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449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改装车上新型的中冷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用于重卡车上的中冷器,其散热带和扰流带的形状都是“W”形的,其 进气室和出气室的壁厚都是4mm,由于是“W”形的,使得中冷器的散热性能不太好,同时由 于常规中冷器的进气室和出气室的壁厚是4mm,整个中冷器的重量相对比较重,从而导致整 车重量也很重,这样不但成本提高,同时也因为车重而导致整车油耗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中冷器,其目的是提高中冷器的散 热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新型的中冷器,包括进气室和出气室,在所述的进气室 和出气室之间设有交替排列的冷却管和散热带,在所述的散热带上固定设有扰流带。所述扰流带在横向方向上的形状为“U”形,在纵向方向上的形状为波浪形。所述进气室和出气室的壁厚为2.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结构的中冷器,在散热带上固定设有扰流带,扰流带在横 向方向上的形状为“U”形,在纵向方向上的形状为波浪形,使得扰流带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 增加了,因此提高了中冷器的整体强度和散热性能,同时减小了进气室和出气室的厚度,这 样减轻了中冷器的重量,节约了成本。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中标记为1、进气室,2、冷却管,3、散热带,4、出气室,5、扰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 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 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 陷,实现提高中冷器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0016]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新型的中冷器,包括进气室1和出气 室4,在所述的进气室1和出气室4之间设有交替排列的冷却管2和散热带3,在所述的散 热带3上固定设有扰流带5。所述扰流带5在横向方向上的形状为“U”形,在纵向方向上的形状为波浪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散热带3上固定设有扰流带5,扰流带5在横向方向上的形 状为“U”形,在纵向方向上的形状为波浪形,使得扰流带5与冷却管2的接触面积增加了, 因此提高了中冷器的整体强度和散热性能。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进气室1和出气室4的壁厚为2. 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轻了中冷器的重量,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具备了实质性 的特点,并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值得在工业上推广和应用,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 创造性和实用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 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中冷器,包括进气室(1)和出气室(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气室 (1)和出气室(4)之间设有交替排列的冷却管(2)和散热带(3),在所述的散热带(3)上固 定设有扰流带(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带(5)在横向方向上 的形状为“U”形,在纵向方向上的形状为波浪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1)和出气室(4)的 壁厚为2.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中冷器,包括进气室(1)和出气室(4),在所述的进气室(1)和出气室(4)之间设有交替排列的冷却管(2)和散热带(3),在所述的散热带(3)上固定设有扰流带(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结构的中冷器,在散热带上固定设有扰流带,扰流带在横向方向上的形状为“U”形,在纵向方向上的形状为波浪形,使得扰流带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因此提高了中冷器的整体强度和散热性能,同时减小了进气室和出气室的厚度,这样减轻了中冷器的重量,节约了成本。
文档编号F02B29/04GK201786442SQ2010205528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庄美英 申请人:芜湖中宇散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