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54690阅读:来源:国知局
1间的距离与底板116上两通孔116a间的距离相同,基座15的作用是支承汇流槽11,使汇流槽11准确、牢固地固定于地坑内的地面。安装过滤模块I时,首先将两个基座15通过焊接等手段固定到地坑内的地面,再将汇流槽11安放到两基座15上使基座15上的螺柱151穿过底板116上的通孔116a,再使用螺母拧到螺柱151上,从而将汇流槽11固定于地坑内,安装过程简便。作为更优选的设置方式,可以将底板116上的通孔116a设置为长形孔,这样基座15上的螺柱151就可以在通孔116a内滑动,使汇流槽11的位置可以进行一定微调。
[0048]参照图7并结合图2,两个防涡格栅13呈网格结构,防涡格栅13的一端开设有一排通孔(未显示),这一排通孔的数量为四个且位置能够一一与第一顶壁112上的螺柱112a对应。连接件14的作用是与第一顶壁112上的螺柱112a连接并将两个防涡格栅13固定在汇流槽11上,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4的数量也为四个,连接件14是长条板状结构,其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141。当汇流槽11安装到位后,将两防涡格栅13开设有通孔的一端分别安装到第一顶壁112上,使两排螺柱112a穿过两防涡格栅13的两排通孔,然后将四个连接件14压到两防涡格栅13上,使每一连接件14的两通孔141被两排螺柱112a中位置对应的两个穿过。再使用螺母拧紧到螺柱112a上,便可以通过连接件14将防涡格栅13固定于汇流槽11。两防涡格栅13固定后,分别向两第一侧壁111的外侧延伸并分别遮盖于对应的两第一侧壁111上的滤筒12的上方。由于防涡格栅13只有一端固定,为了防止其往下接触滤筒12,在其悬空的一端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杆16,支撑杆16支撑于地坑底面,防止防涡格栅13下塌。在具体实现时,防涡格栅13由纵向和横向两种材料交叉而成,其中纵向的为30_X 5_的扁钢,横向为麻花钢。扁钢和麻花钢隔成的方格尺寸为10mmX 30mm。
[0049]结合图8至图10所示,连接模块2包括主体20、至少两弹片21及至少两弹性件22。
[0050]主体20呈中间围出空腔的框体结构并包括相对且平行的上壁201与下壁202及相对的第二侧壁203与第三侧壁204,上壁2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侧壁203高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三侧壁204高度方向上的一端,下壁20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侧壁203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三侧壁204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二侧壁203的长度小于第三侧壁204的长度,上壁201与下壁202均大致为梯形,且上壁201与下壁202较窄的一端固定于第二侧壁203,上壁201与下壁202较宽的一端固定于第三侧壁204。具体的,上壁201与下壁202是平面状的,而第二侧壁203与第三侧壁204均是由两个平面相接而成的V形状,且第二侧壁203与第三侧壁204凸向的方向一致。
[0051]主体20两端的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相对上壁201、下壁202、第二侧壁203及第三侧壁204向外翻折延伸的第二法兰部23,第二法兰部23呈围绕主体20的端部开口的矩形的环形结构,并且第二法兰部23尺寸大小与第一法兰部114相同。
[0052]上壁201上设置有上加强肋205,上加强肋20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第二法兰部23。下壁202上设置有下加强肋(未显示),下加强肋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第二法兰部23。第二侧壁203与第三侧壁204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侧加强肋206,侧加强肋20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第二法兰部23。上加强肋205、下加强肋及侧加强肋206均起到加强连接模块2结构强度的作用。两侧加强肋206的高度位置与第一法兰部114上的两定位卡115的高度位置分别对应,并且在每一侧加强肋206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凸出的螺柱206a。
[0053]本实施例中弹片21与弹性件22均呈与第二法兰部23尺寸大小相同的矩形的环形结构,因此弹片21与弹性件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一弹片21与一弹性件22设置于一第二法兰部23,另一弹片21与另一弹性件22设置于另一第二法兰部23。弹片21的内缘使用焊接等手段固定于第二法兰部23的外侧面,弹片21的外缘与第二法兰部23之间具有间隔且弹片21的外缘弯折成弧形。弹性件22的横截面为圆形并容纳于弹片21外缘的弧形区域内,且弹性件22被夹持于弹片21与第二法兰部23之间。具体地,弹性件22是金属网卷制而成且首尾相接的金属网绳,因此弹性件22具有弹性同时也具有一定刚性。
[0054]如图11所示,坑口模块3包括坑口汇流槽31,坑口汇流槽31为两端及底部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并包括第二顶壁311及相对的两第四侧壁312,坑口汇流槽31两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相对第二顶壁311及第四顶壁向外翻折延伸的第三法兰部32,第三法兰部32也是与第一法兰部114、第二法兰部23尺寸大小相同的环形。流入由两端开口流入坑口汇流槽31内的再循环水从其底部开口流入泵入口。
[0055]回看图1,坑口模块3还包括坑口基座33,坑口基座33的中间开孔(未显示)并密封地固定于泵入口的周围,坑口汇流槽31密封地固定于坑口基座33上。坑口基座33可以预先安装再支撑坑口汇流槽31,使坑口汇流槽31准确、牢固地固定于泵入口上方。
[0056]结合图1、图4、图8及图12,相邻的两个过滤模块I之间通过连接模块2连接,而坑口模块3也通过两连接模块2与其两侧的两个过滤模块I连接。安装时,以连接模块2一侧为例,过滤模块I汇流槽11的第一法兰部114与连接模块2的第二法兰部23对齐并相向紧贴,将第一法兰部114上的定位卡115扳动到连接模块2的这一侧,使连接模块2侧加强肋206上的螺柱206a由连接槽115a的开口处进入连接槽115a内,即定位卡115套在螺柱206a上。然后使用螺母拧到螺柱206a上,拧紧后的螺母将定位卡115压紧在侧加强肋206上,实现了第一法兰部114与第二法兰部23的对接固定。此时第二法兰部23上的弹片21及弹性件22被压紧于第二法兰部23与第一法兰部114之间,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在这一连接模块2的另一侧,另一过滤模块I以相同的方式与连接模块2完成连接。对于坑口模块3,同样可以在其第三法兰部32上设置与定位卡115类似的结构,从而完成第三法兰部32与第二法兰部23的对接固定,实现坑口模块3与连接模块2的连接。
[0057]安装完成后,每一过滤模块I汇流槽11两端被第一法兰部114围绕的开口分别与两个连接模块2主体20端部被第二法兰部23围绕的开口连通,同时连接模块2主体20端部被第二法兰部23围绕的开口与坑口模块3坑口汇流槽31端部被第三法兰部32围绕的开口连通,进而在所有过滤模块1、连接模块2及坑口模块3之间形成完整流道。流入安全壳地坑的冷却剂由滤筒12上的孔洞进入到环形区间124内并被过滤,过滤后的再循环水在汇流槽11与主体20组成的流道内流向坑口汇流槽31,并进入泵入口,实现重复利用。
[0058]本实施例中的螺柱可以是直接成型于相应位置,也可以是先在相应位置打孔后将再穿设现成的螺柱。
[005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过滤器由三种模块组成,实现了模块化,且这三种模块都有统一的规格,生产加工简单,成本较低。在组装时坑口模块3对应于地坑中的泵入口处,连接模块2起连接作用并与过滤模块I及坑口模块3连通成为一整体的流道,相邻模块间的连接通过第一法兰部114、第二法兰部23及第三法兰部32的对接来实现,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