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装置及搭载它的船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56510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热膨胀起点11而固定于基础部I的上表面。作为该热膨胀起点11,可例示蒸气涡轮3的离合器装置7侧的轴承支承部。
[0090]另外,蒸气涡轮3的轴向L的另一端为热膨胀移动点15,配置成可相对于基础部I的上表面沿轴向L移动。作为该热膨胀移动点15,可例示蒸气涡轮3的离合器装置7相反侧的轴承支承部。
[0091]并且,设有相对移动构造A,由此,当蒸气涡轮3热膨胀时,其热膨胀移动点15即使向轴向L移动,应力也不会影响到离合器装置7。该相对移动构造A为这样的构造:使热膨胀起点11朝向蒸气涡轮3的离合器装置7侧,使热膨胀移动点15朝向蒸气涡轮3的离合器装置7的相反侧。
[0092]热膨胀移动点15通过支承部16而固定在移动台架17上。移动台架17设置成可相对于基础部I的上表面沿轴向L移动。如图4所示,移动台架17的两边部17a利用多个阶梯螺栓18而紧固在基础部I的上表面,防止从基础部I的上表面浮起。
[0093]阶梯螺栓18设有与其头部连续的阶梯部18a。阶梯部18a的外径比螺纹部18b的外径大,阶梯部18a的长度比两边部17a的厚度稍长。因此,阶梯螺栓18即使拧紧在基础部I上,其紧固力也不会施加在两边部17a上。
[0094]另外,穿设于两边部17a的螺栓孔17b是沿着轴向L的长孔,具有可插通阶梯螺栓18的阶梯部18a的内宽。因此,移动台架17因螺栓18的阶梯部18a可在螺栓孔17b中相对移动,从而可在基础部I的上表面沿轴向L滑动,且可通过支承部16而使热膨胀移动点15沿轴向L移动。另外,也可代替阶梯螺栓18,而使用环装有与阶梯部18a长度相同的筒状衬套的螺栓。
[0095]此外,移动台架17,利用形成在与基础部I的上表面之间且沿着轴向L的键槽20、和嵌合在该基槽20内的键21而被导向成可沿轴向L移动。键21既可具有接近于移动台架17的L方向全长的长度,也可被分割成多个。
[0096]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混合发电装置30,如上所述,具有相对移动构造A,即,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起点11朝向离合器装置7侧地固定于基础部I的上表面,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移动点15朝向离合器装置7的相反侧且固定在移动台架17上,该移动台架17被设置成相对于基础部I的上表面而仅可沿轴向L移动。
[0097]因此,在蒸气涡轮3沿轴向L热膨胀的情况下,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起点11相对于基础部I不移动,热膨胀移动点15与移动台架17—起相对于基础部I而顺利地沿轴向L移动。此时,由于热膨胀移动点15的移动方向(蒸气涡轮3的轴向尺寸伸长的方向)成为离开离合器装置7的方向(发电机14侧),因此,热膨胀所产生的应力不会影响到离合器装置7。
[0098]因此,不必像以往技术那样为了吸收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而在蒸气涡轮3与离合器装置7之间设置挠曲接头,可减少挠曲接头的数量。因此,利用简单而廉价的构造,就能顺利地吸收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可在轴向L上将混合发电装置30缩短而小型化,且可大幅度减少其建设成本。
[0099]而且,由于在蒸气涡轮3与离合器装置7之间可不设置挠曲接头,因此,可缩短蒸气涡轮3与离合器装置7之间的轴长,由此,不易引起偏芯,故可进一步提高混合发电装置30的校直精度。
[0100]另外,在该第I实施方式中,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移动点15固定在移动台架17上,另一方面,发电机14固定在基础部I的上表面,在将蒸气涡轮3和发电机14之间连结起来的轴13上,夹装有可吸收轴向L上的伸缩的联轴器等,但是,也可添加这样的变更,例如做成将移动台架17延长到发电机14侧、将发电机14放置在移动台架17上的结构,从而省略轴13的伸缩构造。
[0101][第2实施方式]
[0102]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混合发电装置的侧视图。在该混合发电装置40中,对于与图2所不的第I实施方式的混合发电装置30结构相同的部分,标上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0103]本第2实施方式的混合发电装置40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相对移动构造A。即,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起点11朝向离合器装置7侧,热膨胀移动点15朝向离合器装置7的相反侧。
[0104]在第I实施方式(参照图2)中,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移动点15通过支承部16而固定在移动台架17上,且在基础部I的上表面沿轴向L移动,但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混合发电装置40中,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移动点15通过可挠性支承部23而与基础部I的上表面连结,未设有移动台架17。
[0105]可挠性支承部23的用途是,通过将热膨胀移动点15与基础部I的上表面连结并仅沿轴向L挠曲,从而允许热膨胀移动点15向轴向L移动。具体来说,如图6及图7所示,可挠性支承部23是例如由高张力钢材等形成、沿着与轴向L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件,其下端部固定在基础部I的上表面,上端部与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移动点15附近连结。
[0106]蒸气涡轮3不产生热膨胀时,如图6中实线所示,可挠性支承部23以铅垂姿势对热膨胀移动点15进行支撑。另外,当蒸气涡轮3热膨胀而使热膨胀移动点15沿轴向L向离合器装置7相反侧移动时,可挠性支承部23就如图6中符号23a所示那样沿轴向L挠曲,吸收热膨胀移动点15的移动。
[0107]由于可挠性支承部23可仅由具有可挠性的板材等非常简单地形成,因此,可进一步使混合发电装置40的建设成本下降,且可获得较高的可靠性。
[0108]而且,由于可挠性支承部23仅沿轴向L挠曲,因此,通过可挠性支承部23挠曲,轴向L的校直就无产生误差之虞,可提高校直精度。
[0109]另外,蒸气涡轮3不热膨胀时的可挠性支承部23的形状也可是图6中符号23b所示那样地向蒸气涡轮3侧挠曲的姿势,蒸气涡轮3热膨胀而使热膨胀移动点15沿轴向L向离合器装置7相反侧移动时,可挠性支承部23变形为铅垂姿势。
[0110][第3实施方式]
[0111]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混合发电装置的侧视图。该混合发电装置50具有与第I及第2实施方式的混合发电装置30、40不同的相对移动构造B。
[0112]相对移动构造B中,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起点11和热膨胀移动点15的沿轴向L的位置关系,与第I及第2实施方式的混合发电装置30、40的相对移动构造A相反。即,热膨胀移动点15朝向离合器装置7侧。
[0113]在基础部I的上表面,设置有可沿轴向L移动的移动台架25。该移动台架25的沿轴向L的长度比第I实施方式的移动台架17(参照图2)长,但通过阶梯螺栓18设置在基础部I的上表面的结构(参照图4)、和利用键槽20与键21而可相对于基础部I沿轴向L移动的结构等是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
[0114]并且,在该移动台架25上,通过支承部16固定有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移动点15。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起点11固定于基础部I的上表面。另外,离合器装置7和减速装置10设置在移动台架25上。并且,这些各部件15、7、10与移动台架25—起可在基础部I的上表面沿轴向L移动。另一方面,动力涡轮2固定于基础部I的上表面,而不是固定在移动台架25上。
[0115]在如此构成的混合发电装置50中,当蒸气涡轮3沿轴向L热膨胀时,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起点11相对于基础部I不移动,另一方面,热膨胀移动点15、离合器装置7和减速装置10等与移动台架25成为一体地沿轴向L向离开蒸气涡轮3的方向移动。并且,该移动由挠曲接头8吸收。因此,热膨胀移动点15与离合器装置7之间不产生相对移动,热膨胀所产生的应力不会影响到离合器装置7。
[0116]因此,在蒸气涡轮3与离合器装置7之间不必设置挠曲接头,如此可减少挠曲接头,故可在轴向上将混合发电装置50缩短,获得小型化及校直精度的提高,且可减少其建设成本。另外,由于蒸气涡轮3的热膨胀不会影响到将蒸气涡轮3与发电机14之间连接起来的轴13,因此,可省略图2所示那样的可伸缩的联轴器。
[0117][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