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0160发布日期:2020-05-29 14:0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上通常使用机油限压阀限制机油泵输出的机油压力,而机油限压阀通常集成在油底壳或者机油泵上。在拆装集成在机油泵上的机油限压阀时,需要将发动机油底壳拆卸开,增加了机油限压阀的拆装难度;在拆装集成在油底壳上的机油限压阀时,需要将发动机吊挂或抬举起来才能拆装,也增加了机油限压阀的拆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机油限压阀拆装的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汽缸体、油底壳、机油泵、以及机油限压阀,所述机油限压阀安装在所述汽缸体上,所述汽缸体上形成有限压阀容纳腔,所述机油限压阀从所述汽缸体的外侧插设于所述限压阀容纳腔,所述汽缸体内形成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所述第一油道连通所述汽缸体的主油道和所述机油限压阀的进油口,所述第二油道连通所述机油限压阀的泄油口和所述油底壳,所述第三油道连通所述机油限压阀的反馈油口和所述机油泵的反馈油腔。

可选地,所述汽缸体内还形成有斜油道,所述斜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相连,所述斜油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汽缸体的曲轴孔相连,所述第一油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内端与所述斜油道相连,所述水平段的外端延伸至所述汽缸体的外表面,所述竖直段被所述限压阀容纳腔断开为上段和下段两个部分,所述上段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段相连,所述下段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汽缸体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水平段的外端被堵塞封闭。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安装在所述汽缸体的底面上,所述下段的下端被所述挡油板封闭。

可选地,所述第二油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油道的上端与所述限压阀容纳腔相连,所述第二油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汽缸体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安装在所述汽缸体的底面上,所述挡油板内形成有第一过孔油道,所述第一过孔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过孔油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底壳的内部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三油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油道的上端与所述限压阀容纳腔相连,所述第三油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汽缸体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安装在所述汽缸体的底面上,所述挡油板内形成有第二过孔油道,所述第二过孔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油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过孔油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泵的反馈油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机油限压阀的外露部分上形成有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通过紧固件安装到所述汽缸体上。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将机油限压阀集成在汽缸体外表面上,拆装简单、方便,具体地,相对于将机油限压阀集成在油底壳上,在拆装机油限压阀时无需将整车吊挂或者抬举起来,也无需拆卸油底壳和汽缸体,简化了拆装难度,节约维护成本,还能够使油底壳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降低油底壳的故障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机油限压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机油限压阀的侧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机油限压阀的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机油限压阀的阀芯的侧视图;

图6是图1中沿机油限压阀的轴线截取的发动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图1中沿机油限压阀的轴线截取的发动机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汽缸体2油底壳

3机油泵4机油限压阀

5堵塞6阀体

7安装法兰8线束接插头

9进油口10泄油口

11反馈油口12阀芯

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

15主油道16第一油道

161水平段162竖直段

1621上段1622下段

17第二油道18第三油道

19斜油道20曲轴孔

21挡油板22控制部

23限压阀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包括汽缸体1、油底壳2、机油泵3、以及机油限压阀4,该机油限压阀4安装在汽缸体1上,油底壳2安装在汽缸体1的底部,机油泵3安装在油底壳2的内部并且也位于汽缸体1的底部。机油泵3为变量泵。

具体地,汽缸体1上形成有限压阀容纳腔23,例如可以在汽缸体的外表面向内开设限压阀容纳腔23,使得机油限压阀4可以从汽缸体1的外侧插设于限压阀容纳腔23。机油限压阀4包括阀体6和控制部22,限压阀容纳腔23的尺寸设计为恰好能容纳机油限压阀4的阀体6部分,使阀体6能够完全插入到限压阀容纳腔23内,控制部22位于汽缸体1的外表面外侧。可选地,在机油限压阀4的控制部22上可以形成有安装法兰7,在限压阀容纳腔23的开口处的外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安装孔,当机油限压阀4插入到限压阀容纳腔23中时,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铆钉等)将安装法兰7与安装孔紧固,从而将机油限压阀4安装到汽缸体1上,由于安装法兰7外露于汽缸体1的外表面,在汽缸体1的外表面就可直接执行拆装操作,十分方便。可选地,在机油限压阀4的控制部22还可以形成有线束接插头8,该线束接插头8外露于汽缸体1外表面,以便于插接线束。

参照图3至图5所示,机油限压阀4的阀体6上开设有进油口9、泄油口10和反馈油口11,并且在阀体6的内部腔室中还包括阀芯12,该阀芯12的一端与控制部22连接,在控制部22的控制下阀芯12可以相对于阀体6来回移动。在阀芯12上还形成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为环形的凹槽,阀芯12的外径等于阀体6的内径,使得机油不能在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之间相互流动。可以移动阀芯12,使第一凹槽13连通进油口9和反馈油口11,或者使第二凹槽14连通反馈油口11和泄油口10,以实现机油泵3的油压调节。

进一步地,参照图6所示,汽缸体1内形成有主油道15,用来向发动机各润滑部位输送机油。由于机油限压阀4安装在汽缸体1上,因此还需要在汽缸体1内形成第一油道16、第二油道17和第三油道18,以保证机油限压阀4的正常使用。其中,第一油道16连通汽缸体1的主油道15和机油限压阀4的进油口9,第二油道17连通机油限压阀4的泄油口10和油底壳2,第三油道18连通机油限压阀4的反馈油口11和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这样,当机油泵3中的输出油压值过大,机油限压阀4移动到使进油口9和反馈油口11连通的位置,机油泵3的中的机油进入主油道15,从主油道15流入第一油道16,并从第一油道16流入限压阀容纳腔23,再从机油限压阀4的进油口9流入油限压阀4,并从反馈油口11流出,经过第三油道18流入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中,从而减小机油泵3的压油腔的流量或油压值;当机油泵3中的输出油压值过小,机油限压阀4移动到使反馈油口11和泄油口10连通的位置,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中的机油会经过第三油道18流到机油限压阀4的反馈油口11,经过机油限压阀4从泄油口10流出,并经过第二油道17流入油底壳2,这样可以释放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的压力,从而增加机油泵3的压油腔的流量或油压值。

下面将介绍第一油道16、第二油道17和第三油道18在汽缸体1内的具体布置方式,但是本公开所示出的具体布置方式仅作为优选地实施例,对于其他的布置方式也将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继续参照图6所示,汽缸体1内还形成有斜油道19,斜油道19的一端与主油道15相连,斜油道19的另一端与汽缸体1的曲轴孔20相连,通过斜油道19可以将主油道15中的机油引入曲轴孔20,对曲轴进行润滑。

第一油道16包括水平段161和竖直段162,这样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水平段161的内端与斜油道19相连,水平段161的外端延伸至汽缸体1的外表面且被封闭,例如可以通过堵塞5(例如橡胶塞)将水平段161的外端密封,或者通过盖等构件进行密封,在此不作限制;第一油道16的竖直段162被限压阀容纳腔23断开为上段1621和下段1622两个部分,上段1621的上端与水平段161相连,用于输送机油,下段162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汽缸体1的底面且被封闭,在加工上段1621时,需要从汽缸体的底面开始钻孔加工,因此,在完成加工后,第一油道16会存在下段16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横向加工后再竖向加工第一油道16的上段1621,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制。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还可以包括挡油板21,挡油板21安装在汽缸体1的底面上,并且第一油道16的下段1622的下端被挡油板21封闭。

第二油道17从机油限压阀4的泄油口10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油道17的上端与限压阀容纳腔23相连,第二油道17的下端延伸至汽缸体1的底面;在汽缸体1的底面上,可以安装有挡油板21,在挡油板21内形成有第一过孔油道(图中未示出),第一过孔油道的一端与第二油道17的下端连通,第一过孔油道的另一端与油底壳2的内部空间连通,机油从机油限压阀4的泄油口10流入第二油道17和第一过孔油道,然后直接流入油底壳2的内部空间。

第三油道18从机油限压阀4的反馈油口1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油道18的上端与限压阀容纳腔23相连,第三油道18的下端延伸至汽缸体1的底面;机油泵3可以安装在汽缸体1的底面的挡油板21上,挡油板21内还形成有第二过孔油道(图中未示出),第二过孔油道的一端与第三油道18的下端连通,第二过孔油道的另一端与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连通,机油从机油限压阀4的反馈油口11流入第三油道18和第二过孔油道,然后流入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

以上所描述的第一油道16、第二油道17、第三油道18和斜油道19还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每个油道的长度最小,一方面可以减少加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机油流动路径的距离,提高机油的循环效率。

结合图1、图2和以上所阐述的集成有机油限压阀4的发动机的结构,使用机油限压阀4调节机油泵3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机油泵3中的输出油压值过大,机油限压阀4移动到使第一凹槽13连通进油口9和反馈油口11的位置,机油泵3的中的机油进入主油道15,由主油道15进入斜油道19,斜油道19中的一部分机油流入曲轴孔20对曲轴进行润滑,另一部分通过第一油道16的水平段161和竖直段162的上段1621流入限压阀容纳腔23,经过机油限压阀4的进油口9流进机油限压阀4的第一凹槽13内,进而流到反馈油口11,经过第三油道18和第二过孔油道流入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中,使反馈油腔的油压值增大,从而减小机油泵3的压油腔的油压值和流量,降低机油泵3的输出油压值。

当机油泵3中的输出油压值过小,机油限压阀4移动到使第二凹槽14连通反馈油口11和泄油口10的位置,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中的机油会经过第二过孔油道和第三油道18流到机油限压阀4的反馈油口11,经过反馈油口11流进机油限压阀4的第二凹槽14内,进而流到泄油口10,经过第二油道17和第一过孔油道流入油底壳2,这样可以释放机油泵3的反馈油腔的压力,从而增加机油泵3的压油腔的油压值和流量,增加机油泵3的输出油压值。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将机油限压阀集成在汽缸体外表面上,拆装简单、方便,具体地,相对于将机油限压阀集成在油底壳上,在拆装机油限压阀时无需将发动机吊挂或者抬举起来,也无需拆卸油底壳和汽缸体,简化了拆装难度,节约维护成本,还能够使油底壳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降低油底壳的故障率;并且,通过在发动机的外表面上开设限压阀容纳腔,使得机油限压阀的阀体位于限压阀容纳腔中,而机油限压阀的控制部和安装法兰均外露于汽缸体的外表面,在汽缸体的外表面就可直接执行拆装操作,十分方便。此外,第一油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三油道和斜油道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每个油道的长度最小,以减少加工成本,提高机油的循环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