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搅拌拖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拖泵油箱回油管。
背景技术:
大型楼建、桥建和隧道施工中,混凝土输送泵是常用设备,搅拌拖泵是一款专门针对小型民用建筑的混凝土泵,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泵机操作简单,性能稳定,集合上料、混合搅拌、高压泵送为一体,能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一台小型的铲车加上一台搅拌拖泵,即可代替五六人的工作量,而且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倍。利用铲车将砂子、石子、水泥等材料送入搅拌拖泵,遥控操作搅拌拖泵料斗上料,之后搅拌拖泵即可自行完成搅拌、泵送到楼面等工作,整个操作相当简单,基本解放了劳动力。但是,由于搅拌拖泵工作环境较差,并且现有的搅拌拖泵液压油箱设计不合理,经常出现液压油乳化和变质的情况,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搅拌拖泵液压油乳化及变质问题的搅拌拖泵油箱回油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拖泵油箱回油管,包括焊接于油箱上的回油钢管和焊接于回油钢管上的回油接头,所述回油钢管包括直管和弯管,直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孔,弯管上设一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钢管底部通过底板封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回油钢管上设有圆孔,避免了液压油在进入油箱时将油箱中的空气带入到液压油中,将回油钢管底板封死避免了液压油将油箱底部的杂质及铁屑冲起,从而避免杂质及空气进入主泵及液压阀组中,解决了液压油的乳化及变质问题,提高的阀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4为设有本实用新型回油管的油箱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含有图4中油箱的搅拌拖泵装配示意图。
图中:1.回油接头;2.回油钢管;3.圆孔;4.通孔;5.底板;6.油箱;7.吸油法兰;8.搅拌机;9.泵送系统;10.搅拌泵底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一种搅拌拖泵油箱回油管,包括焊接于油箱6上的回油钢管2和焊接于回油钢管2上的回油接头1,油箱6上还焊接有吸油法兰7,回油钢管2包括直管和弯管,直管上均匀设有二十个圆孔3,弯管上设一个通孔4,液压油通过回油接头1进入回油钢管2中,液压油通过回油钢管2中的二十个圆孔3流向油箱6箱体中,避免了液压油在进入油箱6时将油箱6中的空气带入到液压油中;同时,回油钢管2底部通过底板5封死,避免了液压油将油箱6底部的杂质及铁屑冲起,从而避免杂质及空气进入主泵及液压阀组中,还解决了液压油箱中回油的流向,降低了液压油的乳化及变质问题,提高的阀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含有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油箱的搅拌拖泵装配如下,首先将搅拌机8通过焊接固定在搅拌泵底架10上,再将泵送系统9通过螺栓固定在搅拌泵底架10上,然后将油箱6通过螺栓固定在搅拌泵底架10上,完成搅拌拖泵的组装;使用时,将搅拌拖泵支腿升起,启动搅拌机8,搅拌机8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泵送系统9中的料斗中,泵送系统9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到指定位置,从而完成施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回油钢管上设有圆孔,避免了液压油在进入油箱时将油箱中的空气带入到液压油中,将回油钢管底板封死避免了液压油将油箱底部的杂质及铁屑冲起,从而避免杂质及空气进入主泵及液压阀组中,解决了液压油的乳化及变质问题,提高的阀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