之间,进而保证油墨原料能够被完全研磨。出料仓9的外部侧壁固定设置有三个支撑腿19,所述三个支撑腿19在出料仓9外侧呈等距离环形分布,以对出料仓9和壳体1的整体结构进行支撑。

所述研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两个相同的研磨辊8,两个研磨辊8等高且水平放置(所述两个研磨辊8相靠近设置,且两个研磨辊8之间留有7mm的空隙),其中一个研磨辊8上固定连接有主转轴3,另一个研磨辊8上固定连接有从转轴6,主转轴3和从转轴6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7固定在壳体1上。即主转轴3两端外侧分别套接一个第一轴承7,套接在主转轴3外侧的两个第一轴承7卡接固定在壳体1相对的两侧壁上(从转轴6按照同样的方法设置在壳体1上,从转轴6和主转轴3相互平行)。

对照图1和图3,主转轴3的左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主齿轮4,且主转轴3的左端端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通过支撑固定块22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左侧部),从转轴6的左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从齿轮5,所述主齿轮4与从齿轮5相啮合;在第一驱动电机2的驱动作用下可使两个研磨辊8相向转动,油墨原料通过加料斗17加入壳体1内并落入到转动的两个研磨辊8上进行研磨(两个研磨辊8的相对转动作用下,油墨原料可以被彻底粉碎),经过研磨的油墨原料落入到壳体1内部的下方并经所述出料装置排出。

对照图2,壳体1内部侧壁固定设置两个刮板21,两个刮板21的悬空端部分别与两个研磨辊8的下表面相切。通过设置两个刮板21与两个研磨辊8相切,刮板21可以刮除研磨辊8上研磨过程中粘附的油墨原料。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作时:

工人打开加料盖板将油墨原料通过加料斗17加入到壳体1内部,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驱动电机2带动主转轴3转动,在主齿轮4与从齿轮5的啮合作用下带动从转轴6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研磨辊8相对转动,同时在限位料斗20的限制作用下使得油墨原料准确的进入到两个研磨辊8的连接靠近处,从而可以对油墨原料进行研磨,同时刮板21将粘附在研磨辊8表面的粒子刮除,经过研磨的油墨原料落入到壳体1下方的出料仓9内,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1,第二驱动电机11输出轴通过第一转轴12带动螺旋送料杆14转动,进而带动转杆15转动,从而使得转杆15带动水平摆臂16转动对研磨过后结块的油墨原料进行打碎,使其彻底分散开来,经过螺旋送料杆14的输送下从出料管18排出。

本说明书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