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后油封总成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194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曲轴后油封总成及发动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曲轴后油封总成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曲轴后油封是将曲轴箱的润滑油与外界隔开,对内封油、对外防尘的零部件。使用时曲轴后油封的密封唇与曲轴轴颈抱紧,因此曲轴后油封与高速运转(一般汽油机额定转速在6000r/min左右)的曲轴长期处于摩擦状态,在发动机较高转速时摩擦部位的局部温度甚至超过油封唇口材料的失效温度,不仅造成曲轴后油封老化,唇口积碳加重,使曲轴轴颈摩擦增大,从而导致曲轴轴颈刮伤,严重时油封失效,曲轴箱的润滑油渗漏,进一步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后油封总成,其能够保障发动机后端的封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具有上述曲轴后油封总成,其后端封油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轴后油封总成,其包括油封座、油封本体和导热件。所述油封座包括座体和冷却部,所述冷却部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冷却部的内部具有装有冷却液的空腔。所述冷却部包括相对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所述第一腔壁靠近所述座体,所述第二腔壁远离所述座体,所述第二腔壁围合成油封孔。所述油封本体为环状且设置于所述油封孔,所述油封本体包括封油唇,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油封本体,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壁的外表面贴合,另外一端与所述封油唇连接并且能够实现所述封油唇与所述冷却部的热传递。

具体地,封油唇处的热量能够被传递至冷却部,油封本体的温度达不到失效温度,其封油效果得到保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曲轴后油封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部内的所述空腔为环形腔,所述环形腔沿所述油封孔的周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多个结构梁,所述结构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壁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结构梁的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壁的内表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部的所述空腔内装有冷却液并且冷却液未盈满所述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壁与所述座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以防止所述第一腔壁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封油唇包括主唇口和副唇口,所述主唇口的一端与所述副唇口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唇口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副唇口的另外一端背离,所述导热件连接于所述主唇口并被所述主唇口包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唇口和所述副唇口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润滑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为铜质或者铁质,所述封油唇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座体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螺栓孔,所述座体的边沿设置有用于防漏油的翻边。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曲轴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曲轴后油封总成,所述曲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曲轴后油封总成的所述油封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曲轴后油封总成通过油封座的冷却部与导热件的配合,将油封本体摩擦产生的热量分散并消耗,使油封本体不达到失效温度,使得油封本体的封油效果得到保障。发动机通过采用上述曲轴后油封总成,其后端的封油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曲轴后油封总成的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冷却部装有冷却液的视图;

图4为图3的主唇口与副唇口的间隙设置有润滑剂的视图;

图5为1的曲轴后油封总成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Ⅵ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曲轴后油封总成;10-油封座;11-座体;112-螺栓孔;114-翻边;12-加强筋;13-冷却部;132-第一腔壁;134-第二腔壁;1341-油封孔;136-空腔;1361-结构梁;138-冷却液;139-冷却液添加口;30-油封本体;31-封油唇;312-主唇口;314-副唇口;32-润滑剂;50-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曲轴后油封总成100,其包括油封座10、油封本体30和导热件50。

具体地,油封座10包括座体11和冷却部13,冷却部13设置于座体11。冷却部13包括第一腔壁132和第二腔壁134,第一腔壁132与第二腔壁134相对且第一腔壁132与第二腔壁134之间为空腔136,该空腔136用于设置冷却液138。

进一步地,第一腔壁132靠近座体11,第二腔壁134远离座体11,第二腔壁134围合成油封孔1341。

冷却部13内部的空腔136为环形腔,该环形腔沿油封孔1341的周向设置。在该环形腔内设置有多个结构梁1361,结构梁1361的一端与第一腔壁132连接,结构梁1361的另外一端与第二腔壁134连接。

此外,第一腔壁132和座体1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

请结合图3,在该冷却部13的空腔136内装入冷却液138,冷却液138的装入量未盈满该空腔136。

油封本体30为环状,环状的油封本体30设置于上述油封孔1341,油封本体30包括封油唇31。

请结合图4,封油唇31包括主唇口312和副唇口314,主唇口312的一端与副唇口314连接,主唇口312的另外一端与副唇口314的另外一端背离,这样的背离使得主唇口312与副唇口314之间存在间隙。在该间隙处设置有润滑剂32,此外,封油唇31的制作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导热件50设置于油封本体30,导热件50的一端与第二腔壁134的外表面贴合,导热件50的另外一端与封油唇31连接,导热件50能够实现封油唇31与冷却部13的热传递。

详细地,导热件50为铜质或者铁质,导热件50的远离第二腔壁134的一端与主唇口312连接,并且被主唇口312包裹。

请参照图5,座体11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112,螺栓孔112用于与发动机连接,座体11的边沿设置有翻边114,翻边114可用于防止发动机漏油。

请结合图6,冷却部13的靠近翻边114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液添加口139。在制造曲轴后油封总成100时,可将冷却液138从冷却液添加口139按照剂量要求加入冷却部13的腔体中,添加完成后可将冷却液添加口139封死,避免曲轴后油封总成100在使用过程中漏出冷却液138。保障冷却液138的效果的同时也保障了发动机本身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是:

由于发动机曲轴的过快运转,导致油封的材料达到失效温度,致使发动机油封不能对机油密封,造成机油泄漏。发动机的过快运转属于客观因素,在此客观因素不易改变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降低油封的温度,使之不易达到失效温度,从而实现对油封的保护。

在上述构思的指导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有冷却部13。并且还具有导热件50。

具体地,导热件50为导热性良好的铜质或者铁质材料构成,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易于导热的材料,只要能实现油封与冷却部13的热传递即可。

在发动机运转时,曲轴的后轴端的轴颈与封油唇31时刻在摩擦,摩擦自然会产生热量。主唇口312的尺寸大于副唇口314的尺寸,其摩擦产生的热量也更多,通过将导热件50的一端包裹于主唇口312,主唇口312摩擦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50,导热件50能够将热量很快地传递至冷却部13的第二腔壁134,第二腔壁134又进一步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138,并且还能够通过结构梁1361将热量也传递至第一腔壁132。

详细地,热量既能传递至第一腔壁132又能传递至第二腔壁134,第一腔壁132和第二腔壁134之间的冷却液138能够将第一腔壁132和第二腔壁134的热量消耗,达到冷却的效果,而结构梁1361本身在承载热量传递的同时也能被冷却液138冷却,这样相当于扩大了冷却液138与热量载体的接触面积,总体增强冷却效果。

此外,第一腔壁132和座体11是连接的,第一腔壁132的热量除了被冷却液138冷却以外,还能传递给座体11,座体11的面积更大,其更能够将接收到的热量分散出去,进一步起到冷却的效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考虑到下面这样的一些问题。

冷却液138在起到冷却功能的同时,其可能由于导热件50传递的热量过多,造成一定的热胀冷缩的情况,膨胀的冷却液138对于冷却部13的稳定性构成威胁,造成冷却部13的破裂。

有鉴于此,冷却液138的添加的剂量使得冷却液138未盈满冷却部13的空腔136,使之有余地进行热胀冷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由于在冷却部13设置了空腔136,冷却部13整体的结构可能不够板实,在发动机工作时,会有振动产生,长期的振动对于冷却部13的稳定性也同样构成威胁,这样一来,整个冷却部13同样会破裂。

有鉴于此,在第一腔壁132与座体11之间设置了加强筋12,加强筋12布置的位置主要针对空腔136所在区域,本实施例的空腔136为环形腔,但也可以制作成其他形貌的腔体,只要保证冷却部13能将导热件50传递出的热量消耗掉即可。不论制作成何种形貌,只要保证将加强筋12与空腔136所在处对应,实现其加固效果即可。

此外,空腔136中设置有结构梁1361,结构梁1361将第一腔壁132与第二腔壁134连接起来。结构梁1361不仅能够实现将第二腔壁134的热量传递给第一腔壁132,其更大的作用是加强冷却部13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多个结构梁1361,第一腔壁132与第二腔壁134的结构更加稳固。

通过设置加强筋12与结构梁1361,冷却部13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避免工作过程中破裂。

主唇口312与副唇口314都会与曲轴的轴颈摩擦,摩擦既产生大量热量,也对轴颈产生磨损,同样也对封油唇31造成磨损,磨损过多封油唇31的封油效果自然也会逐渐降低。

有鉴于此,在主唇口312与副唇口314之间填充润滑剂32,使封油唇31与曲轴的摩擦系数减小,从而减少封油唇31和曲轴的磨损,以此达到保证封油效果的目的。特别地,润滑剂32采用黄油,其润滑效果良好;封油唇31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其本身摩擦系数极低,而且还耐高温,对于实现解决漏油问题起到极大的辅助效果。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考虑以及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使曲轴后油封总成100的效果达到更加优良的程度。

本实施例的曲轴后油封总成100在油封座10上设置冷却部13,再在油封本体30中包裹导热件50,并使导热件50与冷却部13连接,实现油封本体30与冷却部13的热传递,从而有效地将曲轴与油封本体30摩擦所产生的大量热量极大限度地进行消耗分散,避免油封本体30达到失效温度,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发动机后端漏油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包括曲轴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曲轴后油封总成100。

具体地,曲轴的一端设置于曲轴后油封总成100的油封孔1341。其他结构均可参考实施例1或者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通过采用实施例1中的曲轴后油封总成100,其能够通过散热的方式使曲轴与曲轴后油封总成100摩擦后的温度不高于油封本体30的失效温度,保障曲轴后油封总成100的封油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曲轴后油封总成100通过油封座10的冷却部13与导热件50的相互配合,将油封本体30的热量分散并消耗,使油封本体30的温度达不到失效温度,从而保证了油封本体30的封油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通过采用上述曲轴后油封总成100,其后端的油封效果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