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固定化羟基铁材料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893013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丝固定化羟基铁材料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属于水体重金属离子去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固定的笼状羟基铁材料及其对水体常见的高毒性重金属的去除。
【背景技术】
: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工业上的飞速发展,日益加重的环境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高浓度,高毒性重金属由于超标排放以及不善处置,在地表水及地下水中的累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砷、锑、砸作为污染水体中常见的重金属,在矿山开采、颜料及染料加工等领域的工业污水中广泛存在,导致工业排水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影响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及附近饮用水源的安全。另外,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也存在超标的现象。如何经济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存留的重金属,降低工业排水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成为当前水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现阶段,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生物法以及吸附法等等。综合考虑来看,吸附法廉价、高效、稳定的特点,适用条件广泛,操作简单等优势,已成为工业上水体重金属净化的首选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常规吸附剂存在吸附容量小、吸附稳定性差、吸附时间长、处理效果易受到周围条件如pH,温度以及共存离子等的影响,并且吸附剂投加后需要对吸附后水体进行二次处理,增加了水体净化处理的工序。基于以上问题,新型的、易分离且吸附效果良好的吸附材料已成为亟待研制的重点。
[0004]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通用的将溶液或熔融物质转化成连续的、直径在几微米到几纳米之间的连续丝状物质的材料制备技术。静电纺丝技术的操作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廉,且制得的纺丝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性质稳定、易于分离回收等优点。同时,该技术可以将无机盐等具有不同形态的功能性颗粒以较高的浓度结合在聚合纤维上,而在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而不断发展的复合纤维膜吸附材料,对水中重金属污染物质展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对常见重金属污染物质Cu2+、Cd2+、As5+等的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161.29mg/g、357.14mg/g(ffang X.F., et al., Poly(ethyleneimine)nanofibrous affinity membranefabricated via one step wet~electrospinning from poly (vinyl alcohol)-dopedpoly (ethylenemine)solut1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1n[J].Journal of MembranesScience, 2011,397,191-120)7.lmg/g(Min L L., et al., Preparat1n of a noveliron oxide/chitosan composite nanofiber and its adsorpt1n of arsenate fromwater [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14,34 (12),2979-2984)。从现有的复合纤维膜材料对水体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来看,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确可以对重金属污染物质进行有效的去除,但去除速率和吸附容量有待提高。这就要求选择具有更高吸附活性的吸附材料与纺丝纤维进行更为有效的结合,也是制备易分离吸附净化材料的研宄重点。
[0005]传统吸附材料一一羟基铁,因其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廉价易得的性质而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但传统羟基铁紧密的结构会严重限制污染物向其内部迀移,减少吸附质与其表面活性位点的接触。从结构学角度来看,片层结构的吸附材料不仅可以将其表面的吸附活性位点有效的释放出来,而且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使得溶液中吸附质与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充分接触,提高其吸附性能。因此,我们将一种采用蚀刻模板法制备的笼状羟基铁材料引入到纺丝纤维膜的制备中,充分利用这种羟基铁材料丰富的活性位点提高纺丝纤维膜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吸附容量,以实现纺丝膜材料对重金属迅速、高效的去除。
[0006]综上所述,这种将笼状羟基铁材料与静电纺丝相结合的纤维膜材料兼具有笼状材料和膜材料的双重优势:不仅可以使得羟基铁材料表面的羟基得到充分利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材料表面的吸附活性位点,又能保证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避免吸附后水体的二次处理。这一复合纤维膜材料在水体重金属吸附净化领域取得良好的吸附效果,极大程度上解决工程以及工业应用中对水体重金属净化去除和吸附剂难以分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将笼状羟基铁纳米颗粒固定于纺丝纤维膜上的方法制备分离性能优良、吸附性能良好的吸附材料,并对砷、锑、砸三种水体重金属进行深度净化去除,力求将工业排水以饮用水源水中这三种重金属的浓度降低到《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GB5749-2006)中所规定的浓度以下,以解决砷、锑、砸这三种重金属物质对周围环境及人体健康存在的潜在威胁。降低处理成本以及处理难度、避免吸附后水体二次处理的同时保证吸附处理后的出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将笼状羟基铁纳米颗粒固定到纺丝纤维膜上的方法,体步骤如下:
[0009](I)笼状羟基铁的制备:
[0010]首先将3.8g聚乙烯吡咯烷酮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溶解于50mL浓度为0.1mol/L稀盐酸中,待溶解完全后,将IlOmg亚铁氰化钾投加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至形成澄清溶液。再将该澄清溶液转移至80°C恒温烘箱中反应24h,可观察到蓝色沉积物生成。将恒温反应后所得的沉积物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倒掉上清液,获得纯净蓝色沉积物即为纯净的亚铁氰化铁。
[0011]向上述所得的蓝色沉积物中加入超纯水,并使得沉积物在超声条件下完全分散于超纯水中。再经离心去掉上清液后,向沉积物中加入无水乙醇,经超声使沉积物分散于乙醇后再次离心去上清。
[0012]最后向蓝色沉积物中加入无水乙醇,超声使其完全分散,再将其与50mL浓度为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将这一混合溶液置于旋转摇床上混合反应12h后,制备所得的蓝色亚铁氰化铁沉积物逐渐转变成橘黄色,经离心所得的沉淀即为笼状羟基铁纳米颗粒。
[0013](2)静电纺丝技术固定笼状羟基铁的制备:
[0014]首先将聚丙烯腈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使其完全溶解,得到前驱液;随后将步骤(I)制得的笼状羟基铁纳米颗粒经离心后烘干,彻底去除水分;将干燥的笼状羟基铁材料加入到上述前驱液中,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使其混合均匀,获得含有笼状羟基铁的纺丝液。最后将纺丝液注入到带有钢针的注射器中,并与高压纺丝机连接。经由高压纺丝机喷射获得的丝状物即为结合了笼状羟基铁的纺丝材料,也即最终所需的经静电纺丝固定化的笼状羟基铁材料。
[0015]所述聚丙烯腈用量为0.7-lg ;
[0016]所述队^二甲基甲酰胺用量为5-151^;
[0017]所述笼状羟基铁投加量为0.05-0.1mg ;
[0018]有益效果:
[0019]I)本发明首次采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将笼状羟基铁材料加以固定,制备出纺丝固定化羟基铁材料。通过吸附的方式去除水中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
[0020]2)本发明所制备的吸附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可在10min内将重金属锑、砸去除95%以上,在150min内将砷去除97%。该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远高于其他复合吸附材料,且处理效果稳定;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缩减了反应时间和处理费用。
[0021]3)本发明所制备的吸附材料呈薄膜状,在使用后可直接从处理水体中取出,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避免了处理后水体中分散状吸附材料的过滤分离,使得吸附去除重金属的技术更适于工业化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笼状羟基铁制备前驱物亚铁氰化铁的电镜图片;
[0023]图2笼状羟基铁的电镜图片;
[0024]图3笼状羟基铁的透射电镜图片;
[0025]图4固定在静电纺丝上的笼状羟基铁电镜图片;
[0026]图5固定化的笼状羟基铁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
[0027]其中,(a)为五价砷,(b)为三价锑,(C)为四价砸;
[0028]其中,实线为Freundlich吸附模型虚线为Langmuir吸附模型;
[0029]图6固定化的笼状羟基铁对重金属污染实际水体的处理效果
[0030]其中,(a)为三价砷+五价砷,(b)为三价锑,(C)为四价砸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一种笼状羟基铁的制备方法
[0032]1、笼状羟基铁的制备:
[0033]在室温条件下,首先将3.S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溶解于50mL 0.lmol/L稀盐酸中,待溶解完全后,将IlOmg亚铁氰化钾投加到上述混合液中,继续搅拌30min,直至形成澄清溶液。再将该澄清溶液转移至80°C恒温烘箱中反应24h,可以观察到蓝色沉积物生成。将恒温反应后所得的沉积物转移到离心管中,在7500rpm下离心15min后倒掉上清液,获得纯净蓝色沉积物。向上述所得的蓝色沉积物中加入超纯水,并使得沉积物在超声调节下完全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在7500rpm条件下离心15min后倒掉上清液,随后向沉积物中加入无水乙醇,经超声使沉积物分散于乙醇后,再次于7500rpm下离心15min。最终除去上清液,所得的蓝色沉积物即为纯净的亚铁氰化铁。向所得的蓝色沉积物中加入1ml无水乙醇,超声使其完全分散,再将其与50mL 0.2mol/L氢氧化钠混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