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9847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属于碱纤维素的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在碱纤维素处理工艺过程中,老成后的碱纤维素送入下一道工序时,将通过小旋风送风而使碱纤维素分离。当风送碱纤维素送入小旋风时,小旋风通过螺旋环绕方式,利用降低风压和碱纤维素自重原理将碱纤维素沉降下来,而送风将被小旋风的上排风口送入风管直排,从而实现风送碱纤维素分离。

而此种分离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送风将受罗茨风机影响,导致风压不够稳定,严重影响风送效果,将导致一部分碱纤维素被小旋风的排风管送走,造成不必要的原材料浪费且严重影响7S现场,间接给员工带来工作劳动强度。

2、送风管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给空气带来很多风化碱纤维素,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恶化车间及园区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旋风分离器。此尾气处理装置在排风管末端设置有液封槽,从而实现生产线上风化碱纤得到有效的环保处理,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同时,减少了员工工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旋风、排风管、液封槽,小旋风上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末端设有液封槽,液封槽顶部设有向下的溢流管,液封槽底部设有向下的引流管,且溢流管与引流管于下端合管。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管尾部开口为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液封槽中装有1/4~3/4液位的生产水。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为DN125管。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为DN125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原理为:

在碱纤维素尾气处理装置工作时,在小旋风上的排风管末端设置的液封槽,保证液封槽内的液位,将呈喇叭状的排风管口尾部淹没在液位下,将风化碱纤通过生产水密封变成水浆粥;在液封槽顶部设有溢流管,方便控制液位溢流,其次在液封槽底部安装有DN125管而作为引流管,将处理之后的水浆粥定向且有序排放,这样将实现小旋风尾气所携带的风化碱纤有效处理。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 在本实用新型中,液封槽的设置,使将排风管内部的风化碱纤通过排风管出口而达到液封效果,并将空气中的风化碱纤几乎接近零排放,将有效提高空气质量。同时,使风送碱纤达到碱纤和尾气稳定并有效分离,保证排风风压稳定,有效提高小旋风分离效果;

2. 在本实用新型中,溢流管和引流管的设置,有助于液封槽中压力的稳定,而不致使水浆粥回流至排风管,而影响生产。并且,溢流管和引流管的设置,使水浆粥有效排除,资源循环再利用;

3. 在本实用新型中,排风管尾部开口设置为喇叭状,有助于增大排风管尾部与生产水的接触面积,进行快速、及时的封液;

4. 在本实用新型中,生产水的设置,有利于碱纤与尾气的稳定分离,并实现集中收集,规范排放,将有效改善公司7S现场,且间接降低员工生产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小旋风,2、排风管,3、液封槽,4、溢流管,5、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小旋风1、排风管2、液封槽3,小旋风1上连接有排风管2,排风管2末端设有液封槽3,液封槽3顶部设有向下的溢流管4,液封槽3底部设有向下的引流管5,且溢流管4与引流管5于下端汇合。

实施例2

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小旋风1、排风管2、液封槽3,小旋风1上连接有排风管2,排风管2末端设有液封槽3,液封槽3顶部设有向下的溢流管4,液封槽3底部设有向下的引流管5,且溢流管4与引流管5于下端汇合。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管2尾部开口为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液封槽3体积为1.8m3,且液封槽3中装有1/4液位的生产水。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4为DN125管。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5为DN125管。

实施例3

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小旋风1、排风管2、液封槽3,小旋风1上连接有排风管2,排风管2末端设有液封槽3,液封槽3顶部设有向下的溢流管4,液封槽3底部设有向下的引流管5,且溢流管4与引流管5于下端汇合。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管2尾部开口为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液封槽3体积为2.0m3,且液封槽3中装有1/2液位的生产水。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4为DN125管。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5为DN125管。

实施例4

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小旋风1、排风管2、液封槽3,小旋风1上连接有排风管2,排风管2末端设有液封槽3,液封槽3顶部设有向下的溢流管4,液封槽3底部设有向下的引流管5,且溢流管4与引流管5于下端汇合。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管2尾部开口为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液封槽3体积为2.2m3,且液封槽3中装有3/4液位的生产水。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4为DN125管。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5为DN125管。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小旋风1上的排风管2内部飘散的风化碱纤通过液封槽3液位密封集中处理。在小旋风1上排风管2末端设置的液封槽3,保证液封槽3内的液位,将呈喇叭状的排风管2口尾部淹没在液位下,将风化碱纤通过生产水密封变成水浆粥;在液封槽3顶部设有溢流管4,方便控制液位溢流,其次在液封槽3底部安装有DN125管而作为引流管5,将处理之后的水浆粥定向且有序排放。这样将实现小旋风1尾气所携带的风化碱纤有效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