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助式水雾化喷头及喷雾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9022发布日期:2020-10-23 12:5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助式水雾化喷头及喷雾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窑尾气降温及尾气中有害物质吸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助式水雾化喷头及喷雾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窑排出的尾气其温度很高,经过除尘系统除尘后,温度仍在300-350℃之间,这对尾气中所含的so2、nox等有害气体的吸收十分不利,因为吸收过程中要求在较低温度下操作吸收效果最佳,一般温度在100℃以下较佳。且现有的喷头大都为水喷淋喷头,不能满足大幅度换热需求,且喷淋的范围受到尾气上升产生的气流的影响,而使得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降温效果好,且有效去除尾气中粉尘和有害气体的一种气助式水雾化喷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助式水雾化喷头,包括外壁上构造有压缩空气接头的气套,于所述气套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雾化嘴,喷射水管由远离所述雾化嘴的一端伸入气套,所述喷射水管伸入气套的一端与设于气套内的喷射嘴连通,且喷射嘴的出口位于雾化嘴内,喷射水管、气套、雾化嘴及喷射嘴的轴线重合,于所述气套靠近雾化嘴的一端处的内部构造有支撑肋,所述喷射嘴固设于支撑肋上。

进一步的,所述喷射水管与气套远离雾化嘴的一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嘴与气套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射嘴与喷射水管的相对应端部螺纹连接,且位于二者连接处垫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喷雾降温系统,包括喷雾降温塔,于喷雾降温塔上布设有雾化单元,所述雾化单元具有多个上述的气助式水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单元分别与气源和储水槽连通,于喷雾降温塔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构造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于喷雾降温塔上且位于尾气进口的下方构造有凝结水出口,所述凝结水出口经管道与收集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均为环形的布水管和布气管,于所述布水管和布气管上分别构造有进水接头和进气接头,且布水管和布气管上分别构造有若干出水接头和若干出气接头,各所述气助式水雾化喷头的喷射水管和压缩空气接头分别与相对应的出水接头和出气接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接头通过连接水管与相对应的喷射水管连通,所述出气接头通过连接气管与相对应的压缩空气接头连通,且于连接水管和连接气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助式水雾化喷头,高压水进入喷射水管内,压缩空气进入气套中,且高压水经过喷射嘴并雾化进入雾化嘴,压缩空气同时进入雾化嘴,雾化后的水雾通过压缩空气进一步雾化,并通过压缩空气增速,喷洒于待降温结构内;这样,避免了待降温结构中气流、内部形状等因素而影响其降温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喷雾降温系统,在喷雾降温塔,具体的设置方式是于喷雾降温塔上布设有具有若干气助式水雾化喷头的雾化单元,这样雾化单元上安装的气助式水雾化喷头喷出的雾化液体具有较高的向下速度,喷雾降温塔内具有一定上升速度的尾气被雾化液体冲击,并剧烈接触,使二者充分反应,有效避免雾化液体初速度较低而与尾气的交融范围较小,或在尾气作用下,反应区只能在塔顶附近,使得尾气的降温效果大幅降低,且无法充分去除尾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助式水雾化喷头的轴向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喷雾降温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雾化降温塔,2-雾化单元,201-布水管,202-进水接头,203-布气管,204-进气接头,205-气助式水雾化喷头,2051-气套,2052-压缩空气接头,2053-喷射水管,2054-喷射嘴,2055-雾化嘴,2056-垫片,2057-支撑肋,206-连接水管,207-连接气管,208-第一控制阀,209-第二控制阀,3-储水槽,4-潜水泵,5-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一种助式水雾化喷头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助式水雾化喷头205,如图1所示,包括气套2051、雾化嘴2055、喷射水管2053及喷射嘴2054。其中,在气套2051的外壁上焊接有压缩空气接头2052,用于与气源的接口连接,气源大都为空气瓶、压气机等,喷射水管2053由远离雾化嘴2055的一端伸入气套2051,喷射水管2053伸入气套2051的一端与喷射嘴2054连通,喷射嘴2054设置在气套2051内,具体是设置方式为:在气套2051靠近雾化嘴2055的一端处的内部构造有支撑肋2057,喷射嘴2054安装在支撑肋2057上,且喷射嘴2054的出口位于雾化嘴2055内。喷射水管2053、气套2051、雾化嘴2055及喷射嘴2054的轴线重合。

本实施例为了便于各部件的拆检和更换,喷射水管2053与气套2051远离雾化嘴2055的一端螺纹连接,且雾化嘴2055顶接在支撑肋2057上。雾化嘴2055与气套2051螺纹连接;喷射嘴2054与喷射水管2053的相对应端部螺纹连接,且位于二者连接处垫设有垫片205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高压水进入喷射水管2053内,压缩空气进入气套2051中,且高压水经过喷射嘴2054并雾化进入雾化嘴2055,压缩空气同时进入雾化嘴2055,雾化后的水雾通过压缩空气进一步雾化,并通过压缩空气增速,喷洒于待降温结构内;这样,避免了待降温结构中气流、内部形状等因素而影响其降温效果。

实施例2一种喷雾降温系统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喷雾降温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喷雾降温塔、雾化单元2、气源、储水槽3及收集槽5。其中,雾化单元2布设在喷雾降温塔的顶部,且雾化单元2具有多个气助式水雾化喷头205,雾化单元2分别与气源和储水槽3连通,气源和储水槽3为各个气助式水雾化喷头205分别提供压缩空气和高压洗涤水,在喷雾降温塔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构造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在喷雾降温塔上且位于尾气进口的下方构造有凝结水出口,凝结水出口经管道与收集槽5连通。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大约在300-350℃的尾气由回转窑通过尾气进口进入雾化降温塔1,这部分尾气逐渐上升,并与伴随高压空气的雾化洗涤水相互接触、冲击并交融,充分反应后的尾气温度降至100℃以下,并通过尾气出口进入去尾气洗涤系统;反应后的洗涤水凝聚回落于雾化降温塔1的塔底并形成酸性凝结水,这部分酸性凝结水通过凝结水出口进入收集槽5内,收集槽5内收集的酸性凝结水进入去尾气洗涤系统。由于雾化单元2具有多个气助式水雾化喷头205,这样雾化单元2上安装的气助式水雾化喷头205喷出的雾化液体具有较高的向下速度,喷雾降温塔内具有一定上升速度的尾气被雾化液体冲击,并剧烈接触,使二者充分反应,且雾化液体与尾气的交融范围较大,即反应区在塔顶以下的较大区域内形成,使得尾气的降温效果大幅提高,且充分地去除尾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

作为本实施例雾化单元2优选的结构为,如图3-5所示,雾化单元2包括均为环形的布水管201和布气管203,布水管201和布气管203上分别焊接有进水接头202和进气接头204,进水接头202与安装在储水槽3内的潜水泵4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进气接头204通过管道与气源的出口连接。在布水管201上均匀地焊接有多个出水接头,在布气管203上均匀地焊接有与出水接头数量相同的出气接头,每个气助式水雾化喷头205的喷射水管2053和压缩空气接头2052分别与相对应的出水接头和出气接头连通。

其中,为了控制气压和水压的压力,或开启(关闭)部分气助式水雾化喷头205,以适应不同尾气量的降温,出水接头通过连接水管206与相对应的喷射水管2053连通,出气接头通过连接气管207与相对应的压缩空气接头2052连通,且在连接水管206和连接气管207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208和第二控制阀209。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208和第二控制阀209的开度,实现雾化单元2的雾化及射流能力,进而适应不同的尾气量的降温及净化反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