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_4

文档序号:9503269阅读:来源:国知局
13转移,在检测到凸轮轴2和曲轴的实际相位角后,向通常的反馈控制转移,向检测到的内燃机水温下的最适合的起动相位角收敛,之后,向步骤10转移并起动内燃机。
[0116]接着,如果在所述步骤7判断为直至内燃机停止未达到目标相位角Q1,则向步骤14转移。
[0117]在该步骤14,判断内燃机停止之前的相位角相对于低温起动相位角Q是否在前进角侧。如果在前进角侧,则进入步骤8,但是,如果判断为不在前进角侧,则向步骤15转移。
[0118]在该步骤15,直至下一次起动时检测到凸轮轴2和曲轴的相对相位角,向电动机12输出控制信号,通过该操作力,使所述凸轮轴2向前进角侧变换。之后,向步骤9转移。
[0119]这样,在内燃机停止时,经由电动机12预先将凸轮轴2向内燃机的低温起动的要求相位角Q(滞后角侧)的相反的前进角侧的目标相位角Q1变换,从下一次内燃机起动时的由起动电动机进行的曲轴的旋转开始到由控制器单元40检测到凸轮轴2和曲轴的相对的相位角以使反馈控制开始的期间,凸轮轴2从前进角侧的相位角Q1向滞后角侧的相位角Q方向变换,因此,能够从静摩擦状态预先转移到动摩擦状态。
[0120]由此,不仅能够提高从所述反馈控制开始之后所述相位变更机构4进行的凸轮轴2相对于曲轴的相对相位角变换的动作响应性,并且能够实现控制的稳定化。
[0121]而且,对于向所述滞后角侧的变换动作,不是利用所述电动机12的操作力,而是利用由起动电动机进行的曲轴的旋转开始时在凸轮轴2上产生的交替扭矩来进行,因此,能够降低耗电量。
[0122]另外,一边使所述起动时的相位角从前进角侧朝向要求相位角Q的滞后角方向,一边开始起动,由此该起动性良好。
[0123]〔热机结束后(高温)起动时的控制〕
[0124]下面,根据图10的时间图和图11的控制流程图,说明在内燃机温度处于规定温度以上的高温状态下再起动内燃机等的、例如在通过怠速停止等使内燃机停止后短时间内自动地再起动内燃机的情况下的控制。
[0125]S卩,如图10所示,例如如果内燃机因怠速停止而自动停止,则内燃机的曲轴的旋转(图中的N线)逐渐降低,同时,所述控制器单元40勉强地将该时点的目标相位角(Q2线)设定在滞后角侧。
[0126]接着,所述控制器单元40进行以下控制(图中,C区域):向相位变更机构4的电动机12输出控制电流,赋予所述凸轮轴2旋转操作力以接近所述目标相位角(Q2线),使由控制器单元40检测到的该凸轮轴2相对于曲轴的相位角(图中R线)向前进角侧(Q2线)错开。之后,曲轴的旋转完全停止,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
[0127]接着,在短时间停止内燃机后以高温状态再起动时,控制器单元40被设定在由起动电动机进行的曲轴的旋转开始之前与高温起动相适应的前进角侧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要求相位角Q)。
[0128]之后,从由起动电动机进行的曲轴的旋转开始的时点到由控制器单元40检测到所述凸轮轴2和曲轴的相位角的期间,向所述电动机12输出一定的控制信号以赋予操作力,将所述凸轮轴2的相位角从滞后角侧向前进角侧变换(图中P的D区域)。
[0129]在该阶段,基于来自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通过所述控制器单元40开始相位角的检测,基于该相位角开始电动机12的反馈控制。
[0130]这样,从反馈控制开始前起,通过从滞后角侧向前进角侧变换,从静摩擦状态向动摩擦状态转移,因此,所述相位角变换的动作响应性大幅提高。
[0131]下面,基于图11的流程图,说明所述控制器单元40的具体控制。
[0132]在步骤21,判断从所述控制器单元40是否输出内燃机停止的信号,如果没有输出,则由于内燃机在驱动中,因此向步骤31转移,并基于通常的要求相位角进行控制。如果判断为从控制器单元40输出内燃机停止的信号而内燃机停止,则向步骤22转移。
[0133]在步骤22,将目标相位角Q2设定在相对于下一次起动时的热机后(高温状态)起动的要求相位角Q向滞后角侧错开任意角度的角度。
[0134]在步骤23,针对所述目标相位角Q2,从内燃机转速降低中直至内燃机停止之前,通过反馈控制向所述电动机12输出控制电流,控制凸轮轴2相对于所述曲轴的相位角使其成为滞后角侧的目标相位角Q2。之后,在步骤24使内燃机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
[0135]接着,在步骤25,判断电源是否伴随制动踏板的踏入解除而开启以使内燃机再起动。在此,如果判断为再起动未开始,贝返回步骤24,但是,如果判断为再起动开始,则向步骤26转移。
[0136]在该步骤26,判断再起动时的内燃机水温是否在规定温度以上,如果判断为在规定温度以上,则向步骤27转移。
[0137]在该步骤27,判断通过先前的控制相位变更机构4当前是否使凸轮轴2达到目标相位角Q2,如果判断为达到滞后角侧的目标相位角Q2,则向步骤28转移。
[0138]在此,直至下一次起动时检测到凸轮轴2的相位角的期间,向电动机12输出一定的控制信号以赋予操作力,并将凸轮轴2向前进角侧进行变换控制以达到高温时要求相位角Q0
[0139]接着,在步骤29,在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凸轮轴2的实际相位角后,向通常的反馈控制转移,并向热机起动时的要求相位角Q收敛,在步骤30起动内燃机。
[0140]在步骤31,通过反馈控制,将相位变更机构4控制在与通常的内燃机运转状态相对应的要求相位角。
[0141]接着,在所述步骤26,如果内燃机水温是规定温度以下的低温,则向步骤32转移,在此,直至下一次起动时检测到凸轮轴2的相位角,自由起动电动机进行的曲轴的旋转开始,通过在凸轮轴2产生的交替扭矩,使相位角向滞后角侧自动地变换。这时,向电动机12不输出控制信号,不赋予操作力。
[0142]在步骤33,在检测到当前的凸轮轴2的相位角后,向通常的反馈控制转移,向检测水温下的最适合的起动相位角收敛。
[0143]在所述步骤27,如果判断为当前的凸轮轴2的相位角未达到滞后角侧的目标相位角Q2,在向步骤34转移,在此,判断内燃机停止之前的凸轮轴2的相位角相对于热机起动时的要求相位角Q是否位于滞后角侧,如果判断为位于滞后角侧,在向所述步骤28转移,但是,如果判断为不在滞后角侧,则向步骤35转移。
[0144]在该步骤35,直至下一次起动时由控制器单元40检测凸轮轴2的相位角的期间,自由起动电动机进行的曲轴的旋转开始,通过在凸轮轴2上产生的交替扭矩,相位角向滞后角侧变换,之后,向步骤29转移。这时,向电动机12不输出控制信号,不赋予操作力。
[0145]如上所述,像怠速停止车辆等那样,如果内燃机再起动时内燃机温度高,则在内燃机停止时,经由电动机12预先使凸轮轴2向内燃机低温起动的要求相位角Q(前进角侧)的相反的滞后角侧的目标相位角Q2变换,从下一次的内燃机起动时的由起动电动机进行的曲轴的旋转开始直至通过控制器单元40检测凸轮轴2的相位角并开始反馈控制的期间,凸轮轴2从滞后角侧的目标相位角Q2向前进角侧的要求相位角Q方向变换,因此,能够从静摩擦状态预先向动摩擦状态转移。
[0146]由此,能够提高从所述反馈控制开始之后所述相位变更机构4进行的凸轮轴2相对于曲轴的相位角变换的动作响应性,并且,能够谋求控制的稳定化。
[0147]另外,该情况下,也使所述起动时的相位角一边从前进角侧朝向起动要求相位角的滞后角方向,一边开始起动,由此该起动性良好。
[0148]就所述内燃机再起动时内燃机水温高的情况而言,不限于怠速停止车辆,也包括前述的从关闭IGS到再起动时的开启的短时间情况,该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前述的高温起动的特异的控制。
[0149]另外,在内燃机起动前经由电动机12进行的从前进角侧或滞后角侧向各要求相位角Q的控制中,所述控制器单元40以不超调(才一/《一一卜)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如果在向要求相位角Q的控制中超调了该要求相位角Q,则必须再返回要求相位角Q,因此,相位变更的动作响应性低下。因此,以不超调的所述方式进行控制。
[015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内燃机的温度降低,所述内燃机停止时的所述旋转相位角Q1、Q2和要求相位角Q的相位差减小。这样,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述相位差,由此能够缩短起动时达到要求相位角Q的时间。
[0151]另外,在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开始与所述要求相位角Q吻合的控制的前后,将所述电动机12设定为向同一旋转方向驱动。因此,能够抑制使所述电动机12逆旋转时产生时间损耗,并且抑制产生过旋转引起的控制的超调。
[015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各集电环26a、26b设置于树脂板22的前端面,能够使第二电刷30a、30b经由电刷保持部28a从轴向与该各集电环26a、26b抵接,因此,其抵接作业变得容易。
[0153]S卩,如图1所示,在电刷保持体28的电刷保持部28a内,预先安置所述第二电刷30a、30b及螺旋弹簧32a、32b等各构成部件。之后,将该电刷保持部28a经由导向面从轴向插入所述突出部3a的保持用孔3c内,所述第二电刷30a、30b的前端面30c、30d与各集电环26a、26b抵接后,各螺旋弹簧32a、32b发生压缩变形,并且克服该弹簧力进一步挤压而插入。之后,如图1及图7所示,如果将所述各托架部28c、28c的各螺栓插通孔28e、28e与阴螺纹孔3f、3f对准而定位,并将各螺栓36、36进一步插入而螺纹拧紧,则电刷保持部28a可靠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