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361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装置,尤其是用于机动车上的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进气口均是直接与化油器相连接,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经化油器进入发动机,发动机进气量不足或不稳定、连贯,进入发动机的混合气雾化就不充分,因而燃烧也不充分,导致发动机内积碳较多,排出的气体对环境污染大,燃烧效率不理想,并使发动机转速不平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发动机排气污染量的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设计一种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其特征是在圆柱形壳体内焊接的支架,在支架内圈通过轴承安装有中心轴,在中心轴上固套有1~5个风扇叶轮,并由螺母或锥形螺套限位。
所述风扇叶轮旋向相同,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圆柱形壳体的一端安装有锥形前安装接头,前安装接头的大直径端与壳体连接,小直径端向外伸出,并形成圆锥管和圆管的结合体。
在圆柱形壳体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前安装接头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锥形后安装接头,其大直径端与壳体连接,小直径端上套装有后进气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是在圆柱形壳体内的中心轴上固套有2个风扇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是将后安装接头及后进气胶管替换成法兰盘,并用螺栓与发动机进气口的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动机进气口工作时产生的真空吸力,带动风扇叶轮高速旋转,进而为发动机提供冷空气的连续进气量,解决了自然吸气所产生的进气量不足的问题,使混合气充分雾化,从而减少了发动机积碳和排气污染,提高了燃烧效率,发动机转速也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燃油充分雾化,排气污染小,发动机转速稳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看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后进气胶管1、后安装接头2、外壳3、支架4、前安装接头5、锥形螺套6、中心轴7、轴承8、风扇叶轮9、螺母10组成,其中在圆柱形壳体3内焊接的支架4,在支架4内圈通过轴承8安装有中心轴7,在中心轴7上固套有1~5个风扇叶轮9,并由螺母10或锥形螺套6限位。
如图1所示在圆柱形壳体3的一端安装有锥形前安装接头5,前安装接头5的大直径端与壳体3连接,小直径端向外伸出,并形成圆锥管和圆管的结合体。在圆柱形壳体3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前安装接头5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锥形后安装接头2,其大直径端与壳体3连接,小直径端上套装有后进气胶管1。
参看图2、图3,所述风扇叶轮9旋向相同,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圆柱形壳体3内的中心轴7上固套有2个风扇叶轮9。风扇叶轮9的锥形螺套6靠近前安装接头5,并与前安装接头5的锥形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前安装接头5联接原有化油器,后进气胶管1联接发动机。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的真空吸力带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叶轮9连续不断高速旋转,由化油器1进入本实用新型,再进入发动机。由于经本实用新型之后的混合气流速加快,并且流量稳定,因此发动机进气量增加,且更稳定,同时,从化油器进入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气撞击壳体内壁,使混合气雾化更充分,燃烧更完全。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其特征是在圆柱形壳体(3)内焊接的支架(4),在支架(4)内圈通过轴承(8)安装有中心轴(7),在中心轴(7)上固套有1~5个风扇叶轮(9),并由螺母(10)或锥形螺套(6)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轮(9)旋向相同,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壳体(3)的一端安装有锥形前安装接头(5),前安装接头(5)的大直径端与壳体(3)连接,小直径端向外伸出,并形成圆锥管和圆管的结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壳体(3)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前安装接头(5)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锥形后安装接头(2),其大直径端与壳体(3)连接,小直径端上套装有后进气胶管(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壳体(3)内的中心轴(7)上固套有2个风扇叶轮(9)。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进气真空增压器,其特征是在圆柱形壳体(3)内焊接的支架(4),在支架(4)内圈通过轴承(8)安装有中心轴(7),在中心轴(7)上固套有1~5个风扇叶轮(9),并由螺母(10)或锥形螺套(6)限位。在圆柱形壳体(3)的一端安装有锥形前安装接头(5),在圆柱形壳体(3)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前安装接头(5)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锥形后安装接头(2),在后安装接头(2)的小直径端上套装有后进气胶管(1)。该实用新型安装在化油器和发动机之间,在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的真空吸力带动风扇叶轮9连续不断高速旋转,使燃油充分雾化,从而减少了发动机积碳和排气污染,提高了燃烧效率。
文档编号F02M29/02GK2841991SQ20052001010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柏言平 申请人:柏言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