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009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属于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作为密封燃烧室的重要零件,受炽热燃气作用并承受气缸体压力形成的机械负荷,要求气缸头各部分温度尽可能均匀分布,工作温度应不超过气缸头材料的临界温度,并要求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有足够的强度,当气缸头冷却不充分时会造成局部过热,在热疲劳作用下气缸头容易产生裂纹并造成发动机损坏。因此要求气缸头冷却水路布置合理,冷却充分,减少热应力,避免气缸头失效。

传统的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中,每个气缸的燃烧室周围布置了专门的冷却水道,但出水口布置在发动机一侧,同时进气侧和排气侧设置相同的冷却水道,这导致进气侧和排气侧冷却水流量大致相同,由于排气侧温度高于进气侧,排气侧冷却效果较差,共用出水口导致两个气缸头温度不均匀,气缸头容易出现热疲劳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针对每个气缸头布置有独立且相关联的冷却水路,同时增强了水套各区域的湍流,提高了冷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其包括有设于并列双缸的左气缸头、右气缸头上的水套本体,该左气缸头、右气缸头均为一体式结构,该水套本体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相对应,且在所述水套本体上具有进水口,所述水套本体内包括有相对独立的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该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分别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相对;

所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具有同一主出水口;

处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相同排气侧所对应的水套本体上的进水口数量多于处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相同进气侧所对应的水套本体上的进水口;在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均分别具有对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的燃烧室、火花塞呈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包括有左缸头排气侧进水口、右缸头排气侧进水口、左缸头进气侧进水口,其中,该左缸头排气侧进水口、右缸头排气侧进水口处于所述水套本体一侧两端上,并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的相同排气侧相对;所述左缸头进气侧进水口、所述主出水口处于所述水套本体另一侧两端上,并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的相同进气侧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本体中部具有纵向缺口,该纵向缺口形成所述一体式气缸头中部的纵向加强筋,且该纵向缺口将所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隔开;

所述主出水口与所述右气缸头相对应,在所述纵向缺口附近的水套本体上具有出水口水道,所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通过该出水口水道与所述主出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具有沿所述水套本体的左缸喷油器安装位置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所述右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具有沿所述水套本体的右缸喷油器安装位置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

进一步的,所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具有沿所述水套本体的左缸火花塞安装位置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所述右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具有沿所述水道本体的右缸火花塞安装位置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本体上具有左缸头顶部出水口、右缸头顶部出水口,该左缸头顶部出水口、右缸头顶部出水口对应与所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相通,且该左缸头顶部出水口、右缸头顶部出水口对应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的燃烧室顶部相对,并与所述左缸喷油器安装位置、右缸喷油器安装位置相邻。

进一步的,所述左缸头顶部出水口、右缸头顶部出水口均为水蒸气及冷却液混合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还包括有与所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相连通的左缸头进水口、及与所述右气缸头冷却水路相连通的右缸头进水口,该左缸头进水口与所述左气缸气缸头相对应且邻近于所述纵向缺口位置;所述右缸头进水口与所述右气缸气缸头相对应且远离所述纵向缺口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相连通的左缸头出水口,该左缸头出水口、所述主出水口与所述左气缸、右气缸的气缸头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左缸头排气侧进水口、右缸头排气侧进水口、左缸头进气侧进水口、左缸头进水口、右缸头进水口均由其所对应的左气缸体、右气缸体的水套引入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针对每个气缸头均布置有独立且相关联的冷却水路,有效地减少气缸头进气侧和排气侧的温度差,减小了热应力,避免了气缸头热疲劳失效,同时增强了水套各区域的湍流,提高了冷却效率;另外,提高了燃烧室局部区域冷却液流动速度,同时及时让蒸汽溢出,避免气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气缸头水套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气缸头水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2所述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其包括有设于并列双缸的左气缸头、右气缸头上的水套本体,该左气缸头、右气缸头均为一体式结构,该水套本体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相对应,且在水套本体上具有进水口,水套本体内包括有相对独立的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该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分别与左气缸、右气缸的气缸头相对;

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具有同一主出水口6;

处于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相同排气侧所对应的水套本体上的进水口数量多于处于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相同进气侧所对应的水套本体上的进水口;在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均分别具有对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的燃烧室、火花塞呈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

本实用新型对左气缸、右气缸的气缸头采用旋流冷却,具体地,左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具有沿水套本体的左缸喷油器安装位置13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右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具有沿水套本体的右缸喷油器安装位置14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左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具有沿水套本体的左缸火花塞安装位置10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右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具有沿水道本体的右缸火花塞安装位置11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并优化进水口位置,可有效减少气缸头进气侧和排气侧的温度差,减小热应力,避免气缸头热疲劳失效。

进水口包括有左缸头排气侧进水口1、右缸头排气侧进水口2、左缸头进气侧进水口3,其中,该左缸头排气侧进水口1、右缸头排气侧进水口2处于水套本体一侧两端上,并与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的相同排气侧相对;左缸头进气侧进水口3、主出水口6处于水套本体另一侧两端上,并与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的相同进气侧相对。

左缸头排气侧进水口1、右缸头排气侧进水口2、左缸头进气侧进水口3、主出水口6分处于水套本体两侧四端角上。水套本体中部具有纵向缺口12,该纵向缺口形成所述一体式气缸头中部的纵向加强筋,且该纵向缺口12将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隔开;

主出水口6与右气缸气缸头相对应,在纵向缺口12附近的水套本体上具有出水口水道,左气缸头冷却水路通过该出水口水道与主出水口6相连通。

水套本体上具有左缸头顶部出水口8、右缸头顶部出水口9,该左缸头顶部出水口8、右缸头顶部出水口9对应与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相通,且该左缸头顶部出水口8、右缸头顶部出水口9对应与左气缸、右气缸的燃烧室顶部相对,并与左缸喷油器安装位置13、右缸喷油器安装位置14相邻。该左缸头顶部出水口8、右缸头顶部出水口9均为水蒸气及冷却液混合出口,用于提高了燃烧室局部区域冷却液流动速度,同时及时让蒸汽溢出,避免气阻。

进水口还包括有与左气缸头冷却水路相连通的左缸头进水口4、及与右气缸头冷却水路相连通的右缸头进水口5,该左缸头进水口4与左气缸气缸头相对应且邻近于纵向缺口12位置;右缸头进水口5与右气缸气缸头相对应且远离纵向缺口12位置。左缸头排气侧进水口1、右缸头排气侧进水口2、左缸头进气侧进水口3、左缸头进水口4、右缸头进水口5均由其所对应的左气缸体、右气缸体的水套引入冷却液,增强水套本体各区域的湍流,提高冷却效率。

最后,水套本体上设置有与左气缸头冷却水路相连通的左缸头出水口7,该左缸头出水口7、所述主出水口6与左气缸、右气缸的气缸头相对应,以保证左气缸头冷却水路、右气缸头冷却水路的正常作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