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塔筒平台及风电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6489阅读:2037来源:国知局
风电塔筒平台及风电塔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电塔筒平台及包含该风电塔筒平台的风电塔筒。
【背景技术】
[0002]风力发电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随着能源危机出现,风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也在不断攀升。并且人们对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的也越来越高,需要维护人员尽可能快的排除故障。而在目前的风电塔筒中,多是由风电场运维人员徒手攀爬七八十米的塔筒,劳动强度较大,效率也慢。故需要在风电机组的塔筒内部安装电梯,降低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0003]风电机组的塔筒是由若干节钢制筒节组成,筒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故在筒节之间的地方设置有塔筒平台,供人员站立和设备放置,以便检修螺栓。而电梯必须穿过这些平台。
[0004]如果想要在塔筒上安装电梯机组,则需将塔筒平台设计成特殊的平台以使电梯通过,这样一来,对设计工作就增加了大量的工作,而将目前没有安装电梯的塔筒改造为可安装电梯的塔筒也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和不足和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塔筒电梯平台,可在安装电梯的形态和不安装电梯的形态之间相互转换。
[0006]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塔筒平台,其设置于风电塔筒中,所述风电塔筒具有塔筒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塔筒平台包括支撑框架和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平台板,所述支撑框架包括:
[0007]一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塔筒内壁;
[0008]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平行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塔筒内壁;
[0009]与所述第二支撑梁垂直的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另一端连接所述塔筒内壁;
[0010]与所述第二支撑梁垂直的第四支撑梁,所述第四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另一端连接所述塔筒内壁,
[0011]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四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所述第四支撑梁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四支撑梁之间的塔筒内壁形成一电梯安装位。
[0012]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塔筒内壁上固定有多个塔筒连接焊板,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及所述第四支撑梁与所述塔筒连接焊板连接。
[0013]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及所述第四支撑梁均为H型钢材质。
[0014]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梯安装位内设置有一允许电梯垂直通过的电梯口框架以及一调节平台板。
[0015]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梯口框架由一第一角钢、一第二角钢、一第三角钢以及一框架钢板围焊而成。
[0016]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平台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梁、所述第四支撑梁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四支撑梁之间的塔筒内壁连接,所述电梯口框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所述第四支撑梁以及所述调节平台板连接。
[0017]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板覆盖所述塔筒内除所述电梯安装位之外的空间。
[0018]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板包括:
[0019]一第一平台板,所述第一平台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之间的塔筒内壁所形成的空间;
[0020]一第二平台板,所述第二平台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的塔筒内壁所形成的空间;
[0021]一第三平台板,所述第三平台板覆盖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第三支撑梁之间的塔筒内壁所形成的空间;以及
[0022]一第四平台板,所述第四平台板覆盖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四支撑梁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第四支撑梁之间的塔筒内壁所形成的空间。
[0023]在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四支撑梁之间还包括一可拆卸的平台板,所述可拆卸的平台板完全覆盖所述电梯安装位。
[0024]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塔筒,所述风电塔筒内具有多个上述风电塔筒平台,各所述风电塔筒平台中的所述电梯安装位在竖直方向上对准,以便于电梯在其中运行通过。
[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平台可在安装电梯的形态和不安装电梯的形态之间方便快捷地转换,从而可以大大缩短风电塔筒的设计时间,提高设计效率,在将未安装电梯的塔筒改造为安装电梯的塔筒时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风电塔筒平台的俯视图;
[0027]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0028]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0029]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0030]图5为图1的D-D剖面图;
[0031]图6为电梯口框架的俯视图;
[0032]图7为图6的E向视图;
[0033]图8为不安装电梯时的风电塔筒平台的俯视图。
[0034]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5]1:塔筒内壁
[0036]11:平台支撑
[0037]2:平台板
[0038]21:第一平台板
[0039]22:第二平台板
[0040]23:第三平台板
[0041]24:第四平台板
[0042]3:调节平台板
[0043]4:支撑框架
[0044]41:第一支撑梁
[0045]42:第二支撑梁
[0046]43:第三支撑梁
[0047]44:第四支撑梁
[0048]5:电梯口框架
[0049]51:第一角钢
[0050]52:第二角钢
[0051]53:第三角钢
[0052]54:框架钢板
[0053]6:支撑梁连接焊板
[0054]7:塔筒连接焊板
[0055]8:可拆卸的平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列举这些实例仅出于示例性目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0057]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塔筒平台,其设置于风电塔筒中,风电塔筒是由若干节钢制筒节组成,钢制筒节内部为塔筒内壁,其横截面通常为圆形。风电塔筒平台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钢制筒节之间,一座风电塔筒通常设置有多个风电塔筒平台,且其数量与钢制筒节的数量相对应。
[0058]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风电塔筒平台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风电塔筒具有塔筒内壁1,风电塔筒平台包括支撑框架4和平台板2,平台板2覆盖于支撑框架4之上,支撑框架4包括:
[0059]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第一支撑梁41及第二支撑梁42的两端分别连接塔筒内壁I。
[0060]第一支撑梁41与第二支撑梁42平行,从而将塔筒内壁I内部的空间分割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其中第一空间为第一支撑梁41与其两个端点之间的塔筒内壁I所形成的空间,第二空间为第一支撑梁41、第二支撑梁42以及第一支撑梁41与第二支撑梁42之间的塔筒内壁I所形成的空间,第三空间为第二支撑梁42与其两个端点之间的塔筒内壁I所形成的空间。
[0061]支撑框架4还包括与第二支撑梁42垂直的第三支撑梁43和第四支撑梁44,第三支撑梁43和第四支撑梁44之间相互平行,第三支撑梁43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梁42,另一端连接塔筒内壁1,第四支撑梁44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梁42,另一端连接塔筒内壁I。
[0062]第三支撑梁43和第四支撑梁44位于第二支撑梁42的同一侧,可均位于第二支撑梁42的与第一支撑梁41相反的一侧,即均位于第三空间内,从而将第三空间再度分割为第三一空间、第三二空间和第三三空间,其中第三一空间为第二支撑梁42、第三支撑梁43以及第二支撑梁42和第三支撑梁43之间的塔筒内壁I所形成的空间,第三二空间为第二支撑梁42、第三支撑梁43、第四支撑梁44以及第三支撑梁43和第四支撑梁44之间的塔筒内壁I所形成的空间,第三三空间为第二支撑梁42、第四支撑梁44以及第二支撑梁42和第四支撑梁44之间的塔筒内壁I所形成的空间,其中第三二空间可作为电梯安装位。
[0063]平台板2固定于支撑框架4之上并与塔筒内壁I连接,为便于电梯运行通过,平台板2覆盖塔筒内除电梯安装位之外的空间。
[0064]如图1所示,平台板2包括:
[0065]第一平台板21,第一平台板21覆盖上述第一空间,并与第一支撑梁41以及第一支撑梁41的两端之间的塔筒内壁I固定连接;
[0066]第二平台板22,第二平台板22覆盖上述第二空间,并与第一支撑梁41、第二支撑梁42以及第一支撑梁41和第二支撑梁42之间的塔筒内壁I固定连接;
[0067]第三平台板23,第三平台板23覆盖上述第三一空间,并与第二支撑梁42、第三支撑梁43以及第二支撑梁42和第三支撑梁43之间的塔筒内壁I固定连接;以及
[0068]第四平台板24,第四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