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泡体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026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施加离心力。其结果,引入空气的气泡B在破泡室34内膨胀,气泡B的表面积增大,由此气泡B会发生局部龟裂而容易破泡。
[0066]并且,上述消泡体30中,俯视观察时(参考图3A)及侧面观察时(参考图3B)的任一情况下,在上下圆盘31、32的叶片33之间形成的破泡室34均形成为从内周向外周逐步扩大的倾斜状,因此对从下圆盘32的孔32A吸入的气泡B施加离心力时,能够使所述气泡B处于较高的减压变动状态。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消泡处理。
[0067](第3实施方式)
[0068]参考图4A及图4B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9]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消泡体40与第I及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消泡体20、30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孔41A、42A的上下圆盘41、42及在该上下圆盘41、42之间形成的叶片43的形状。
[0070]即,如图4A的俯视图及图4B的侧剖视图所示,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消泡体40中,在驱动马达M的旋转轴12的轴线12A的周围,上圆盘41由以与所述轴线12A正交的位置关系配置的水平面41B、及在所述水平面41B的前端位置配置成与所述水平面41B —体设置且相对于所述水平面41B朝下方倾斜的倾斜面41C构成。
[0071]并且,下圆盘42以相对于水平面41B其前端部朝下方连续倾斜的位置关系配置,该水平面以与旋转轴12的轴线12A正交的位置关系配置。
[0072]并且,叶片43以连结上下圆盘41、42之间且在图中上下方向上以区分空间的方式按照一定间距配置,在所述叶片43之间形成有破泡室44。
[0073]并且,如图4B所示,从侧面观察时,所述叶片43具有从内周向外周逐步扩大之后又逐步缩小的倾斜状。与此同时,从侧面观察时,在上下圆盘41、42之间且叶片43之间形成的破泡室44也呈从内周向外周逐步扩大之后又逐步缩小的倾斜状。
[0074]如上述详细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消泡体40与第I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下圆盘42与被处理液W的液面上的气泡B接触且上圆盘41位于空气中的状态下,以旋转轴12的轴线12A为中心使该上下圆盘41、42旋转时,从下圆盘42的孔42A吸引气泡B,且从上圆盘41的孔41A吸引空气。此时,从下圆盘42的孔42A吸入的气泡内能够引入从上圆盘41的孔41A吸入的空气,在此状态下对所述气泡B施加离心力。其结果,引入空气的气泡B在破泡室44内膨胀,表面积增大,由此气泡B会发生局部龟裂而容易破泡。
[0075]并且,上述消泡体40中,将在上下圆盘41、42的叶片43之间形成的破泡室44形成为从内周向外周逐步扩大之后又逐步缩小的倾斜状,因此通过对从下圆盘42的孔42A吸入的气泡B施加离心力,所述气泡B的表面积增大,且所述气泡B破泡。此时,将剩余的所述气泡B与被处理液W —同送出至外部时进行加压,从而能够进一步进行破泡。由此,能够对所述气泡B施加压力变动及冲击而有效地进行消泡处理。
[0076](变形例I)
[0077]另外,上述第I至第3实施方式中,将上圆盘21、31、41的孔21A、31A、41A形成为相同大小,但也可以根据气泡B的种类而改变其大小。即,也可以调整在上圆盘21、31、41上形成的孔21A、31A、41A的大小,以便供给气泡B最容易破泡的空气量。并且,也可以适当调整在上圆盘21、31、41上形成的孔21A、31A、41A的个数,以便供给气泡B最容易破泡的空气量。
[0078]并且,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还可以同时调整在下圆盘22、32、42上形成的孔21B、31B、41B的大小及个数。
[0079](变形例2)
[0080]并且,上述第I至第3实施方式中,沿着消泡体20、30、40的上圆盘21、31、41及下圆盘22、32、42的周向的整周以一定间隔设置叶片24、33、4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间接地或局部地设置叶片24、33、43及在这些叶片之间的破泡室23、34、44,以使气泡B最容易破泡。并且,也可以适当调整破泡室23、34、44的容积。
[0081](变形例3)
[0082]并且,上述第I至第3实施方式中,沿着马达旋转轴12的轴线12A在上下方向上调整位置,由此使消泡体20、30、40的下圆盘22、32、42与被处理液W的液面上的气泡B接触且使上圆盘21、31、41位于空气中,但是此时,也可以设置检测被处理液W的液面位置的液面传感器,根据所述液面传感器的输出,通过升降机构自动调整上下位置,以使消泡体20、30,40的下圆盘22、32、42与被处理液W的液面上的气泡B始终接触。
[0083]并且,此时也可以设置检测被处理液W上的气泡B的气泡传感器,根据气泡传感器的输出,通过升降机构自动调整上下位置,以使消泡体20、30、40的下圆盘22、32、42与被处理液W的液面上的气泡B始终接触。
[0084]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0085]工业实用性
[0086]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消泡装置的旋转轴前端的消泡体,通过驱动所述旋转轴使被处理液上的气泡破泡。
[0087]符号说明
[0088]1-处理槽,10-消泡装置,12-旋转轴,20-消泡体,21-上圆盘,21A-孔,22-下圆盘,22A-孔,23-破泡室,24-叶片,30-消泡体,31-上圆盘,3IA-孔,31B-水平面,32-下圆盘,32A-孔,33-叶片,34-破泡室,40-消泡体,41-上圆盘,41A-孔,41B-水平面,41C-倾斜面,42-下圆盘,42A-孔,43-叶片,44-破泡室,W-被处理液,B-气泡。
【主权项】
1.一种消泡体,在旋转的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设置有沿周向以规定间距形成破泡室的多个叶片,其中, 在所述上圆盘上形成有与所述破泡室中心侧连通的孔, 在所述下圆盘上形成有与所述破泡室中心侧连通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体,其中,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叶片在所述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形成呈扇形形状的破泡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泡体,其中, 从侧面观察时,所述叶片在所述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形成从内周向外周逐步扩大的呈倾斜状的破泡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泡体,其中, 从侧面观察时,所述叶片在所述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形成从内周向外周逐步扩大之后又逐步缩小的多个破泡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体,其中, 所述下圆盘的孔与被处理液上的气泡接触, 所述上圆盘的孔配置于吸入所述被处理液上方的空气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消泡体,该消泡体(20)在旋转的上圆盘(21)与下圆盘(22)之间设置有沿周向以规定间距形成破泡室(23)的多个叶片(24),在上圆盘(21)上形成有与破泡室(23)中心侧连通的孔(21A),在下圆盘(22)上形成有与破泡室(23)中心侧连通的孔(22A)。
【IPC分类】B01F7-02, B01D19-00, C02F11-00, B01F7-16, B01D19-02, B01F3-04, C02F1-40, B01F7-00
【公开号】CN104619389
【申请号】CN201380047319
【发明人】代田博文, 尾田诚人, 萩本寿生
【申请人】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3年7月19日
【公告号】WO2014050267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