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动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8285阅读:1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动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动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地球能源即将面临能源耗尽的危机,故而世界各国皆不断的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缓减传统能源被消耗的速度。但是,上述无论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方式来产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区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亦无法运用;而“水力”及“地热”更是要部份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是以并无法有效地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

尤其是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所产生的电能,不能够满足人们对风力发电或者水力发电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增加风力发电或者水力发电带动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进而增加发电机转子的转速,增加发电的发电量的电磁动力发电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动力发电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磁力加速装置、发电机;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支架,设在支架上并通过风力或者水力驱动的驱动轮;所述的驱动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的支架活动连接;

所述的磁力加速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固定设在底座上,所述的壳体的内壁的左半周或右半周上均匀固定设有多个电磁铁,所述的电磁铁中的线圈与设在底座上的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一转子,该转子位于壳体内部的中心线上,所述的转子的周向上设有多个永久性磁铁,所述的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错位设置,且所述的电磁铁的端部与永久性磁铁的端部有间距;所述的转子的中部穿设有一转轴,且该转轴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的一端穿过壳体的端部与驱动装置的连接轴联接,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壳体的端部与发电机的输入轴联接。

所述的磁力加速装置与发电机之间的转轴上还固定套设有一飞轮。

所述的飞轮与发电机之间还设有一调速阀。

所述的转子包括用于穿过转轴的内套筒和用于固定永久性磁铁的外筒,所述的内套筒与外筒通过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的内套筒与外筒同心。

所述的内套筒、外筒和连接杆分别由碳纤维材料制成。

所述的电磁铁与直流电源之间通过调节开关连通。

所述的壳体是有不被磁化的铝合金或镁合金或钛合金中的一种制成。

所述的电磁铁设在壳体内的右半边处,且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一层陶瓷层。

所述的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分别与驱动装置的连接轴和发电机的输入轴联接。

所述的转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驱动装置为风力发电或者水力发电所带动的驱动轮,驱动轮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磁力加速装置中的转子,转子上的永久性磁铁与壳体内通电后的电磁铁之间具有一定的斥力或者吸引力,进而带动转子在该斥力或者吸引力的的作用力下进行转动,转子在转动的过程中,加快了驱动轮的转动,进一步加快了发电机中转子的转动速度,提高了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有效的避免了在实际情况中,因风力或者水力不足,发电功率减少,不能满足发电需求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磁力加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装置;2. 磁力加速装置;3.发电机;4. 飞轮;5.调速阀;6.联轴器;101.支架;102.驱动轮;103.连接轴;201.壳体;202.电磁铁;202.转子;204.永久性磁铁;205.转轴;206.内套筒;207.外筒;208.连接杆;209.底座;210.直流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2一种电磁动力发电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磁力加速装置2、发电机3;

所述的驱动装置1包括支架101,设在支架101上并通过风力或者水力驱动的驱动轮102;所述的驱动轮102通过连接轴103与所述的支架101活动连接;

所述的磁力加速装置2包括壳体201,所述的壳体201固定设在底座209上,所述的壳体201的内壁的左半周或右半周上均匀固定设有多个电磁铁202,所述的电磁铁202中的线圈与设在底座209上的直流电源201电连接,所述的壳体201内还设有一转子203,该转子203位于壳体201内部的中心线上,所述的转子203的周向上设有多个永久性磁铁204,所述的电磁铁202与永久性磁铁204错位设置,且所述的电磁铁202的端部与永久性磁铁204的端部有间距;所述的转子203的中部穿设有一转轴205,且该转轴205与转子203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205的一端穿过壳体201的端部与驱动装置1的连接轴103联接,转轴205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01的端部与发电机3的输入轴联接。

所述的驱动轮102是通过风力或者水力进行带动转动,支架101用于对驱动轮102进行支撑,在目前的技术中,风力或者水力带动驱动轮102进行转动,驱动轮带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而这种发电模式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风力不足或者水力不足时,就不能满足发电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磁力加速装置2用于加速驱动轮的驱动力,具体的是将电磁铁202固定设在壳体201上,并通过直流电源210为其进行供电(采用直流电源,主要是为了能够保证电磁铁202所产生的磁极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变化),使电磁铁202产生磁性,永久性磁铁204设在转子203上,转子203可以通过驱动装置1带动在壳体1(壳体201固定在底座209上不能够发生转动,因此转子相对于底座可以发生转动)内发生转动,在转动开始时,将直流电源210与电磁铁202接通,该接通可以通过设在直流电源210与电磁铁202之间的调节开关进行接通(调节开关图中未画出,采用调节开关是为了控制电磁铁202所产生磁性的大小,进而控制电磁铁202与永久性磁铁204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电磁铁202产生磁性,由于转子上设有的永久性磁铁204与电磁铁202产生相斥力或相吸力,在此相吸力或者相斥力的作用下,转子203在壳体201内发生高速的旋转,进而加快了驱动轮的转动速率,进而带动通过转轴205带动发电机1的输入轴的转动速率,有效的提高了发电机1内部转子的转动速率,进而提高了发电机的发电功率,该磁力加速装置2有效的提高了风力发电或者水力发电的驱动轮的转动速率,避免了在实际情况中因环境的影响,风力或者水力不足,影响到发电的功率,该磁力加速装置2的主要原理使采用磁铁之间的相互排斥来完成的(具体原理为,转子固定设在转轴205上,转轴可以延期中心线进行转动,在永久性磁铁与电磁铁之间作用力的作用下,转子会带动转轴延中心线进行相应的转动),永久性磁铁204相对于电磁铁202可以进行转动,将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设置为错位,电磁铁半边设计的方案是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就转子都能够通过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之间的作用力发生转动,避免了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没有错位时发生相对吸引,不能够带动转子发生转动。同时在转动的时候如发生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之前的排斥因转到一定的位置时,不能够发生错位,导致转子不发生转动,驱动轮在风力或者水力的带动下带动转子转动,使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从新回到错位的位置,加快转子的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发电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通过磁力加速装置为风力或者水力发电的驱动装置进行加速,进而提高发电的效率和功率。

而上述中,壳体201内固定设有电磁铁202,转子203上固定设有永久性磁铁204是因为,永久性磁铁204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或者充磁,设在转子203上方便更换和充磁。

进一步的,所述的磁力加速装置2与发电机3之间的转轴205上还固定套设有一飞轮4。该飞轮4与转轴205的连接点也可以不位于中心,属于偏心轮,在实际转动过程中,如风力或者水力不能够带动磁力加速装置2中的转子发生转动,而磁力加速装置2中的磁铁没有处于错位的位置,进而转子不能够发生转动,而这时由于在惯性的作用,飞轮会继续的转动,进而带动转子发生转动,将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的位置错开,通过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带动发电机继续发电,有效的避免了因突然风力或者水力驱动失效时,还能够继续发电,保证了发电的连续性。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能够控制整个发电装置的转速,在所述的飞轮4与发电机3之间还设有一调速阀5。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述的转子203包括用于穿过转轴205的内套筒206和用于固定永久性磁铁204的外筒207,所述的内套筒206与外筒207通过连接杆208连接,且所述的内套筒206与外筒207同心。采用圆框状的形状有效的减轻了转子的重量,进而能够使转子在转动的过程中阻力更加的小,转化为动能的能量更多,进而带动发电机的动能比较大,有效的提高了发电的功率;

同时为了使转子本体不会被永久性磁铁204进行磁化,避免影响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的内套筒206、外筒207和连接杆208分别由碳纤维材料制成。

进一步,为了避免壳体201被磁化,导致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影响,所述的壳体201是有不被磁化的铝合金或镁合金或钛合金中的一种制成。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电磁铁202与永久性磁铁204相称完全相对,导致转子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停止的,将所述的电磁铁202设在壳体201内的右半边处(如图2所示),且所述的壳体201内设有一层陶瓷层,时刻都在错位的情况下,转子也会在相互吸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设有的陶瓷层主要使为了绝缘同时不会被磁化。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转轴与驱动装置和发电机方便连接,且不会影响到相互之间的扭力和转轴205的结构,所述的转轴205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6分别与驱动装置1的连接轴103和发电机3的输入轴联接。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转轴205与壳体201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的转轴205与壳体201之间通过轴承(图中未画出)联接。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