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除雾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60464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气体除雾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除雾器。
【背景技术】
[0002]在许多化工工艺过程中,经常要将少量的以细小雾滴存在的液体从大量的工艺气体中除去。附图的图1中显示的是一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除雾器。该除雾器包括圆筒型的壳体I和容纳在壳体I中的过滤筒2,过滤筒2大致呈圆形柱体。在过滤筒2上敷设有内外包有布料(或网格布)的滤棉30。气体从滤棉30的外侧的侧面流动到滤棉30的内侧的过程中,气体中所夹带的雾状液滴被滤棉30捕捉,而气体则可以穿过滤棉30流入滤芯内侧,再向上流出除雾器。
[0003]由于外壳I为圆筒型,而过滤筒2也为圆形柱体,因此过滤筒2在外壳I中的分布往往如附图的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过滤筒2之间的气相空间很不均匀,造成推动气体流过滤棉30的压力场也很不均匀,进而使得流过滤棉30的气速不均匀。这对去除气体中的液体雾滴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0004]另外,通常情况下这类气体除雾器均是将敷设在过滤筒2上的滤棉30做成一整块(见图1),像一块大棉被一样裹在过滤筒2上。液体被滤棉30捕捉后,沿着滤棉30自上而下逐渐沉积。由于整个过滤筒2上的滤棉30为一整块,面积庞大,因此被滤棉30收集下来的液体往往在滤棉30中停留很长时间,造成相当面积的滤棉30被液体饱和而丧失继续吸收液体的能力,导致大大降低了除雾器的除雾效率。
[0005]另外,圆筒型气体除雾器由下部进气,由于气速较高,使得气体进入除雾器后依惯性向前冲击,撞击外壳I的内壁后再反弹。这一过程往往在除雾器下部引起湍流涡团,造成上部空间的气压场更不均匀,对除雾效果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
[0006]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现有的圆筒型气体除雾器往往除雾效果差,连续工作周期短,滤棉更换频繁。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除雾器,用以强化除雾效果,延长除雾器的工作周期。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除雾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底部和顶部封闭的过滤筒,过滤筒沿着壳体的纵向方向分布,其中,过滤筒上敷设有沿着过滤筒的纵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的多个滤芯单元,并且每个滤芯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从滤芯单元上滴下的液体的底部流道。
[0009]优选地,壳体中分布有多个过滤筒,在气体除雾器的横截面上,各个过滤筒的外缘之间保持大致相等的距离。
[0010]优选地,多个过滤筒沿着壳体的周向分布,并且沿着壳体的径向方向形成靠近壳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内层过滤层和远离壳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外层过滤层。
[0011]优选地,在气体除雾器的横截面上,各个过滤筒呈多边形,并且滤芯单元包括沿着多边形的周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的多块滤芯块。
[0012]优选地,每块滤芯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收集从滤芯块上滴下的液体的侧部流道,侧部流道和底部流道相连通。
[0013]优选地,位于内层过滤层的多个过滤筒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各个三角形的顶角朝向壳体的中心设置;位于外层过滤层的多个过滤筒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各个梯形的上底边靠近壳体的中心设置。
[0014]优选地,壳体的容腔包括自顶部至底部依次分隔开设置的过滤腔、气体腔和集液腔,过滤筒容纳在过滤腔中,并且各个过滤筒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气体腔伸入到集液腔中的排液管。
[0015]优选地,气体腔中设置有呈筒状的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气体进入气体腔的第一气流通道,气体分布器的内壁围合成的空间形成气体进入过滤腔的第二气流通道,气体分布器上分布有允许气体流过的通孔。
[0016]优选地,与气体腔相对应的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气体分布器与壳体不同轴设置,其中,靠近进气口处的气体分布器和壳体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进气口处的气体分布器和壳体之间的间距。
[0017]优选地,在气体分布器的正对进气口的部位设置有V形槽状的挡板,挡板的槽底外部朝向进气口设置,以引导气体沿着进气口的两侧流入第一气流通道。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气体除雾器中的滤棉沿纵向方向和周向方向分隔成独立的小除雾单元,并且在每个除雾单元的两侧和底部均设置收集液体的流道。这样,有效地避免了收集下来的液体在滤棉中停留时间过长的问题,也就避免了滤棉容易被液体饱和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气体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另外,本发明还将各个过滤筒的外缘之间设置成保持大致相等的距离。这样,在不同的过滤筒上的滤芯单元的外侧,气相空间的大小基本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藉此,可以保证各个除雾单元的外侧气相压力场均匀,保证流过各个除雾单元的气速均匀,从而有利于改善除雾效果。另外,本发明还设置了气体分布器以形成多级梯降的旋风流,从而确保进入除雾器的气体能迅速地在整个除雾器的截面上均匀分布。另外,本发明在不改变圆筒形气体雾除雾器与外部接口的条件下,改变除雾器的内部结构,因此设备改造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0019]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显示的是一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除雾器;
[0022]图2是图1中所示的除雾器的俯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气体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
[0024]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液体的流动方向;
[0025]图5是图4所示的过滤筒的俯视图;
[0026]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气体除雾器的过滤腔的俯视图;
[0027]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气体除雾器的气体腔的俯视图;
[0028]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I 壳体 11过滤腔 12气体腔
[0031]13集液腔
[0032]2 过滤筒
[0033]3 滤芯单元31滤芯块 30滤棉
[0034]4 底部流道5内层过滤层 6外层过滤层
[0035]7 侧部流道8排液管
[0036]9 气体分布器91第一气流通道92第二气流通道
[0037]93通孔94挡板
[0038]10 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40]参考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除雾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气体除雾器包括外壳I。本发明的气体除雾器的外壳I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圆筒型结构,通过对容纳在外壳I内部的结构的改造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这样,原有的气体除雾器的外壳以及外部接口都可以继续使用,并且其在设备现场所占有的空间基本一样,藉此可以大大降低改造成本。
[004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壳体I中设置有过滤筒2。过滤筒2的顶部和底部封闭,并且过滤筒2沿着壳体I的纵向方向分布。在过滤筒2上敷设有滤芯单元3,用以捕捉气体中的液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个过滤筒2上设置有多个滤芯单元3,各个滤芯单元3沿着过滤筒2的纵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这样,就将现有技术中如同大棉被一样的滤棉进行了沿纵向方向的分割,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收集下来的液体在滤芯单元3中停留时间过长的问题,也就避免了滤芯单元3容易被液体饱和的问题。藉此,可以大大提高滤芯单元3的除雾效果,并且延长滤芯单元3的工作周期。另外,参考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个滤芯单元3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流道4。这样,从每个滤芯单元3上滴下的液体可以收集在底部流动4中,最终汇集到出液口并排出到气体除雾器外部。可以发现,本发明中的每个滤芯单元3都是独立的过滤单元,而被滤芯单元3收集到的液体也都是独立的流动单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滤芯单元3的除雾效果,还有利于检修维护。
[0042]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气体除雾器的俯视图,示出气体除雾器的内部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壳体I中分布有多个过滤筒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过滤筒2可以沿着壳体I的周向分布,即,多个过滤筒2分布成大致的环形形状。进一步,为了提高除雾效率,还可以在壳体I中设置更多的过滤筒2,将这些过滤筒2分布在多个环形形状上。例如但不限于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多个过滤筒2沿着壳体I的径向方向形成内外两层,其中,靠近壳体I的纵向中心线的为内层过滤层5,远离壳体I的纵向中心线的为外层过滤层6。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壳体I中的空间,提高除雾效率。
[0043]进一步,如图6中所示,在气体除雾器的横截面上,各个过滤筒2的外缘之间保持大致相等的距离。这样,不同的过滤筒2上的滤芯单元3的外侧气相空间的大小基本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藉此,可以保证各个滤芯单元3的外侧气相压力场均匀,保证流过各个滤芯单元3的气速均匀,从而有利于提高除雾效果。
[0044]参考图4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气体除雾器的横截面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