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106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凸轮轴一起旋转;第2旋转体,其与上述内燃机的曲轴一起旋转,并且可以相对于上述第1旋转体旋转;控制单元,其变更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相位;以及受扭螺旋弹簧,其将上述第1旋转体向相对于上述第2旋转体处于超前角的方向预紧。
背景技术
通常,在具有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内燃机运行时,凸轮轴承受气门弹簧的阻力。由此,相对于与上述曲轴一起旋转的第2旋转体的旋转,与凸轮轴一起旋转的第1旋转体的相对相位经常延迟。为了解决在上述第1旋转体中产生的相位延迟,在现有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设有受扭螺旋弹簧,其将第1旋转体向相对于第2旋转体处于超前角的一侧预紧。
另外,设置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个目的与内燃机的起动相关。起动大多将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通过液压锁止在规定的相位状态来进行。但是,在起动时由于进行相位控制的油的供给不充分,第1旋转体容易相对于第2旋转体进行往复转动,所以有时候难以锁止。特别是,在第1旋转体相对于第2旋转体位于滞后角侧的情况下,由于施加于上述凸轮轴的阻力,第1旋转体不能提前角度,无法迅速地锁止。因此,设置受扭螺旋弹簧,构成能够迅速地进行上述锁止操作的装置。
这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有如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在受扭螺旋弹簧的螺旋弹簧部与第1旋转体或第2旋转体的各圆周面之间设有间隙。由此,在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时,即使螺旋弹簧部沿内径方向变小,也能够防止受扭螺旋弹簧的螺旋弹簧部与上述各周面接触而产生过量的摩擦阻力,使受扭螺旋弹簧无法发挥预期的弹簧力。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76312号公报(段落序号0014、0032、图1)发明内容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假如基于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受扭螺旋弹簧产生轴心相对于第1、第2旋转体的轴心倾斜的变形,则即使设置了间隙,螺旋弹簧也可能与旋转体的周面接触。而且,螺旋弹簧部以沿整个长度方向固定的圆筒状构成卷绕直径。由此,难以预测螺旋弹簧部的哪一部分会和旋转体的周面接触,例如有可能螺旋弹簧部的中央部附近与旋转体接触。该情况下,由于中央部附近的螺旋弹簧部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于旋转体的相对移动量较大,所以一旦与旋转体接触,则会对阀开闭定时的适当控制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所具有的缺点,提供一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能够避免受扭螺旋弹簧的螺旋弹簧部和旋转体之间产生过量的摩擦阻力,从而受扭螺旋弹簧无法发挥预期的弹簧力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凸轮轴一起旋转;第2旋转体,其与上述内燃机的曲轴一起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旋转体旋转;控制单元,其变更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相位;以及受扭螺旋弹簧,其将上述第1旋转体向相对于第2旋转体位于超前角的方向预紧,其特征在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具有一对卡止部,其分别与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卡止;以及线圈部,其位于上述一对卡止部之间,另外,上述线圈部具有一对保持区域,其连接上述各卡止部,可以相对于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同轴形成的各周面,定位上述线圈部;以及扭矩产生区域,其位于上述一对保持区域之间,并且,上述保持区域和上述扭矩产生区域相互之间的卷绕直径不同。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保持区域和扭矩产生区域之间的卷绕直径不同,扭矩产生区域总是与被对应的卡止部卡止的旋转体的周部向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分离。由此,即使在基于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的线圈部的直径减少,扭矩产生区域的一部分或整体靠近任意一个旋转体的情况下,扭矩产生区域也总是利用保持区域而保持与对应的旋转体的周面向径向分离的位置。其结果,扭矩产生区域不受到来自第1旋转体或第2旋转体的圆周面的摩擦力,受扭螺旋弹簧发挥预期的弹簧力,能够良好地控制阀开闭定时。
另外,保持区域的长度根据旋转体的曲率或受扭螺旋弹簧的形状等变化。例如,也会有仅非常靠近上述卡止部的部分成为保持区域的情况,也会有一圈的一半(180°)成为保持区域的情况。保持区域的作用在于,在受扭螺旋弹簧基于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而扭转变形时,使扭矩产生区域与各旋转体分离。保持区域为非常接近卡止部的线圈部位。由此,受扭螺旋弹簧在进行扭转变形时,相对于卡止部或旋转体的相对移动量非常小,即使与旋转体接触,也基本上可以忽视其影响。但是,由于扭矩产生区域位于比保持区域更远离卡止部的位置,所以受扭螺旋弹簧在进行扭转变形时,相对于卡止部或旋转体的相对移动量较大。由此,如果与旋转体接触,则其影响较大,为了使受扭螺旋弹簧发挥预期的弹簧力,必须防止扭矩产生区域和旋转体之间的接触。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为,上述一对保持区域通过在从上述各卡止部开始一圈之内的范围内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各周面接触,从而相对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定位上述线圈部。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保持区域与旋转体的各圆周面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相对于旋转体定位线圈部。另外,由于接触范围为从卡止部开始一圈之内,所以接触部与旋转体圆周面的摩擦不会对旋转体的旋转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为,在形成上述扭矩产生区域的线圈之中,沿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轴心方向邻接的线圈彼此之间,无论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都维持非接触状态。
根据本技术方案,在基于施加于受扭螺旋弹簧的2个卡止部的扭转力从而螺旋弹簧紧张或松弛的情况下,沿着受扭螺旋弹簧的轴心方向邻接的线圈总是维持非接触状态。由此,构成扭矩产生区域的线圈彼此之间不产生摩擦力,受扭螺旋弹簧能够更可靠地发挥预期的弹簧力。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为,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上述一对卡止部中的一个,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之中配置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内侧的旋转体的外周面卡止,上述一对卡止部中的另一个,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之中配置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外侧的旋转体的内周面卡止,上述扭矩产生区域,具有大于与卡止于上述外周面上的上述一个卡止部连接的保持区域的卷绕直径,并具有小于与卡止于上述内周面上的上述另一个卡止部连接的保持区域的卷绕直径。
根据本技术方案,受扭螺旋弹簧的扭矩产生区域,由于具有大于与卡止于旋转体外周面上的卡止部连接的保持区域的卷绕直径,所以总是与该旋转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另外,扭矩产生区域由于具有小于与卡止于旋转体内周面上的卡止部连接的保持区域的卷绕直径,所以总是与该旋转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分离。由此,即使基于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扭矩产生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靠近任意一个旋转体,扭矩产生区域也必然保持在与保持区域向径向内侧或外侧分离的位置。其结果,扭矩产生区域并不接触第1旋转体及第2旋转体的圆周面,受扭螺旋弹簧发挥预期的弹簧力,能够良好地控制阀开闭定时。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为,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与配置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外侧的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周面卡止,上述扭矩产生区域,具有小于与上述各卡止部连接的一对保持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卷绕直径。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扭矩产生区域的卷绕直径小于保持区域的卷绕直径,所以扭矩产生区域的线圈整体总是与旋转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由此,即使基于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扭矩产生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靠近任意一个旋转体,扭矩产生区域也可靠地避免与第1旋转体或第2旋转体的圆周面接触,受扭螺旋弹簧发挥预期的弹簧力,能够良好地控制阀开闭定时。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为,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与配置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内侧的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的外周面卡止,上述扭矩产生区域,具有大于与上述各卡止部连接的一对保持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卷绕直径。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扭矩产生区域的卷绕直径大于保持区域的卷绕直径,所以扭矩产生区域的线圈整体总是与旋转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分离。由此,即使基于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扭矩产生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靠近任意一个旋转体,扭矩产生区域也可靠地避免与第1旋转体或第2旋转体的圆周面接触,受扭螺旋弹簧发挥预期的弹簧力,能够良好地控制阀开闭定时。


图1是本发明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沿轴心方向的剖视侧面图。
图2是图1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沿A-A箭头的剖视正面图。
图3是图1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沿B-B箭头的局部剖视正面图。
图4是表示图1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使用的受扭螺旋弹簧的斜视图。
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中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与图3对应的局部剖视正面图。
图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受扭螺旋弹簧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受扭螺旋弹簧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
图1和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1应用于某内燃机中的状态的略图。图1是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1的沿轴心方向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沿A-A箭头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1具有内部转子1(第1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以及能够相对于内部转子1旋转的外部转子2(第2旋转体的一个例子)。内部转子1利用凸轮轴固定螺栓3固定在凸轮轴50上,从而与内燃机的凸轮轴50一体地旋转。外部转子2具有外壳部件5,其从径向外侧包围内部转子1;以及前板6及后板7,它们利用安装螺栓8安装在外壳部件5上。在后板7的外周上形成链轮部7a,该链轮部7a与利用内燃机的曲轴(未图示)被旋转驱动的环状同步带等的驱动传递部件(未图示)啮合。
如图2所示,在外壳部件5的内周侧形成多个凹部5a。这些凹部5a与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一起,构成后述的接受控制用油的流体室10。另外,在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形成的安装槽1c中,多个板状的叶片12利用配置在安装槽1c的底部的叶片弹簧12a(参考图1)向径向外方向预紧,流体室10由叶片12划分为超前角室10a和滞后角室10b。在内部转子1中,在径向贯穿形成与各超前角室10a连通的超前角油路1a和与各滞后角室10b连通的滞后角油路1b。另外,各超前角油路1a之间和各滞后角油路1b之间,分别在位于内部转子1的中心侧的油供给轴衬4的内部,集流为1个超前角油路及滞后角油路。
这些超前角油路及滞后角油路经由电磁阀(未图示)与内燃机的集油盘(未图示)连通。该电磁阀控制从集油盘向超前角室10a及滞后角室10b供给的油量,以调整超前角室10a和滞后角室10b之间的容积比例。由此,在流体室10内的滞后角端面11a和超前角端面11b之间控制叶片12在流体室10内的位置,以调节内部转子1相对于外部转子2的旋转相位。其结果,可以进行相对于曲轴的旋转相位调整由凸轮轴50驱动的阀的开闭定时的控制。即,相对于外部转子2,越使内部转子1沿超前角室10a的容积增加的方向(箭头R1)相对移动,阀开闭定时相对于曲轴的旋转相位就越早。相反,越使其沿滞后角室10b的容积增加的方向(箭头R2)相对移动,阀开闭定时越晚。
图1沿B-B箭头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在内部转子1和外部转子2之间设有受扭螺旋弹簧20。受扭螺旋弹簧20的一个作用是将内部转子1向超前角侧预紧。即,由于凸轮轴受到阀弹簧的阻力而总是相对于外部转子2滞后,所以用于解决该问题。
另外,受扭螺旋弹簧20还具有使内燃机的起动操作平顺化的功能。为了得到内燃机的起动时最优的阀定时,优选在最滞后角和最超前角之间的锁止位置上起动。例如,在使内燃机停止时内部转子位于滞后角侧的情况下,向超前角侧预紧内部转子,以使得在起动时位于锁止位置。
图4表示从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1中取下而未施加外力状态的受扭螺旋弹簧20。受扭螺旋弹簧20具有一对卡止部21a、21b,其分别卡止内部转子1和外部转子2;以及螺旋状的线圈部22,其位于一对卡止部21a、21b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下,与内部转子1卡止的第1卡止部21a呈向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的钩状,另一方面,与外部转子2卡止的第2卡止部21b呈向径向外侧弯曲形成的钩状。另外,线圈部22呈圆锥状的外观,即,沿着受扭螺旋弹簧20的轴心X方向向下而逐渐扩大外径。
在后板7的内周面和在径向上与该后板7的内周面相对的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收容受扭螺旋弹簧20的环状的弹簧室。并且,在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的一个部位上,为了收容第1卡止部21a,形成沿径向延伸的被卡止部1E。另一方面,在外部转子2的内周面的一个部位上,为了收容第2卡止部21b,形成沿径向延伸的被卡止部2E。
在将受扭螺旋弹簧20安装在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1上时,一边将第1卡止部21a以从第2卡止部21b沿周方向向箭头C的方向拉开的方式使其扭转变形,一边将第1卡止部21a卡止在被卡止部1E上,将第2卡止部21b卡止在被卡止部2E上。由此,如果安装完成,则利用受扭螺旋弹簧20的弹性恢复力,内部转子1相对于外部转子2沿箭头D的方向旋转预紧。由此,转子1和外部转子2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在超前角室10a的容积最大、叶片12被向超前角侧端面11b预紧的最大超前角相位状态。
如图3所示,在安装在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1中的状态下,线圈部22具有第1保持区域23a,其连接第1卡止部21a而沿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弯曲;第2保持区域23b,其连接第2卡止部21b而沿外部转子2的内周面弯曲;以及扭矩产生区域25,其位于第1保持区域23a和第2保持区域23b之间。并且,第1、第2保持区域23a、23b和扭矩产生区域25之间的卷绕直径彼此不同。
其结果,扭矩产生区域25利用第1保持区域23a及第2保持区域23b,总是与内部转子1及外部转子2分离。
另外,在图3的状态下,第1保持区域23a和第2保持区域23b分别与内部转子1及外部转子2分离。但是,在内部转子1向滞后角侧相对旋转而以拉紧受扭螺旋弹簧20的方式扭转变形时,例如第1保持区域23a与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接触而使受扭螺旋弹簧20的姿态更加稳定。
例如,在将受扭螺旋弹簧20安装在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1上时,由于以将第1卡止部21a从第2卡止部21b沿周方向向箭头C的方向拉开的方式扭转变形,所以扭矩产生区域25基于上述扭转变形而卷绕直径变小一些。但是,在该情况下,扭矩产生区域25也不会与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接触。另一方面,在向超前角室10a的内部供给油,进行将内部转子1向最大超前角相位状态操作时,受扭螺旋弹簧20松弛,扭矩产生区域25的卷绕直径变大。但是,该情况下,扭矩产生区域25也不会与外部转子2的内周面接触。
另外,在基于与内部转子1和外部转子2之间的相对旋转对应而产生的扭转振动,受扭螺旋弹簧20的线圈部22产生有时松弛、有时紧张的扭转变形的情况下,扭矩产生区域25也不会与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及外部转子2的内周面接触。
在形成扭矩产生区域25的线圈之中,沿受扭螺旋弹簧20的轴心X方向邻接的线圈之间设置为,无论内部转子1和外部转子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都维持非接触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圈数较少,因此扭矩产生区域25呈沿受扭螺旋弹簧20的轴心X的方向卷绕直径连续变化的圆锥状的外观,但如果圈数较多,则也有呈相对于扭矩产生区域25的轴心方向而中央部卷绕直径不变化的圆筒状的情况。
(其他实施方式)<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图3中,示出受扭螺旋弹簧20的线圈部22的大致整体与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及外部转子2的内周面向径向分离的状态。但是,也可以如图5所示,无论内部转子1和外部转子2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如何,受扭螺旋弹簧20的一部分总是按压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而作为第1保持区域23a起作用,受扭螺旋弹簧20的另一部分总是按压外部转子2的内周面而作为第2保持区域23b起作用。根据上述结构,第1保持区域23a及第2保持区域23b相对于内部转子1及外部转子2的各周面的姿态更加稳定。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受扭螺旋弹簧20的第1卡止部21a与内部转子1的外周面卡止,第2卡止部21b与外部转子2的内周面卡止,并且,由于圈数较少,所以线圈部22整体大致呈圆锥状。但是,也有使用如图6所示的在轴心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直径变小的长鼓状的受扭螺旋弹簧120的情况。即,在这里,受扭螺旋弹簧120的第1卡止部121a和第2卡止部121b两者同时呈向径向外侧延伸出的钩状。第1卡止部121a和第2卡止部121b分别与内部转子和外部转子的各内周面卡止。
如果将该受扭螺旋弹簧120安装在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则位于一对卡止部121a、121b之间的线圈部122形成3个区域。一个是第1保持区域123a,其从第1卡止部121a延伸出而与内部转子的内周面接触,以可以相对于该内周面定位线圈部122。另一个是第2保持区域123b,其从第2卡止部121b延伸出而与旋转传递部件的内周面接触,以可以相对于该内周面定位线圈部122。此外还有扭矩产生区域125,其配置在第1保持区域123a和第2保持区域123b之间。
扭矩产生区域125的卷绕直径小于各保持区域123a、123b的卷绕直径,受扭螺旋弹簧120呈轴心方向的中央部直径变小的长鼓状。其结果,扭矩产生区域125利用第1保持区域123a及第2保持区域123b,总是与内部转子及外部转子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分离。
<3>与图6的实施方式相反,也有使用如图7所例示的轴心方向的中央部直径变大的桶状的受扭螺旋弹簧220的情况。即,在这里,受扭螺旋弹簧220的第1卡止部221a和第2卡止部221b两者同时呈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钩状。第1卡止部221a和第2卡止部221b分别与内部转子和外部转子的各外周面卡止。
如果该受扭螺旋弹簧220安装在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则位于一对卡止部221a、221b之间的线圈部222成为具有下述三个区域的形状第1保持区域223a,其可以与内部转子的外周面接触;第2保持区域223b,其可以与外部转子的外周面接触;以及扭矩产生区域225,其配置在第1保持区域223a和第2保持区域223b之间。
扭矩产生区域225的卷绕直径大于第1、第2保持区域223a、223b的卷绕直径,受扭螺旋弹簧220呈轴心方向的中央部直径变大的桶状。其结果,扭矩产生区域225总是与内部转子及外部转子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涉及一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凸轮轴一起旋转;第2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曲轴一起旋转;控制单元,其变更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相位;以及受扭螺旋弹簧,其将上述第1旋转体向相对于第2旋转体位于超前角的方向预紧,本发明作为能够适当地确定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形状的技术,能够应用在上述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凸轮轴一起旋转;第2旋转体,其与上述内燃机的曲轴一起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旋转体旋转;控制单元,其变更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相位;以及受扭螺旋弹簧,其将上述第1旋转体向相对于第2旋转体位于超前角的方向预紧,其特征在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具有一对卡止部,其分别与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卡止;以及线圈部,其位于上述一对卡止部之间,另外,上述线圈部具有一对保持区域,其连接上述各卡止部,可以相对于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同轴形成的各周面,定位上述线圈部;以及扭矩产生区域,其位于上述一对保持区域之间,并且,上述保持区域和上述扭矩产生区域相互之间的卷绕直径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保持区域通过在从上述各卡止部开始一圈之内的范围内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各周面接触,从而相对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定位上述线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扭矩产生区域的线圈之中,沿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轴心方向邻接的线圈彼此之间,无论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都维持非接触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上述一对卡止部中的一个,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之中配置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内侧的旋转体的外周面卡止,上述一对卡止部中的另一个,与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之中配置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外侧的旋转体的内周面卡止,上述扭矩产生区域,具有大于与卡止于上述外周面上的上述一个卡止部连接的保持区域的卷绕直径,并具有小于与卡止于上述内周面上的上述另一个卡止部连接的保持区域的卷绕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与配置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外侧的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周面卡止,上述扭矩产生区域,具有小于与上述各卡止部连接的一对保持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卷绕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与配置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内侧的上述第1旋转体及上述第2旋转体的外周面卡止,上述扭矩产生区域,具有大于与上述各卡止部连接的一对保持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卷绕直径。
全文摘要
一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凸轮轴一起旋转;第2旋转体,其与曲轴一起旋转,同时能够相对于第1旋转体旋转;控制单元,其变更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相位;以及受扭螺旋弹簧,其将第1旋转体向相对于第2旋转体处于超前角的方向预紧,其中,受扭螺旋弹簧具有卡止部,其卡止第1、第2旋转体;以及线圈部,其位于两卡止部之间,线圈部具有一对保持区域,其能够相对于各旋转体的周面定位线圈部;以及扭矩产生区域,其位于一对保持区域之间,保持区域和扭矩产生区域之间的卷绕直径不同。其能够避免受扭螺旋弹簧的螺旋弹簧部和旋转体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受扭螺旋弹簧无法发挥预期的弹簧力。
文档编号F01L1/34GK101031703SQ200580032768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8日
发明者小川和己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