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094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用于插置冷却管的扁管槽,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扁管槽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扁管槽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中间壁、及自所述中间壁向外延伸并连接至所述加强筋的外翻壁,在所述扁管槽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外翻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的扁管槽翻边采用外翻形式,降低了中冷器的内部阻力;添加反向扁管槽间加强筋,增强主板的机械强度;在主板的每个圆角处增加缺口,并结合鼠耳式密封圈达到对密封圈准确固定的效果。
【专利说明】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增压进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涡轮增压发动机通过将自然空气进行涡轮增压,从而达到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更高的换气效率。其中,自然空气被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高,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
[0003]伴随产生的高温空气则需要中冷器进行冷却,中冷器内阻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进入发动机内空气的多少,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效率。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中冷器主板扁管槽均翻向气室侧,高压空气在进气侧进入扁管换热前就损失了大量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通过将用于插置冷却管的扁管槽设置成外翻式翻边结构,以降低中冷器的内部阻力。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用于插置冷却管的扁管槽,相邻两个扁管槽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扁管槽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中间壁、及自所述中间壁向外延伸并连接至所述加强筋的外翻壁,在所述扁管槽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外翻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大。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强筋包括多根第一加强筋及多根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邻两根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至少两根第二加强筋。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扁管槽设置有29根,第一加强筋设置有4根,第二加强筋设置有24根,两个相邻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4根第二加强筋。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扁管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间壁的尾壁,所述中间壁连接于所述外翻壁与所述尾壁之间,在所述扁管槽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尾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尾壁的反向延长线与所述中间壁所成夹角为30。。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板包括多个圆拐角处,所述圆拐角处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通过鼠耳式密封圈进行密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扁管槽翻边采用外翻形式,降低了中冷器的内部阻力;添加反向扁管槽间加强筋,增强主板的机械强度;在主板的每个圆角处增加缺口,并结合鼠耳式密封圈达到对密封圈准确固定的效果。【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A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2B是图1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冷器主板中的扁管槽的截面示意图;
[0016]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冷器主板上密封圈的位置;
[0017]图5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冷器主板上圆拐角处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0]配合参照图1、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中冷器中用于连接冷却管的主板1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用于插置冷却管的扁管槽13,相邻两个扁管槽13之间设有用于提高中冷器强度的反向加强筋,其中,本具体实施例中,扁管槽13设置有29根,反向加强筋总共设置有28根,反向加强筋包括具有第一长度的普通加强筋11以及具有第二长度的加长加强筋12,普通加强筋11设置有24根,加长加强筋12设置有4根,两个相邻加长加强筋12之间设有4根普通加强筋11。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根第一加强筋之间的第二加强筋的数目可以是大于2的任意数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普通加强筋11的长度为32mm,加长加强筋12的长度为36mm。
[0021]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扁管槽1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中间壁133、及自所述中间壁133向外延伸并连接至所述加强筋11的外翻壁132,在所述扁管槽13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外翻壁132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大。本实施例中,所述扁管槽1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间壁133的尾壁134,所述中间壁133连接于所述外翻壁132与所述尾壁134之间,在所述扁管槽13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尾壁134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由此看见,在所述扁管槽13由内至外的方向上,扁管槽13呈现外翻式设计,从而可以确保扁管槽13内的空气阻力有效降低。
[002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尾壁134的反向延长线与所述中间壁133所成夹角约为30°,其可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于装配。
[0023]配合参照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包括多个圆拐角处,圆拐角处即两个被割断的主板的端部14、16相临近的位置。所述圆拐角处设有一缺口 17,所述缺口 17通过鼠耳式密封圈18进行密封。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扁管槽翻边使用外翻形式,能够降低中冷器约20%的内阻;取消主板密封圈凹槽;添加反向扁管槽间加强筋,增强主板的机械强度;添加四个延长的加强筋:普通加强筋的长度为32mm,延长后的加强筋长度为36mm ;在主板的每个圆角增加一个宽度为2.6mm的缺口,结合“鼠耳式”密封圈达到对密封圈准确固定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向外的扁管槽翻边对零件尺寸与装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易发生撞管导致零件泄漏。该连接结构能确保相同环境条件下,使产品性能提升、成本低廉、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产品重量。该设计可用于轿车、微型车、中巴车和面包车等各种类型车辆,适用范围广。
[0025]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0026]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用于插置冷却管的扁管槽,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扁管槽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扁管槽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中间壁、及自所述中间壁向外延伸并连接至所述加强筋的外翻壁,在所述扁管槽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外翻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多根第一加强筋及多根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邻两根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至少两根第二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槽设置有29根,第一加强筋设置有4根,第二加强筋设置有24根,两个相邻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4根第二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间壁的尾壁,所述中间壁连接于所述外翻壁与所述尾壁之间,在所述扁管槽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尾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壁的反向延长线与所述中间壁所成夹角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中连接冷却管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包括多个圆拐角处,所述圆拐角处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通过鼠耳式密封圈进行密封。
【文档编号】F02B29/04GK203702322SQ20132083045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胡海涛, 黄文件, 张华
申请人: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