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9789发布日期:2020-06-26 20:2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scr脱硝系统热解炉所需的稀释风由锅炉空预器两侧热一次风母管抽取,汇合后经增压风机增压进入热解炉加热后,为尿素热解提供热源。但一次风经过空预器加热后含一定的粉尘,容易与喷氨管道上的尿素结晶粘附混合,加重管道内结晶大小,造成喷氨管道堵塞。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可有效解决热解炉稀释风除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包括稀释风母管,所述的稀释风母管上串联有旋流除灰分离器,旋流除灰分离器包括串联的分离器主体和风机,所述分离器主体是由多个旋流分离单元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的多级分离机构,每个旋流分离单元均包括分离筒,分离筒是由呈圆筒形的旋流上筒体和呈倒锥形的旋流漏斗上下密封连接在一起构成的柱状中空结构,旋流上筒体的顶板中心装有出风管路,出风管路包括竖直段管路和水平段管路,竖直段管路的下部伸入旋流上筒体内腔且下端开口,竖直段管路的上部伸出旋流上筒体外部且与水平段管路相连,旋流上筒体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的进风管路,相邻两旋流分离单元中,上一级旋流分离单元的水平段管路与下一级旋流分离单元的进风管路相连,各个旋流分离单元的旋流漏斗下口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落灰通道与灰斗相连。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路位于旋流上筒体的一侧,且进风管路的轴向与旋流上筒体的切线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的竖直段管路与旋流上筒体同轴,且竖直段管路伸入旋流上筒体部分的长度超过旋流上筒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二。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通过在稀释风母管上增加旋流除灰分离器,旋流除灰分离器是由多个旋流分离单元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的多级分离机构,含尘气体进入各个旋流分离单元后,气体和灰尘均进行旋流分离,从而对含尘气体进行多级旋流分离,最终达到除灰尘的目的,从而改善喷氨系统管道堵塞的情况,使用方便,效果好,是热解炉稀释风除灰装置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流除灰分离器的剖视图(3个旋流分离单元)。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流除灰分离器的俯视图(3个旋流分离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稀释风母管2,所述的稀释风母管2上串联有旋流除灰分离器,旋流除灰分离器包括串联的分离器主体4和风机,所述分离器主体是由多个旋流分离单元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的多级分离机构,每个旋流分离单元均包括分离筒,分离筒是由呈圆筒形的旋流上筒体41和呈倒锥形的旋流漏斗42上下密封连接在一起构成的柱状中空结构,旋流上筒体41的顶板中心装有出风管路,出风管路包括竖直段管路44和水平段管路45,竖直段管路44的下部伸入旋流上筒体41内腔且下端开口,竖直段管路的上部伸出旋流上筒体外部且与水平段管路45相连,旋流上筒体41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的进风管路43,相邻两旋流分离单元中,上一级旋流分离单元的水平段管路与下一级旋流分离单元的进风管路相连,各个旋流分离单元的旋流漏斗下口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落灰通道46与灰斗5相连。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进风管路43位于旋流上筒体41的一侧,且进风管路43的轴向与旋流上筒体41的切线方向平行,这样当含尘气体从进风管路进入旋流上筒体时,在负压和旋流上筒体内壁的导向作用下,气流和灰尘均环绕旋流上筒体内壁向下形成螺旋流,如图2中实线箭头a所示,当向下的螺旋流含尘气体输送到竖直段管路44的下口时,由于气体和灰尘容重的不同,气体在负压作用下从竖直段管路下口向上输送,灰尘在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旋流向下输送,从落灰通道落入灰斗,从竖直段管路向上输送的气流进入下一级旋流分离单元继续旋流分离除尘,如此循环,最终将含尘气体中绝大多数的灰尘都进行分离清除,得到除尘后的稀释风,从而改善喷氨系统管道堵塞的情况;

所述的竖直段管路44与旋流上筒体41同轴,且竖直段管路44伸入旋流上筒体41部分的长度超过旋流上筒体41总高度的三分之二,竖直段管路位于旋流上筒体的中心,竖直段管路与旋流上筒体之间的间隙就形成一个环形的通道,含尘气流能够环形该通道向下输送形成螺旋流。竖直段管路的长度超过旋流上筒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二的目的是保证气流携带灰尘进行螺旋输送的距离,保证灰尘具备足够的分离离心力。

所述灰斗5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排灰通道7,排灰通道7上设置有阀门8,打开阀门即可将储存的灰尘输送至灰库,进行定期清理。

所述的风机包括并联的第一风机3a和第二风机3b,风机用于为各个旋流分离单元提供负压,设置并联的2个风机作用是,当其中一个风机进行检修或故障时依然可以进行正常除尘。

所述的落灰通道46上设置有闸阀,闸阀图中未给出,闸阀可采用永嘉精拓阀门有限公司销售的型号为pz943h-16c的系列电动刀型闸阀,当进行灰斗清理时可以关闭闸阀。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锅炉a侧一次风管1a和锅炉b侧一次风管1b均与稀释风母管2相连,锅炉a、b侧热一次风汇合后稀释风母管上,含粉尘的气体从进风管路进入旋流除灰分离器第一级的旋流分离单元的上筒体,如图3所示,由于进风管路43位于旋流上筒体41的一侧,且进风管路43的轴向与旋流上筒体41的切线方向平行,在负压和旋流上筒体内壁的导向作用下,气流和灰尘均环绕旋流上筒体内壁向下形成螺旋流(如图2中实线箭头a所示),当向下的螺旋流含尘气体输送到竖直段管路44的下口时,由于气体和灰尘容重的不同,气体容重小,灰尘容重大,气体在负压作用下从竖直段管路下口向上输送进入第二级旋流分离单元,灰尘6在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旋流向下输送(如图2中虚线箭头b所示),从落灰通道落入灰斗,从竖直段管路向上输送的气流进入下一级旋流分离单元继续旋流分离除尘,如此循环,最终将含尘气体中绝大多数的灰尘都进行分离清除,得到除尘后的稀释风,从而改善喷氨系统管道堵塞的情况,经实际应用,除灰率达到85%~9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通过在稀释风母管上增加旋流除灰分离器,旋流除灰分离器是由多个旋流分离单元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的多级分离机构,含尘气体进入各个旋流分离单元后,气体和灰尘均进行旋流分离,从而对含尘气体进行多级旋流分离,最终达到除灰尘的目的,从而改善喷氨系统管道堵塞的情况,使用方便,效果好,是热解炉稀释风除灰装置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包括稀释风母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风母管(2)上串联有旋流除灰分离器,旋流除灰分离器包括串联的分离器主体(4)和风机,所述分离器主体是由多个旋流分离单元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的多级分离机构,每个旋流分离单元均包括分离筒,分离筒是由呈圆筒形的旋流上筒体(41)和呈倒锥形的旋流漏斗(42)上下密封连接在一起构成的柱状中空结构,旋流上筒体(41)的顶板中心装有出风管路,出风管路包括竖直段管路(44)和水平段管路(45),竖直段管路(44)的下部伸入旋流上筒体(41)内腔且下端开口,竖直段管路的上部伸出旋流上筒体外部且与水平段管路(45)相连,旋流上筒体(41)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的进风管路(43),相邻两旋流分离单元中,上一级旋流分离单元的水平段管路与下一级旋流分离单元的进风管路相连,各个旋流分离单元的旋流漏斗下口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落灰通道(46)与灰斗(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路(43)位于旋流上筒体(41)的一侧,且进风管路(43)的轴向与旋流上筒体(41)的切线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段管路(44)与旋流上筒体(41)同轴,且竖直段管路(44)伸入旋流上筒体(41)部分的长度超过旋流上筒体(41)总高度的三分之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5)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排灰通道(7),排灰通道(7)上设置有阀门(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包括并联的第一风机(3a)和第二风机(3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灰通道(46)上设置有闸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解炉稀释风旋流除灰分离装置,技术方案是,包括稀释风母管,所述的稀释风母管上串联有旋流除灰分离器,旋流除灰分离器包括串联的分离器主体和风机,所述分离器主体是由多个旋流分离单元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的多级分离机构,每个旋流分离单元均包括分离筒,分离筒是由呈圆筒形的旋流上筒体和呈倒锥形的旋流漏斗上下密封连接在一起构成的柱状中空结构,旋流上筒体的顶板中心装有出风管路,旋流上筒体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的进风管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稀释风母管上增加旋流除灰分离器,含尘气体进入各个旋流分离单元后,气体和灰尘均进行旋流分离,最终达到除灰尘的目的,从而改善喷氨系统管道堵塞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张风雷;方航;祝英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