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6715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属于生物质碳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生物炭技术是将生物质(如作物秸杆和林业废弃物等)或其衍生物进行碳化,然后以一定的方式施用于土壤以获得相应经济、生态和环境收益的科学和技术理念。生物炭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固碳潜力和对我国农业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的评估表明,如果生物炭技术能够在我国农业中推广应用,仅作物秸杆的碳化就可以每年固定5亿吨CO2当量。如果该固碳方式被纳入联合国碳减排方案或我国将其纳入未来国内碳交易市场之中,则按目前的国际碳市场价格13欧元/吨估算,该技术的应用可使我国农业每年增收4000亿元人民币。如此大的经济收益必然大幅度提高秸杆利用价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秸杆有效利用率低下和秸杆焚烧问题;生物炭技术的粮食增产潜力为20%-200%,这为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条件下实现退化土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可倉泛。
[0003]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碳化方法在技术途径的选择上普遍采用干馏法,即在无氧条件下加热使生物质产生裂解反应,最终生成炭黑、生物油、和成气等。自1970年直至今利用干馏法原理生产生物炭的技术专利就有近170项之多。干馏法途径技术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其中 CN102020999A、CN200920232191.9、CN201110433923.2 等技术均涉及利用生物质生产生物炭等产品,但这些技术存在纯粹以裂解油和合成气作为燃烧物可能会出现不能燃烧以及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解决裂解油和合成气不能燃烧以及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包括油气输送管、空气管、喷油嘴和点火枪,油气输送管与空气管连通,还包括穿过空气管并设置在空气管内的燃料补充管,且燃料补充管与喷油嘴连接,点火枪设置在空气管的下方并向上倾斜。
[0006]所述的空气管上设有旋转阀。
[0007]所述的空气管与空气增压机连接。
[0008]所述的燃料补充管通过旋转阀、增压泵与柴油储蓄箱连接,增压泵与增压动力源连接。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喷气燃烧装置通过增加燃料补充管,可以解决因裂解油和合成气浓度不够造成的不燃烧或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并且空气管上设置旋转阀可以调节空气的进气量,燃料补充管也可通过相应的旋转阀进行调节。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
[0010]【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考图1,本发明喷气燃烧装置包括油气输送管2、空气管1、喷油嘴3和点火枪4,油气输送管2与空气管I连通,喷气燃烧装置还包括穿过空气管(I)并设置在空气管I内的燃料补充管5,用以提供燃烧原料,且燃料补充管5与喷油嘴3连接,点火枪4设置在空气管I的下方并向上倾斜,便于点火燃烧。
[0012]所述的空气管I上设有旋转阀,用以调节空气量的大小。
[0013]所述的空气管I与空气增压机连接,用以提供喷射的空气。
[0014]所述的燃料补充管5通过旋转阀、增压泵与柴油储蓄箱连接,增压泵与增压动力源连接,旋转阀用来调节空气量的大小。
【主权项】
1.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包括油气输送管(2 )、空气管(I)、喷油嘴(3 )和点火枪(4),油气输送管(2)与空气管(I)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过空气管(I)并设置在空气管(I)内的燃料补充管(5 ),且燃料补充管(5 )与喷油嘴(3 )连接,点火枪(4)设置在空气管(I)的下方并向上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管(I)上设有旋转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管(I)与空气增压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补充管(5)通过旋转阀、增压泵与柴油储蓄箱连接,增压泵与增压动力源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碳化设备的喷气燃烧装置,包括油气输送管、空气管、喷油嘴和点火枪,油气输送管与空气管连通,还包括穿过空气管并设置在空气管内的燃料补充管,且燃料补充管与喷油嘴连接,点火枪设置在空气管的下方并向上倾斜。本发明通过增加燃料补充管,可以解决因裂解油和合成气浓度不够造成的不燃烧或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并且空气管上设置旋转阀可以调节空气的进气量,燃料补充管也可通过相应的旋转阀进行调节。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
【IPC分类】C10B57/00, C10B53/02
【公开号】CN105087027
【申请号】CN201410189915
【发明人】何云勇
【申请人】何云勇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5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